“市委提出的‘六增六强’太及时了,特别是文化增色强底蕴,让老百姓能看到更多的好书、好戏、好电影,我举双手赞成。”8月9日,泗阳县众兴镇金康华府小区居民范光辉说道。
范光辉点赞文化增色强底蕴,是因为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六增六强”符合百姓愿望。连日来,泗阳县围绕文化增色强底蕴,政府、民间共同发力,全面推进公共文化、特色文化、产业文化、精品文化和民间文化发展。
政府唱“主角”让文化更繁荣
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结束后,泗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须明格外忙碌,每天都组织人员下基层寻找专业、非专业文化人士,向社会各界征集原创作品,遴选后交给专业团队排演。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体现了泗阳县主政者对“文化增色强底蕴”的深刻理解和对发展文化事业的远见。泗阳县委书记徐勤忠说:“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文化支撑,文化软实力就是经济硬实力。”
文化增色强底蕴,政府必须“唱主角”。基于这一认识,泗阳县强化文化载体平台建设,在图书馆、文化馆、杨树博物馆等全天候开放的基础上,高标准推进自助图书馆、漂流书屋、少儿图书馆建设,搭建村居、社区文化载体平台,年内将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60个,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
泗阳还致力文化服务均等化,持续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大力推进“书香泗阳”建设,扎实开展“三送工程”,泗水讲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和引导群众文艺作品创作,努力推出一批彰显泗阳地域特色文化的精品力作。
民间“大合唱”让文化更多彩
文化增色强底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只有政府主动作为,民众共同参与,才能让民间文化、传统文化交相辉映、大放异彩。
流行音乐节,是泗阳百姓的文化盛会。8月份举办的第七届流行音乐节已有1215名选手报名,其中来自沭阳、泗洪、淮安、连云港以及上海、浙江等地的选手206名。选手中有教师、警察、医护工作者、企业老板、厨师、农民、一线工人等,其中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只有5岁。
在泗阳,像流行音乐节这样的民间文艺演出还有许多。周末大舞台、民俗文化展演、广场舞大赛、新年音乐会、洪泽湖开渔节、小村春晚、大运河文化节、骡马街文化节……正是这些民间“大合唱”,让泗阳的文化精彩纷呈,好戏连台。
文化增色强底蕴,重在培养文化人才,弘扬传统文化。泗阳大力扶持培养优秀文艺人才,发挥诗协、书协、美协、音协、摄协作用,办好农耕博物馆和民俗展览馆,支持跑驴、高跷、花船、淮海戏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非遗项目;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文物、历史、典故、传说等泗阳故事。
产业成“特色”让文化更绚烂
宿迁新盛工艺玩具厂,坐落在泗阳县王集镇,这个总投资3800万美金、年创产值2.8亿元人民币的台资企业,正在加班加点加工木制品玩具。文化增色强底蕴在该厂得到了积极响应。
类似宿迁新盛工艺玩具厂这样的文创项目,在泗阳县文化产业“三上”企业名录库中有20家,其中,工业企业15家。主要集中在印刷包装、玩具制造、工艺品生产3个类别。上半年,全县文化产业生产总值达40.55亿元,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1.56亿元。
文化增色强底蕴,泗阳县思路清晰,举措有力。徐勤忠说,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资”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将创意文化产业培育作为发展重点,大力培育文化新业态,构建文化新格局,积极实施文化产业“百企升级”工程,力争两年内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4%;到“十三五”末,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达6%。努力把泗阳县建设成为苏北地区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集散中心。(张耀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