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记者从宿迁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暨农房改善专项行动现场推进会上了解到,年初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四化”同步集成改革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乡村振兴取得了较好成效。
粮食安全底线守牢守住
年初以来,全市上下坚持把抓好粮食生产、重要农产品保供作为重中之重,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夏粮生产实现“十九连丰”。预计单产、总产分别达390.1公斤/亩、178.9万吨,总产居全省第四,再创历史新高。宿城区小麦高产攻关田单产达743.7公斤/亩,打破我市小麦单产纪录。
“菜篮子”产品供给总体平稳。目前,全市生猪存栏173.67万头,累计出栏116.7万头,均居全省第三;全市果蔬种植面积105.67万亩,产量300.8万吨,高于去年同期,在满足市内供给的基础上,为全省保供作出了积极贡献。
耕地保护措施严格落实。层层压实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打造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吨粮田”,新建成高标准农田40万亩。
重大项目引培势头稳健
年初以来,各地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全力以赴抓招商、稳投资、强产业、促增收。截至目前,全市在建农业重大项目13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4亿元,同比增长6.6%。
农业招商持续发力。积极开展“春季招商竞赛”行动,组织开展各类农业招商活动15场(次),新签约入库农业招商项目129个,年度计划投资116.4亿元,新签约入库农业招商项目数、年度计划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21.7%、7.4%。
投资强度显著提升。全市新开工项目平均单体计划投资1.1亿元,较去年增加2345万元,亩均投资强度37.9万元,是去年的1.7倍;新开工项目中有超亿元项目34个,计划总投资额、年度计划投资额分别增长35.8%、25.5%。
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市新开工项目105个,签约项目开工转化率达76%,同比增加3.9个百分点;新竣工项目43个,同比增加11个,其中建成投产40个,有效拉动农业农村领域投入。
产业质态更加优化。聚焦补链延链强链,全市新开工农产品加工项目33个,其中就地带动农产品加工增值项目29个,占比87.9%;新开工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农村电商、农旅融合等现代服务业项目22个,同比增加12个。
农房改善持续走深走实
深入谋划开展新一轮农房改善专项行动,聚力实施农村危房清零、老旧农房改善、规划发展村庄提升“三项工程”,持续推进全市农村住房条件改善。
全力保障农民住房安全。截至目前,全市C、D级危房1687户中,已完成解危整治493户,D级危房全部落实清人、设置警示标识、安全围挡等举措。
接续推进农房项目建设。年度计划新实施的21个项目中,已有11个完成规划设计方案;33个续建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目前,全市已搬迁改善6447户,累计竣工交付项目174个,交付住房5.4万套,安置4.3万套。
扎实推进惠民政策落实。积极推进农房改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试点,已累计开户883户;大力开展跨县区购房补贴宣传,累计发放进城入镇购房补贴12.1亿元,惠及28043户。
乡村空间治理全域覆盖
坚持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治理模式、治理举措不断优化,相关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生产空间经营效能提速。截至目前,全市新盘活土地1.55万亩、厂房40.76万平方米,新盘活资源资产在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溢价率达到22.4%。
生活空间服务供给提优。全市累计治理环境秩序问题2.2万个,新建成绿地公园102个,完成69个老旧小区改造,“15分钟乡村生活服务圈”不断完善。
生态空间设施建设提档。全市完成农村户厕改建6255户,新建污水管网165.4公里,新建农村生态河道474公里,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竣工待验收村庄11个、在建设村庄9个,乡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提升。
黄河故道建设全线推进
各地、各部门立足“四个廊道”目标定位,坚持系统性谋划、项目化推进,廊道沿线发展提速。
组织领导持续强化。坚持高位推动、多方联动,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明确专人分管、专门处室推进廊道建设工作,积极开展重大水源工程和交通枢纽工程谋划。泗阳县、宿城区实行专班实体化运作,多次组织沿线乡镇、部门现场观摩、会办重点项目。
规划任务有效落实。立足现有“1+7”规划体系,围绕抓好“八大工程”建设,排定任务清单、政策清单、改革清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业设施抵押贷款等改革试验课题相继落地,沿线片区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
项目建设强力推进。积极编排项目工程计划,加快重点项目落地建设。截至6月20日,廊道新开工项目78个、竣工项目18个,完成投资108.2亿元,超额完成投资计划15.8个百分点。(记者 洪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