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近年来,宿迁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日益壮大,医疗资源布局不断优化,全民健身热潮持续上涨……越来越多利当前、惠长远的健康政策、措施在宿迁大地开花结果,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持续提升,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强化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筋骨”
“上次是谁带宝宝来检查的?”“查血化验结果怎么样?”“宝宝七个月有没有吃什么辅食?”……11月13日,在宿豫区豫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室,盛晶晶正在帮幼儿体检。作为2011级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毕业后,她一直扎根在基层社区医院。
“我是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了解到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本身我就很想学医,考虑到毕业后医生工作比较稳定以及当时的经济条件,就果断报名了。”盛晶晶告诉记者,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毕业后,需要在基层服务几年,如今虽然服务期已满,但她依然会坚守在这个岗位上。
盛晶晶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医务人员,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学习成果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用履职尽责为基层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她将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努力做好0—6岁儿童健康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针对儿童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积极开展儿童保健系列服务,进一步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育,当好儿童健康的“守门人”。
人才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是我市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输送人才的重要举措。在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的县(区)有户籍、本人志愿从事基层卫生工作、符合国家高考政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报考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在校期间享有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补助生活费等优惠待遇。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毕业后如何就业?据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各地按定向培养协议和就业协议等规定,正常毕业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毕业后将参加户籍所在县(区)组织的基层机构公开招聘或定向招聘考试,通过考试的予以安排编制和岗位。未能通过考试进编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由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根据考试成绩等情况,按照公开公平的原则安排到村医岗位就业,在服务期内只可参加本县(区)乡镇医院的公开招聘。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毕业后,按照《定向就业协议书》规定到户籍所在县(区)卫生健康部门报到,在基层卫生岗位就业不少于6年,在此期间须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本科生3年、专科生2年),培训时间计入基层服务年限。
据了解,自2019年我市启动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以来,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培养协议签约等工作,加强宣传,积极组织生源。截至目前,我市已招录568人。他们毕业后,将全部在基层服务满6年,充实了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通畅城乡医疗资源流动“经络”
一根网线、一个镜头、一套设备,让患者和专家实现“一键连接”。
11月11日下午,75岁的患者陈大爷在宿城区龙河人民医院远程诊疗工作站,接受了该院与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组的联合诊断。
陈大爷是个“老病号”,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心肌梗塞等多种病症,在宿城区龙河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患者近半月血糖控制不佳,左足底皮肤破溃,有脓液。”“我们建议继续进行抗感染、平喘、化痰、雾化等对症处理。”“要积极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在此次远程诊疗中,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组通过查看病历、检查资料和在线问询,给出了具体的意见。
远程诊疗结束后,陈大爷再三对两家医院的专家组表示感谢。他感慨道:“我这么大年纪了,跑来跑去实在不方便。现在医疗技术真是发达,在镇上就能请专家看病。”
为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宿城区龙河人民医院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成立了远程诊疗工作站,依托全市统一的远程医疗平台,对接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远程医学影像和远程医疗会诊中心。通过该平台,实现了医疗数据、文字、语音和图像资料的远距离传送,实现了专家和患者、专家和当地医务人员之间异地“面对面”的会诊,使患者在居住地、当地医院即可接受名医院名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
“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全面提升综合诊治能力以及患者的就医感受,永葆初心、牢记使命,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单位的服务能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宿城区龙河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张新静说,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树立大健康理念,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为守护宿城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作出应有贡献。
宿城区龙河人民医院只是我市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的缩影。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持续优化区域城乡医疗资源布局。截至2021年年底,市、县、乡、村四级公立医疗机构实现贯通。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创成三甲综合医院;宿迁市中医院重新回归公立体系;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投入运行;沭阳县韩山人民医院、泗阳县第一人民医院等6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投入使用;市区4个功能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建设,宿豫区豫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1444个村居卫生机构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化水平,创建省级示范村卫生室297个、省级特色科室6个,建成家庭医生工作站1289个、省星级工作站4个。
提振群众体育运动参与热情
“现在锻炼真是太方便了,很多公园都安装了健身器材。我每天都锻炼身体,身体素质也比以前好多了!”“带孩子玩方便多了,下楼就有好地方。”……11月11日晚上,在苏宿工业园区一公园内,很多市民在健身或带着孩子玩耍。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全市各地户外休闲公共设施越来越齐全,供居民休闲健身的场所越来越多,健身器材越来越丰富,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参与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为深入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前不久,我市发布了《宿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要求,到2025年,全面建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覆盖城乡,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6平方米。体育社会组织网络更加完善,全市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3.6人。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43%。科学健身指导方法更加普及高效,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93.8%。
《实施计划》从七个方面提出了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全面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落实国家新建居住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相关标准规范,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持续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加强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体育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市乡镇体育公园,行政村、农民集中居住区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新建、更新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不少于1000套,新建或改扩建各类体育公园(广场)不少于30个。完善覆盖城乡的骑行道、健身步道等不少于500公里。
宿城区通过建设城市绿道、生态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构建城市“15分钟健身圈”,满足群众就近健身需求;泗洪县在城市的沿河风光带、公园等地建设了20余座家门口运动场……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建成健身步道2000多公里、各类体育公园(广场)61个,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超过42%,乡镇体育公园实现全覆盖,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超过95%,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架构基本形成,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11平方米,位居苏北前列;现有体育社会组织514家,其中乡镇(街道)级体育社会组织356家,基本实现体育社会组织全覆盖。全市约1.8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在3500多个健身活动站点为市民提供健身指导服务和健康咨询服务;每年组织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和培训500余项次,参与市民达30万人次。(记者 李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