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惊喜:井头乡挖出乾隆御碑刻满乾隆亲笔诗文
在咱们湖滨新区皂河镇的乾隆行宫内有一块乾隆御碑,上面的文字是由乾隆皇帝亲笔书写,一直以来被人们津津乐道。最近,湖滨新区井头乡的一处田地里又挖出一块刻满乾隆亲笔诗文的石碑,可谓是一大奇事,一起来先睹为快。
6月28日下午3点,记者来到井头乡政府大院,在大院的西北角矗立着一个高约1米5,宽约90公分的石碑,石碑四面刻满了文字,并盖有印鉴,可惜的是,石碑遭到人为破坏,发生断裂,只剩下一半了。
“就是在那个地方取土嘛,挖觉得下面有东西,挖的时候,我仔细用挖掘机的斗子剔了一下,看到是那个石碑,我从挖掘机上下来仔细观察了一下,石碑上面有花纹还有繁体字嘛,觉得这个石碑很不一般。”现场施工工人陈超说。
因为常年从事挖掘工作,对于从地下挖出的这类物品,陈超十分警觉,他小心翼翼地将石碑挖出后,就立即找到了当地的文化部门负责人来现场查看情况。
“仅仅是一块短碑放在地上,而且碑座还有碑的额头,我想当时有个亭子,亭子下面要有石柱,这些东西都没有挖上来,心里面多少年的一块石头落下了。”湖滨新区井头乡文广中心主任朱军说。
井头乡文广中心主任朱军告诉记者,他早就听闻井头乡内有块乾隆御碑,他探寻这块石碑已经有10多年了,可一直都没有找到。
“当时我就到庄子找了有三次,仅仅是了解到一块碑,上半截被洗掉了,下半截埋在土里,而且下半截一直盖在老百姓的屋身地下。”湖滨新区井头乡文广中心主任朱军说。
没想到,这次整理村庄环境,竟让它现了真身。朱军说,传闻在井头乡茶壶窑,曾经有个驿站,当地人在里面盖了龙庭,也就是现在的厕所。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井头时,这个龙庭也就成了皇帝专用的御厕。当时就用这块石碑把这个事情当作县志文书记载下来了。
“我认为不在乎这块碑的文物价值有多大,关键是它是井头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对井头的历史研究有着相当好的研究。”湖滨新区井头乡文广中心主任朱军说。
这块石碑的碑文上清晰地刻着御笔两个大字,印鉴也与皂河龙王庙里的石碑如出一辙,朱军大胆猜想,这就是一块乾隆御碑。为了弄清楚这块石碑的来历,记者联系了市西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晓风到现场进行鉴别。
“这块石碑四面都有乾隆的御诗,信息量非常大,尤其它的背面除了诗歌之外,还有很多乾隆亲笔注释,所以它记载了很多历史事实,对于我们研究宿迁历史有着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市西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晓风说。
根据多年的研究经验,王晓风断定眼前这块石碑就是乾隆御碑无疑,其碑面的闲章文字为“乾隆宸翰”和“陶冶性灵”,记录时间为乾隆22年,也就是1757年,这块石碑应该是乾隆皇帝专门为了刻碑而书写,石碑正面是六塘河的诗作《六塘河叠旧作韵》,反面是永济桥的诗歌《渡永济桥再叠旧作韵》,清代嘉庆年间《宿迁县志》第一卷都有记载。
“原来怀疑是永济桥的石碑,永济桥在我们宿迁历史上是规模最大的的一座桥,而且结构是最复杂的,这块石碑和永济桥有关系,但是从它目前来看,我看它诗文的原文看起来不是永济桥石碑,可能是原来井头境内有个龙庭。”市西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晓风说。
王晓风说,历史记载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宿迁井头,因为井头这一带是六塘河,中运河,骆马湖诸水交汇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对于河工漕运的影响非常重大,乾隆皇帝最喜欢在关键的地方留下自己的诗文,所以在具有重要水运位置的的皂河以及井头留诗也就顺理成章。
“(皂河)那块石碑主要是祭祀黄河之神,以及希望得到黄河之神的庇佑,就是龙王庙庙里的碑,所以那块石碑实质上来说,对于历史的研究重要性甚至还不如这块石碑。”市西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晓风说。
挖出这块石碑后,井头乡政府先后又经过多次挖掘,遗憾的是,石碑的上半部分,底座,以及碑帽部分一直未能找到,后期挖掘工作还在进一步开展当中。
“下一步就是争取把上半部分的碑找到,把它并在一起,恢复原状,把它竖在井头的重要地理位置,让后人欣赏它,记住它。”湖滨新区井头乡文广中心主任朱军说。
这块石碑上乾隆皇帝御笔书写的诗文,对咱们宿迁的历史文化研究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下,能够早日将石碑剩余部分挖掘出土,见证咱们宿迁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