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新闻网讯(记者 孙军贤)今年中秋国庆长假,很多人都度过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但市民何双全却忙个不停,他驱车赶往宿豫区、宿城区和湖滨新城,不仅去看望了癌症患者王增纯和蔡宗祥,还慰问了包秀、晁祥玲等残疾人,为他们送去5000元慰问金。作为一名普通职工的何双全,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自1997年踏入工作以来,15年坚持不懈默默捐资帮助困难群体,累计捐资近10万元。为此他入选“中央企业金牌青年志愿者”,并在近日荣获“中国移动公益之星”称号。
艰苦环境下走出的大学生
何双全1975年出生在宿豫区晓店镇宋营村的一个贫穷村庄,在他5岁时父亲过世,是母亲一手把他拉扯长大。这其中的艰辛,是外人难以想象的。而在他的求学生涯中,更是得到很多亲戚朋友的真诚关爱。
何双全记得,上小学时,亲友没少关心自己。到了高中阶段,何双全看到好几位成绩很好的同学相继因为家中贫穷而辍学,痛心不已。
后来,何双全考上了大学,那时正是因为有了亲友的资助和银行贷款,以及自己勤工俭学,才得以大学毕业。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将来踏入社会后,一定要尽己所能,也去帮助社会上那些困难群体。
工作后不忘回报社会
常言道:“逆境出人才”。何双全的家虽然贫困,但他学习非常勤奋。1997年6月,他在扬州大学工学院求学时,就因品学兼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他到当时的宿迁邮电局参加了工作。
当何双全拿到第一个月500余元的工资时,首先便想起报纸上刊登的吉林大学一位名叫张目的孤儿,因没钱而面临辍学,他便寄去100元资助张目继续读书。第二年,何双全结识了比他晚两届的老乡周布才。当得知周布才是孤儿,身体又非常瘦弱,靠勤工俭学维持读书时,他十分同情,马上和小周交上朋友,每月给他寄100元,资助他读书,直到小周大学毕业,共资助小周6000余元。
2000年9月,何双全主动找到市红十字会,要求每月拿出15元,终身捐款。在与工作人员闲谈中,得知当时宿豫县南蔡乡有个在宿豫中学读书的包莹,母亲早已过世,家中贫困,已无法继续读书。虽然何双全当时手上比较拮据,但他还是决定资助包莹读书。此后,他和妻子几乎每个月都去宿豫中学,给包莹送钱送物。同时他还资助包莹的妹妹上学。包莹于2003年考入南京理工大学,何双全一直资助包莹到大学毕业,共为她们捐资近2万元。
侍岭镇的范琳是名孤儿,何双全了解情况后当即结对帮扶,去年范琳考入理想大学,他继续资助范琳上大学直至毕业。6年来,何双全共为范琳捐款1万多元。2010年春节前夕,何双全拿出1000多元,捐赠给8岁的宋帅、13岁的翰爽等几位白血病患儿。2012年初,何双全还认领了顺河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晁红祥,负责她的日常生活费用。
“帮助别人是我最大的快乐”
记者在何双全家中采访时,没有看到什么奢侈家具和电器,可就是这样的普通员工,却能15年如一日地默默捐资助学,数额已近10万元,着实令人感动。何双全的妻子张宇昕十分支持丈夫的大爱之举,她笑着说:“双全做的是善举,他懂得回报社会,这样有爱心的丈夫,我怎能不支持他呢!”何双全的同事杨玉久感动地说:“何大哥平时就是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同事,可他这么多年坚持不懈捐资帮助一些困难群体,从没跟我们说起过。何大哥真是不简单,实在没想到,原来在我们身边还有这么一位活雷锋!”
当记者问何双全,自己家中并不富裕,为何连续15年坚持不懈奉献爱心时,他说:“母亲在我小时候说过的一句话令我终身难忘,那就是‘生火要空心,做人要实心’,我至今铭记在心。我老家在农村,原先很贫苦,是家乡亲人把我培养成人,我捐助贫困学生,是为了回报社会。”
何双全最后淡淡地说:“我不在乎吃好喝好,也不在乎物质享受,我只想尽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如果我的努力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感觉那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有一颗对贫困学生的浓浓爱心,何双全在自己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以实际行动续写着自己的真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