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宿迁汽车客运站副站长
“千里行程一日还”不再是一种奢望
我从1996年到车站工作,从站务员、站务管理、稽查到调度,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至今,切身感受到了交通出行的变化。
十年前的客运车辆等级低,配套也跟不上。十年后的今天,不仅换成了车况最好的车辆,车内环境也焕然一新,乘坐更舒适,车辆等级均达到了大型高一、高二级别。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加快,高速路网辐射更广了。十年前去南京需要5个小时,甚至还多,现在只要3个小时。如今,不管是上海、南京、北京,可谓路路畅通,基本实现了“千里行程一日还”。十年前,由于条件所限,客运服务还停留在让旅客“走了”,如今不仅做到了让旅客“走了”还做到让他们“走好”。候车环境更舒适,售票窗口更多,服务水平也上了台阶。长期以来,车站“刘静服务组”成员每天为乘客端茶倒水、运送行李,风雨无阻地为旅客提供优质的出行服务。
工作十几年来,我对客运工作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今后,我们将围绕旅客需求,不断更新车辆,增加更多的线路,让旅客一站式达到目的地,免除中途转车劳累。同时为旅客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让广大旅客愉快出行。
陈超:民间艺术工作者
将民间技艺好好传承下去
我从事艺术创作有30多年了,十年来,我市对民间艺术和民间艺术工作者越来越重视,让我们倍感温暖与欣慰。
我从2000年起离岗创业,创办了三意斋装潢部。最初我从事美术装潢,后来转为雕刻。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个人也在积极围绕宿迁文化进行文艺创作,大力讴歌宿迁发展,雕刻、书法、诗词等作品多次获得奖励。2010年底,我在泽达文化创意产业园成立了个人工作室。
作为一名民间艺术爱好者,我多次得到市领导的鼓励,感觉很荣耀,找到了归属感。十年来,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宿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促进了宿迁的经济繁荣。从大力建设各类文化场馆、创意产业园到加强艺术人才培养,可以看出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大手笔、大气魄,宿迁未来的文化产业前景可观。
我在兼顾个人业务的同时,围绕项羽、虞姬进行艺术创作,同时也在设计具有宿迁特色的旅游产品。今后,我将更好地辅导学生,让民间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让更多年轻人接受文化的熏陶。
卞苏强:私营业主
创业成功后想帮助更多人
十年来,我通过诚信经营,家庭生活稳步改善,我感觉很幸福。同时,我坚持“勿以善小而不为”,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将幸福传递下去。
我2001年从军校毕业进入部队,2005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回到宿迁后,我放弃了安置的工作,2006年在楚街开了一家烟酒店,主营高端白酒。多亏了宿迁宽松的创业政策,在我正为没有房产抵押感到犯愁的时候,给予我较高的授信额度,解了燃眉之急。
由于我在农村长大,对生活的艰辛比别人有更深刻的体会。6年来,我向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伸出了援助之手。我前后资助了15名孤儿,有几个还是少数民族孩子;2010年、2011年为驻宿及周边部队发放立功奖金20多万元,;2011年向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阳光育才”工程捐赠20万元。今后,我将加大对孤儿的资助力度,并将立功奖金覆盖面扩展到江苏乃至华东地区先进连队。
陈运东:盲人按摩师
希望政府继续关注我们残疾人
我今年37岁,初中毕业后到南京打工。一次在工地上帮一个孩子搬石头时,头部撞到了手扶拖拉机,导致双眼视网膜撕裂。
刚刚失明的时候,也曾迷茫过,后来想通了,要活就活出个样子来。通过努力我考进了芜湖盲人推拿按摩专科学院,做了一名盲人按摩师。
这十年来,虽然我的眼睛看不见了,但是却能感觉到城市的不断变化。走在街上,脚下的路平坦了,处处能闻到沁人的花香。在与顾客交流的时候,也经常能听到他们赞叹城市的变化。
以前,无论在哪里,盲人都是弱势群体,而这些年来国家政策对残疾人的保障日益增加,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作为一个盲人,想要凭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付出的艰辛通常会比普通人多很多,因此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健康的人们能够更加珍惜自己的身体,也希望政府能够继续关注我们残疾人。
徐子皓:影像总监
年轻人结婚形式越来越潮
十年前的我还在读书,没有机会与宿迁以外的世界接触,所以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现在的年轻人不一样了,比我们那时候“潮”多了。
我们从事影像制作的工作,大部分的业务都与婚礼庆典有关。这些年,给我最大的感触是现在年轻人对于结婚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以前的人置办婚礼,亲戚朋友齐聚一堂,热热闹闹就行了。而现在年轻人结婚,不仅要热闹更讲究“难忘”。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在办婚礼的时候会邀请我们上门拍摄视频短片,留作以后的纪念。还有的客户不仅要在结婚时录视频,孩子出生了,还要录一个,说是等以后孩子长大了,把这一系列视频制作成一部家庭纪录片,放给儿孙们看,特别有意义。
过去,我们外出拍摄婚礼的时候,一般单机位就能满足客人的要求,这几年,很多客人要求双机位,还有的提出要三机位甚至更多机位进行全方位“报道”,还真有点拍电影的感觉。这两年,“微电影”逐步走进宿迁人的生活,不少年轻人都对它非常感兴趣,比比我们那时候,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左丽丽:琴行老板
家长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
我经营琴行近十年了,最大的感受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发生了很大改变。
十年前,我和爱人由于喜欢音乐开了这家琴行。刚开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家长带着孩子来学琴。那时的家长带孩子来学琴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考级,并不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所以孩子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效果自然也不太好。
如今就不一样了,许多家长都是抱着“首先必须孩子自己喜欢”的态度来的,他们更加注重孩子的兴趣,而这样做的结果反而让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更高了。这些年,来学琴的人也多了不少,还有许多学生自己主动跑过来要求学琴。几乎很少再看到孩子不愿学,家长硬逼着学的现象了。可以说这几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身素质了,家长们的思想变得更加开明了!
责任编辑: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