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

首页>地方频道>宿迁>社会

中国粮食博物馆落户宿迁 数千件实物演绎粮食生产“上下五千年”

       宿迁新闻网讯(记者 王晨 杨群  通讯员 万山红) 坐落于宿迁淮海粮食物流园内的中国粮食博物馆将于明年元月正式开馆。该馆突出“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的主题,展现包括粮食的发现、发展,粮食的收割、加工,以及我国千百年形成的粮食文化,成为国内首家集收藏、展示、教育、科研、科普为一体的粮食文化基地。

       记者昨日探访获悉,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最后的布展工作,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数千件实物都将在近期入驻。

      市民可亲身体验春耕秋种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徐淮路东侧、运河七号桥南侧的宿迁淮海粮食物流园,远远就看到一座麦穗形状的“五谷塔”。来到近前,只见“五谷塔”所在的五谷广场与南侧的中国粮食博物馆一水相连,都建在一片人工湖之上,中间以一座半弧形的小桥相连。

       “我们整个中国粮食博物馆由3300平方米的室内展馆和6000平方米的室外广场两个部分组成。”负责博物馆建设布展的市军粮供应站站长、市粮食行业协会秘书长孙柱洋介绍说。

       记者在广场上看到,一些有关耕种的雕塑小品点缀四周,西侧还有两座大型木制水车。孙柱洋说,开馆之前,广场上还会安放一组反映耕、种、收、舂的浮雕,并且在水车附近还有一片种植体验区,一年四季都会种上不同的粮食作物,以供市民亲身感受劳动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粮食博物馆已被国家教育部、粮食局列为全国中小学生爱粮节粮教育实践基地。

     “当代神农氏”袁隆平题写馆名

       来到展馆前,大门上方“中国粮食博物馆”的门头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因为落款是被誉为“当代神农氏”、“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去年9月份,我们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专程到湖南拜访了袁隆平,向他介绍了中国粮食博物馆建设及布馆情况。袁隆平听后连连称赞很有意义,并欣然为中国粮食博物馆和五谷广场题写了馆名和场名。”孙柱洋告诉记者。

       进入展馆,记者首先来到一个被设计成“天圆地方”的大厅内,面对正门的则是一尊盘腿而坐、双手分别拿着不同作物的青铜雕像。“这是人们熟知的神农。”孙柱洋介绍说,人们都知道神农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第一个尝百草发现中草药。其实自古“医食同源”,神农时期也首先发现了粮食,他是中华民族的第一位农神。

       穿过大厅,记者便进入第一个主展厅———“古代厅”。只见展厅通过文字、图片、影像、实物、模型等载体,借助高科技表现手段和现场体验等方式,实现对历史场景的复原。“展馆内共分为古代、近代、现代、未来和体验五个厅,贯穿了石器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等8个时间节点,全方位展现粮食在生产、储藏、加工、流通等环节所形成的历史文化积淀,展示粮食深刻而特殊的历史人文内涵。”孙柱洋说。

        2000年前“碳化粟”成镇馆之宝

        虽然展厅内还在紧张的布置中,但穿行在已经建好的13个大型场景中,听着介绍,记者还是能感受到中国粮食博物馆在筹建过程中的精心。“为了让展馆内的展品更加丰富,我们面向全国进行了征集。”孙柱洋说,通过征集,展馆内与粮食相关的文物共有200余件,像2000年前的“粮仓”、“碳化粟”等,都非常少见,也充分反映了中国历朝历代对于粮食的重视。尤其是从河南洛阳征集到“碳化粟”,价值极高,堪称是“镇馆之宝”。

       在近代厅内,还将展出2000多张珍贵粮票。粮票是我国计划经济统购统销的历史见证,像全国粮票,地方粮票、军队粮票、侨汇粮票等在这里都能见到,“这种展示既可以让年长的人勾起曾经的那段回忆,又可以让年轻人重温历史,重视现在的美好生活。”

        在现代厅的中庭内,还可以亲眼看到博物馆从全国各地搜集来的100多种粮食实物。“目前人类已知可以食用的粮食也只有150种左右。”孙柱洋自豪地说。

        此外,展馆内还融入了不少宿迁元素,如下草湾人采集野生果实、宿迁人民学大寨、春到上塘等栩栩如生的大型场景,以及当前宿迁粮油名品展示等。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94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