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新闻网讯(记者 陈利 通讯员 吴亚平)12月18日的夜晚,寒风凛冽,当天最低气温零下4℃。
晚上7点半,准备好了手电筒、棉被、热水和方便面,市救助站的4名工作人员开始了当日的路面巡查工作,记者跟随他们一同前往。
路上,救助站负责人董辉告诉记者,入冬后天气转冷,为了保证城市流浪人员安全过冬,自10月底我市就开展了夜间巡查工作。“每周一三五七晚上7点半到9点半巡查,白天是全天候巡查。”董辉介绍说,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市救助站已对40余名流浪人员进行了救助。
幸福中路发现“目标”
标有“救助专用车”字样的面包车按照既定第一站,缓缓驶入了人员较为密集的幸福中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判断,流浪人员比较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去。记者注意到,车辆从出救助站大门那刻起,车上的4名工作人员就不停地注视着窗外,特别是到了幸福中路,他们的目光紧紧地盯着街道两旁,生怕错过一个流浪者。车子在幸福中路上的普玛特超市门口停了下来,4名工作人员拿着手电筒分别对周边小街小巷进行巡查,十几分钟后,大家碰了头,因为没有发现需要救助的对象,大家打算到第二站市府东路看看。
车子刚到幸福中路与市府东路的交叉口,车上的老吴指着窗外大喊了一声:“那儿,那儿有一个。”大家的心顿时一下子揪了起来,忙问:“在哪?在哪?”终于在红蜻蜓鞋店门口,大家注意到一个“市民”正搀扶着一位年龄在40岁左右,双手插在袖子里的瘦弱男子向救助车缓缓走来。男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身上的棉袄显得很单薄。“冷不冷?饿不饿?”面对救助人员的询问,男子点了点头,好半天从嘴中挤出两个字:“冷、饿”,救助人员忙将男子带上了车。
随后记者才了解到,先前将男子带到救助车前的那位“市民”其实是救助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叫谢传金,他当天负责的巡逻地点是汽车北站到南菜市这一片区域。谢传金告诉记者,像他这样骑着电动车出来巡逻的救助人员,每晚一共有4个,4人被分配在城区4个不同的地方。记者注意到,谢师傅的电动车前后都挂着“救助管理”的小牌子。谢师傅说,看到骑着这样车的人,需要救助的人随时可以招手。说完这些,谢师傅骑着电动车离开了,他还要到别处看看,看看那里有没有需要被救助的人。
男子与家人失散8年
男子上了救助专用车,老吴给他泡了一碗面,在等待吃面的过程中,救助人员试着和男子说话。“你姓什么?”面对救助人员的询问,男子瞪着两只大眼睛,始终不作答。“你家哪的?”救助人员刚落音,男子用嘴朝河东的方向撅了撅,哼了两声。随后救助人员注意到,这是一位右手残疾的被救助对象,由于无法自己吃饭,老吴将热腾腾的面端到男子面前,并一口一口地喂他。见有吃的,还有人喂自己,男子乐呵呵地笑了。吃完面,还客气地对老吴说:“谢谢!”
市民王女士看到这一幕,很是感动。“这样的人,大家都应该伸手帮助他。”王女士说自己也经常看到一些流浪者,但除了给点钱,买点吃的给他们,她实在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你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安置他们,为他们找到家。我们的电话是84236742,24小时有人值班。”听到董辉说出联系方式,王女士赶紧用笔记下来。
将男子送回到救助站后,救助人员给他铺好了床,特意拿来两床棉被,并给他脱了鞋,安排他住下。随后从男子的口中,救助人员了解到,男子已与家人走失8年,家中一共兄妹五人。可当记者询问他姓什么叫什么时,男子始终保持沉默。“我想俺妈了……”听到救助人员要带自己回家,男子开心地笑了。
发现需要救助者请和救助站联系
安置好这名男子后,救助人员又出发了,此时已是晚上8点半。在车上董辉告诉记者,按照局(民政局)里的要求,夜间不仅要对人员密集场所的商业街进行巡逻,还要对夜间人员稀少的城区桥梁、菜市等地进行巡逻。“有些小街小巷我们车到不了的地方,4名路面巡逻人员的电动车可以到,这样就形成了拉网式巡逻。”随后记者跟随救助人员先后来到了运河2号桥、4号桥、1号桥、5号桥、南菜市、义乌商贸城、楚街等地方。每到一处,巡查人员都要下车,拿着手电筒,徒步寻找被救助人员可能出现的地方,不过都没有发现目标。
当日的巡查结束已是晚上10点半。在返回的路上,董辉向记者介绍说,这些被救助对象主要是生活处于流浪边缘的困境儿童、无人监护的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流浪乞讨人员、被偷被骗的困难人员。“这两年我们还实行了拓展性救助,将务工人员、拾荒人员、遭受家庭暴力需要庇护的人员都纳入了救助管理。”董辉希望有需要救助的市民可以和救助站联系,也希望发现需要救助的市民,主动和救助站联系,让这个寒冬,宿迁温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