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

首页>地方频道>宿迁>社会

7岁被抛弃后辗转到宿迁——50多年了,我那个来时的“家”在哪?

宿迁新闻网讯 (记者 徐其崇)在市区新建的朱瑞将军纪念馆,干了一天水电工的他收拾好自己的工具包,急匆匆骑上三轮车赶往市区幸福街道矿山居委会的家中。想到6岁的孙子每天都会迎上来向他要好吃的,他就近到菜场上买了一个大西瓜和两样下酒菜。就是这位59岁的汉子,心里却藏着一个秘密:52年前,7岁的他随安徽的亲生母亲出去逃荒,被遗弃在一节火车厢内险些被冻死。好心人收养后,这个名叫“雷小扣”的孩子从此改名换姓为张成喜,已在宿迁度过了酸甜苦辣的前半生。

儿时的记忆已经模糊

昨天,一通求助电话打到本报编务办。“我叫张成喜,我要说出埋藏在我心里50多年的愿望。我7岁那年被安徽的母亲丢弃了,过去因为养父母的养育之恩,这句话始终没说出口,现在养父母都去世了,我想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和两个哥哥。”电话中,张成喜说他到了这把年纪才想找自己亲人,不是为了别的,就是想让安徽的亲人知道,自己没有死,过得很好,到了晚年只想续上亲情。

记者接到采访任务后,很快找到了张成喜本人。“说来话长,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我家很穷,母亲就带我出去逃荒,后来她就把我扔了。”张成喜噙着眼泪说,他能理解母亲当初把他丢弃,因为实在养不活自己了,母亲把他留在身边,很有可能会被饿死,遗弃他也许能找到一条生路。

他隐隐约约记得,那是1961年的冬天,母亲带着他爬火车,在一节运煤的火车厢内,他睡着了,醒来之后母亲不见了。“我记得火车到了河南郑州,后来人家发现我在车厢里,又把我带回来丢在安徽一个名叫黄口的火车站。后来就被三姨捡回家,交给我养母了。”张成喜说,小的时候,家里人都喊他“雷小扣”,父母亲和大哥的名字都记不清了,只记得二哥是个圆胖脸,名字叫“雷立群”。

八旬三姨难忘心酸事

52个春夏秋冬,儿时的记忆也慢慢淹没在岁月长河中。“我养母家住宿豫区新庄镇,膝下无儿无女,养母的三妹婿当年在安徽黄口火车站上班。”张成喜说,他这辈子一直喊养母的三妹为三姨,如果没有这位三姨,他早就没命了。“那年冬天是三姨把我带回家的,之后就把我交给养母了,从此我就是养母臧公侠的儿子。”张成喜说。

张成喜的表弟臧先生向记者提供了目前定居在徐州的三姨的联系方式。记者联系后了解得知,张成喜三姨夫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安徽萧县境内的黄口火车站上班,“那年冬天,黄口火车站候车室里被送进好几个遗弃的小孩,想到姐姐没有子女,我就挑了一个。”张成喜的三姨回忆说,在那群奄奄一息没有着落的孩子当中,“小扣”的年龄最大,还能说出话来。她当时询问了很多,感觉“小扣”各方面很正常,就把他带回来交给未生育的姐姐抚养。

这番话在张成喜口中得到了证实。“我当时又冷又饿,实在站不起来了,是三姨把我抱回家的。”张成喜说,和他一起被丢在黄口火车站候车室的“难友”,后来何去何从无人知晓。

养父母待他恩重如山

    “我的养母家在宿豫区新庄镇林圩大队,我来到养母家时,养父张用金并不在家。”张成喜回忆说,他后来才知道,养父当时因刑事犯罪正在服刑期。因为张家有了“传后”之人,“雷小扣”的名字从此就改成张成喜了。

据张成喜回忆,养父释放回家时他已经近20岁了,在前十几年间,他和养母相依为命,因为他很听话,养母视他为掌上明珠。“当时家里很穷,养母省吃俭用供我读书直到初中毕业。家里的母鸡下蛋,养母舍不得吃,逢年过节买几两肉,养母总是不伸筷子,都省给我吃。”说到这里,张成喜感恩之心油然而生,他说养母虽然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对他的爱胜过亲生,正是养母无私的爱,他才会有第二次生命。

“后来养父释放回家了,他对我也是关爱有加,可以说,我养父母待我恩重如山,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采访中,记者深切体会到这个从小遭遗弃的张成喜的淳朴厚道。

“我是养子大家都知道,我自己也很明白,但是养母就怕别人说我是捡来的。”张成喜说,亲生父母生了他又抛弃了他,是养母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为了打消养母的疑虑,他曾不止一次告诉养母:“妈,我就是您的亲儿子,我这辈子不会离开您!”

自强自立农民变市民

养父母的呵护,张成喜没齿难忘;收养儿的回报,感动着张家的亲友。初中毕业后,张成喜一心在家帮养母种地、养牲口,左邻右舍都说张成喜是个孝敬的儿子。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在亲戚的帮助下,他来到市区某水泥厂上班,工资很低,但他不乱花一分,都交给养父母支配。

在张成喜28岁那年,他经人介绍,与市区一位女子喜结连理,之后生下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张成喜一边支撑小家庭,一边照顾乡下的养父母。在他真正成为一名市民的时候,抚养他的养父养母先后离开了人间。“我养母是1991年去世的,当年老人家73岁,如果健在的话今年也该95岁了,三年后养父也因病去世了。”张成喜说,养母去世时他很悲痛,他深知,没有养母的辛劳,就没有他的今天。

光阴荏苒,他的一双儿女如今都成了家,自己当上了爷爷和外公。前些年,他所在的单位倒闭了,妻子也下岗了,张成喜凭着自己熟练的水电工手艺,一直都有满意的收入。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他说自己的家庭现在是吃喝不愁,日子很舒心。

一次相聚勾起思亲情

    说起现在想找到远在安徽的亲人,张成喜说,不久前徐州的三姨回到宿迁,相聚之时提到了52年前发生的事情,勾起了张成喜的思亲情。“过去的事情我记得不多了,但三姨还能说得头头是道,我想,如果真能找到我的亲生父母和两个哥哥,今后就可以互相走动续上亲情了。”张成喜说。

这次和三姨相聚,他从三姨口中得知自己已经不太能想起的往事。“当时三姨把我捡回来的时候,和我说什么话我都想不起来了,但她说自己一直记在心里。”张成喜说,他三姨过去从没和他讲起这些,也许是养父母都已经不在了,她现在才放心在自己面前揭开秘密。这一次三姨告诉他,在捡到他的时候,就问了他姓名和家庭地址,当时7岁的“雷小扣”说,自己的父亲叫“雷福德”,家住“雷庄”。

“我记得当时我们兄弟三个,只能记住二哥名叫‘雷立群’,我是老小。”说到这里,张成喜目视远方,许久之后才说:“我的亲人还在世吗?他们现在怎么样呢?”张成喜说,三姨回去后,思亲之心越来越强烈,他想知道失散52年的亲人们现在好不好。

年近花甲骨肉情未了

“我的老伴、儿子、女儿都支持我寻找‘娘家’,我的亲戚还说,我是安徽雷家的根苗,如果能够找到,把自己的姓改姓雷也是可以理解的。”张成喜说,家人和亲朋好友支持他寻找安徽亲人令他很感动,如果真找到了,他不会改名换姓,因为是宿迁养父养母将他抚养大,他不想做对不起黄泉下养父母的事。再说现在自己这把年纪,姓张姓雷并不重要,只要能续上骨肉亲情,今后能经常联系就可以了。

记者从张成喜本人以及他的三姨口中,只了解到张成喜的老家是安徽“雷庄”的,其父亲名叫“雷福德”,二哥名叫“雷立群”,其他线索一无所知。记者随即上网查询,黄口火车站的确位于安徽省萧县境内,而亳州市谯城区芦庙镇有一个行政村名叫“雷庄”,这里究竟是不是张成喜的老家呢?记者为此联系了安徽亳州晚报记者李锦文。说明情况后,这位女记者表示,亳州市是有芦庙镇雷庄村,这个村上有没有张成喜要找的人呢?她表示为了满足张成喜的心愿,将在亳州市以及宿州市的萧县开展调查,希望能有所收获。

52年前,安徽少年因贫遭遗弃,在宿迁好心人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并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如今他年近花甲,想找到安徽亲人,他在用亲情和爱呼唤人性回归,让我们祝福他……

责任编辑:李赛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70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