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

首页>地方频道>宿迁>社会

“蚁族”向左 “贵族”向右 你如何选择?

        宿迁新闻网讯 (记者 方家鑫)6月已过,房租又开始涨了,这让很多些怀揣青春梦想的都市“蚁族”面临着生存“大考”,面对家乡亲人的热切期盼———早日回家,早日娶妻生子。可是究竟到哪里将青春安放呢?这是个难题。“风高星稀的野旷,偷偷擦拭着惆怅。奔波劳顿痴痴地幻想,就为寻找一隅温暖的土壤。”不少人卷起铺盖回到长大的家乡,也还有不少人默默坚守在大都市,为梦想而奋斗。你呢?在大城市当“蚁族”和回乡当“贵族”,你会选哪一个?记者将给您介绍我市四位男青年,他们或在京沪漂着,或回宿迁发展,希望他们的故事对正在矛盾的奋斗青年有所启发!

     奋斗在北京 充实幸福中

      在京青年:章公印

       自章公印从兰州大学毕业后,他就选择在北京发展,从事消费电子行业,月薪7000元。他说在北京的生活节奏非常快,所以感觉比较充实,他告诉记者,工作方面没什么大的压力,最大的压力是房子,要想在北京安家基本上———很难。

         他说,由于自己的住处离公司不远,他每天可以在路上省下很大一部分的时间,他每天的工作虽不尽相同,但从类别上是一致的,如参加各种会议、客户来访接待、创新头脑风暴、写市场报告、产品报告、IBM战略合作项目开展等等。虽然中午有一个小时吃饭加休息的时间,但基本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加班也是常有的事,但是再忙到晚上12点前工作都能结束。

         他下班后娱乐及休闲活动并不是很丰富,一般会找朋友吃饭、喝点小酒,聊聊彼此的生活和工作。为了达到廉价的锻炼身体目的,他会到附近的公园骑上几十圈自行车。

         周末的下午他便带上两本书到附近的购物商场中的咖啡店,点上一杯咖啡,看半个下午的书。当然,偶尔他也会跟朋友约好去爬山,或者去公园野餐。这就是他在北京的生活,他对现在的生活状态还算满意。“要想过上更好的生活,还需要不断地努力。”章公印如是说。

        又是一年毕业季,眼下又将有一大批的学生即将步入工作岗位,他说,年轻人的想法较多,思想也较开放,有很强的闯劲,这是好事,但是在就业形势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下,要学会自我调整:在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情况下,选择有前景的公司或职务先上着,从中汲取一些社会经验和阅历,待时机成熟时再选择自己满意、喜欢的公司或职务。

      优厚的政策 回家的动力

      回乡青年:卢泳铭

        今年25岁的卢泳铭,2009年从上海某知名高校毕业后,在昆明工作过一段时间,直到今年才通过考试回到家乡工作。对于当下年轻人相当关心的问题———房和车,他已不需要考虑,因为父母已经为他准备好了。

        他说,虽然在在外地工作可以增长一些经验、扩大自己的视野,但是回宿迁更能适应这边的生活,同时对家庭也有所照应。

         因为住的地方离单位不远,卢泳铭早上一般7点30分左右起床,8点25分之前准时到单位,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所在的处室共3个人,处长40多岁了,另外一位同事也是80后。处室内既有分工也有协作,每天都比较忙碌。他的中饭一般都在食堂解决,吃完饭后,回家午休一下就回来上班。下午原则上到5点半就可以下班了,但是要遇上一些未处理完的工作就不得不加班完成。

         卢泳铭告诉记者,由于自己刚回宿迁不久,还未建立起完善的人际交往的圈子,再加上目前还没有女朋友,所以他吃完晚饭后,会去市体育馆运动,或者待在家看看书、上上网。

         由于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卢泳铭周末经常会加班。不加班的时候他首先会睡个懒觉,然后去健身房健身、游泳,跟朋友一起吃饭、打牌。只要时间允许,他也会到野外骑车、露营、划船。

        卢泳铭说,比起大城市,小城压力适度,优美环境,还有政府优厚的扶持政策,无不为充满理想与抱负的广大年轻人提供了发展资本,夜空中发亮的不只是月亮,还有繁星,与其做月亮的黑影,不如做星的核心!

      为品质生活而努力奋斗

      回乡青年:赵先生

        赵先生告诉记者,他一毕业就回家乡工作了,这是自己的选择,他说,也许在外地他也能闯出一片天地,可是他还是选择回到沭阳,不为别的,就因为这里是他的家。经过几年的发展赵飞的薪水已经从一开始的500元到2000多,再到现在的月薪过万。

        他说,他一直就非常喜欢金融行业,这就是他为什么在大学期间选择学金融的原因,而且自己也比较喜欢金融行业的相关产品。自从他被调到乡下工作后,赵先生每天早上7点钟就要起床,他要开10多分钟的车才能到达目的地,开始他一天的忙碌。不过这一切对他来说已经驾轻就熟了———和客户沟通,处理手里的琐事,一切都被自己安排得井井有条。

       他说,虽然从事金融行业的人每天都忙忙碌碌、马不停蹄,但是他总会想办法把那些事情统筹处理好,尽量给自己有相对自由的生活空间。下班后,他也会去健身房,也会去游泳。

        赵先生说,他是个非常喜欢交朋友的人,在沭阳他有太多的朋友,这也是他当初选择回沭阳工作的原因之一。他只要一有空就会约上朋友喝喝茶、聊聊天。

        在周末的时候,他也会开车去南京购物,也会和朋友开车去野外越野。他说,自己是个爱玩的人,他希望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能分开,工作时有效率,生活得有品质,他也一直在向这个目标前进。

       消失的村庄 不变的“蚁族”

      在沪青年:小志

         小志自本科毕业后,就来到了上海,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十里洋场的纸醉金迷、麻酥酥的吴侬软语。小志说,每个人都希望在这里收获财富、地位、荣誉,但是在这片天空拼搏了5年的他依旧居无定所,不是在找工作就是在找工作的路上,不是在租房子就是在租房子的路上。

         小志告诉记者,他是沭阳县某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村里面很多人都以为他在上海混得不错,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到现在每个月的薪水都不到5000元,他每个月还要给家里寄去一些补贴家用,然后,他每个月的结余几乎很少,结婚和买房变成了很遥远的事情。他说,自己至今还没有谈过一次恋爱。

         小志告诉记者,在上海的5年,他什么样的房子都住过,地下室、民房……可是由于城市的发展,即便是那些像村落一样的容身之处,也住不久。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木板隔成的小间房子,一条黑乎乎、逼仄且令人生畏的走廊,从门口一直延伸到房子的尽头,所有的空间能利用的都被利用了起来,只剩下一条走廊,一出来就能闻到各种垃圾堆积久了发出的恶臭。

         这5年,尽管一切都在变,他说,自己“蚁族”的身份却没有变。但如果青春重新来过,让他重新选择,他或许还是选择在上海做个“蚁族”。

        记者手记:只为了那一瞬的选择

        在采访小志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要求记者不要用他的真实姓名,虽然认识他的朋友或多或少都了解他的情况,但是,他现在的样子,无论如何都不想被父母知道。习惯了对家人报喜不报忧的他,最担心父母到现在还为他牵挂。他说,在上海虽然比较累,比较辛苦,但是自己一定会凭借自己的努力好好发展,总会看到希望,因为这是自己的选择。

        是的啊,年轻的人们,在初出校园的时候,总愿为自己的梦想搏一回。正是如此,在北上广的繁华之地,有一种生活方式叫“蚁族”,他们的生活不是那么宽裕,他们的薪水不是那么高,他们或许窘迫、亦或许压抑,但是正如蚁族们所说:“一直以来,我始终怀着一颗二线城市的心,在一线城市里过着三线城市的日子。”这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一部分青年人的人生轨迹。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愿意选择回到家乡,找到人生的幸福所在。因为,在哪儿奋斗都可以拥有中国梦,都可以和祖国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其实,在祖国的广袤天地里,还有无数如同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小城市在向广大青年学子展开他们的怀抱。如果你能想到这一瞬的惬意,那么你或许就会选择回乡发展。

责任编辑:李赛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52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