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新闻网讯(记者 杨荣 见习记者 孙寒洁) “对于泗阳方言,从刚开始单纯的兴趣到现在终于收录2100多条,用了近13年的时间。”泗阳戎宏宽老人从2001年开始收集方言,那些原本散落在街头乡下的乡音土话被这位老人记录在册,汇成一本《泗阳方言》。2011年,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在泗阳设调查点,戎宏宽从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泗阳方言发音人”。
“不务正业”收集方言
“我本身是做生意的,很多人对我这样的做法感到很奇怪,刚开始的时候家里人也很不理解,认为我这是不务正业。”戎宏宽笑着说,“我开了个小门市,有人到我这里买东西时,总是会说些有意思的方言,最初我只是自己慢慢回味,哪知越想越觉得有意思,最后便萌发了将听到的这些方言都记下来的想法。”“白天做生意的时候,总会在柜台上留着一支笔跟一个本子,留心听客人的话,听到有意思的就马上记下来。”不仅如此,戎宏宽在床头也放上一笔一本,哪怕是夜间躺下睡觉时,只要想到就会立刻起身记录下来,有时一晚上要起床开几遍灯,跟入了魔似的。妻子终于忍不住埋怨:“你写那些干什么,到底能有什么用?整天东跑西溜的,还做什么生意。”戎宏宽也不在意,只是依然坚持收录这些方言,有时甚至为了收集资料而关了门市,为此妻子也没少生气。
在这13年间,戎宏宽在收集泗阳方言过程中,还发现很多泗阳当地的民间故事、民风民俗、童谣民歌也渐渐鲜为人知,于是他将这些极具本地色彩的故事童谣也都一一收录在册。
《泗阳方言》有望出版
整理方言其实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戎宏宽直言有许多方言读写出来会找不到合适的常用字,那时候只好用谐音字代替。有些无法找到谐音字代替的,就只好查字典,有时为了找个合适的字,戎宏宽甚至会去朋友家翻查《康熙字典》。“自从有了手机,我就开始用手机录入收集的方言。”为了学习如何用手机编辑文字,戎宏宽花费了不少时间。后来,他又想可以将这些收集的方言都录入电脑,以便以后整理打印出来。“一开始的时候只能找别人帮我录入打印,后来儿子说让我自己学电脑,这样既方便,还能在网上和其他人交流,于是2008年下半年,我开始学习电脑。”戎宏宽告诉记者,学电脑的时候,他已经57岁了,“像我这么大年纪学电脑真的挺困难的,但儿子给买了手写板并且一有空就教我上网,渐渐也能熟练操作,自己也开了博客,将收集的民间故事和自作诗词都记录下来。”
戎宏宽学习电脑除了能更方便整理收集方言,还希望能正式打印出来汇编成册,并最终寻得合作出版。他告诉记者,目前这个愿望就快要达成了,已经有人表示对他编订的《泗阳方言》很感兴趣,也有合作出版的意愿。
“只要还能动就会坚持下去”
戎宏宽说在收集方言的过程中,家人慢慢开始理解他,乡村邻里也支持他,这些都让他有了更坚定的信心走下去。“随着收集越来越多,家里人也觉得特别有意思,慢慢也不反对了。”戎宏宽说,收集方言除了自己要努力去想,还要请教许多老人,甚至有些人想起一些方言会自己送过来。戎宏宽表示,在这么多年的方言收录中也总结出一些规律,在泗阳方言中,地理位置在南北走向的各地方言比较相似;东西走向的则变化很大。
方言整理耗费了戎宏宽的太多精力,但他表示从不后悔,因为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现在有很多方言的意思已经不被年轻人所熟知,就像我的孙子现在都只讲普通话。”戎宏宽认为,方言是一个地区的特有文化,如果方言消失了,那么这个县城就会失去自己的特色,后人更难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不管是十年、二十年还是三十年,只要我还能动,就会坚持下去。”戎宏宽认为,想要将泗阳方言收录齐全其实很难,因为甚至一条小沟的距离方言都不尽相同,但他会继续竭尽所能记录每一句乡音,并期望这能作为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被永久收藏。
责任编辑: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