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新闻网讯(记者 徐其崇)家住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蔡乡范庄村70岁老人吴爱平,家中珍藏着一张拍摄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老照片,他作为我市“七一电灌站”的老员工,退休后,女儿吴燕接替了他的工作,如今在这座电灌站工作。说起这张老照片,一辈子与水利结缘的吴爱平老人说,享誉省内外的“七一电灌站”是宿迁人民兴修水利的壮举,40多年来,这座电管站让盐碱滩变成了丰收田,它给7个乡镇数万群众带来了幸福。
据吴爱平老人介绍,1958年至1973年,古老的宿迁开展了史无前例的旱改水工程,全县人民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兴建农业灌溉工程,围绕旱田改栽水稻,大力开展灌区建设,掀起了水利建设高潮。骆马湖常年水库建成之后,为旱改水创造了先决条件。通过对“夏季水汪汪,冬季冒盐碱”的贫瘠土地进行旱、涝综合治理,引骆马湖水灌溉,全县开辟了50万亩来龙大型自流灌区及万亩以上的黄墩湖灌区、洋北灌区、仰化灌区。
旧貌
新颜
“‘七一电灌站’处在洋北镇境内,因为是1971年建成的,所以才叫‘七一电灌站’。”吴爱平说,这座电灌站的建成,开辟了21.7万亩的船行提水灌区,从根本上解决了西南片区三棵树、埠子、龙河、罗圩、南蔡、洋北、陈集7个乡镇抗旱水源问题。
“现在的电灌站已经更名为船行灌区管理处了,以前的电灌站靠60台‘东方红柴油机’带动水泵抽水,现在使用21台电动轴流泵抽水,电灌站经过多年的改造,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吴爱平的女儿吴燕告诉记者,新建的机房就在“七一电灌站”的泵房旧址之上,每个抽水管的直径为1.2米,农田灌溉的时候,大运河水会在大功率水泵作业下,源源不断地顺着水渠流向远方。该电灌站是以京杭大运河为水源的大型灌区,东起船行灌区渠首,西至船行灌区马庙节制闸,船行灌区干渠全长约15.6公里,总面积365.1平方公里,惠及25万农业人口、38万亩耕地。“在老一代人的眼里,这里依然还叫‘七一电灌站’,因为大家不会忘记,是这座电灌站让老百姓吃上了大米。”
如今,电灌站不仅满足了灌区的灌溉需求,整个电灌站也被建成了绿树成荫,景色秀丽的景点。“七一电灌站”旧址建成的船行灌区渠首电灌站,连接古黄河地涵、船行灌区干渠、三棵树节制闸、马庙节制闸、陈集站,作为船行灌区水利风景区的6个重要景观节点,花木成行,形成了一条绿色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