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新闻网讯(记者 张立婷 实习生 童宁)“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一句古诗描述了古人对葡萄美酒的青睐。眼下正是葡萄大量上市的时候,许多大爷大妈也开始耍瓶弄罐,准备自酿葡萄酒了。然而,网上一则关于“自酿葡萄酒易甲醇中毒”的消息,让很多准备自酿葡萄酒的市民心里打起了鼓。那么,自酿葡萄酒质量到底如何,对人体到底有无伤害,其中又存在哪些误区?昨日,记者为此进行了求证。
葡萄上市 大妈掀自酿酒热
每当葡萄大量上市之时,家住府苑小区的严大妈总喜欢多买一些,在家酿制葡萄酒,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
“谈不上多复杂,都是跟邻居学的。”严大妈说,她近日刚去水果批发市场买了20斤新上市的巨峰葡萄,清洗干净后晒干,按照一层葡萄一层冰糖的办法,装满塑料瓶,然后密封,过段日子就可以拿出来品尝了。“对于葡萄品种没什么讲究,但一定要新鲜干净。酿酒过程中,我从不放添加剂,这样酿出的酒甘甜醇厚,亲朋好友都说很不错,也没出过什么问题。”
不过,近日网上盛传“喝自酿葡萄酒甲醇易超标,容易引发甲醇中毒”让严大妈有些不安。“应该不会吧,都洗那么干净,也不放添加剂,会甲醇中毒?”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发现,自酿葡萄酒的群体当中,中老年人居多,平时酿葡萄酒,家里的瓶瓶罐罐、水桶、大缸几乎都在使用,玻璃瓶、可乐瓶、矿泉水瓶等也时常“上阵”。和严大妈一样,市民都觉得自己亲手制作的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健康食品,并不相信会出现中毒,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会产生甲醇,也不了解甲醇为何物。
面对自酿酒 年轻人多不领情
曾在烟台一家葡萄酒厂工作过的严大妈的儿子小林,对母亲的酿酒行为表示不以为然,“我妈买的葡萄不是巨峰就是马陆葡萄,根本就不是酿酒型食用葡萄。添加了冰糖,开水烫一下就当杀菌,温度全靠室温变化,不经任何食品安全检测……即使是最糟糕的葡萄酒生产厂家,都未必能同时具备自酿酒这么多的毛病。”对于葡萄酒的质量,小林吐槽称“成酒之后基本上味道一致,仿佛掺了医用酒精的淡糖水”。
对葡萄酒颇有研究的王女士表示,她向来对自酿葡萄酒敬谢不敏。“去年母亲酿制的葡萄酒都还没喝完,今年母亲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酿制。要论口感,那简直称不上酒。”王女士无奈地耸了一下肩。
专家:易发生霉变 不建议经常饮用
自酿葡萄酒有何风险?记者采访了某葡萄种植园经理高德金。“一般而言,酿酒要有温控设备,控制不了温度,往往都会有甲醇,喝多了容易失明。”高德金表示,自家酿制的葡萄酒多选用皮薄肉厚的鲜食葡萄,这比较难以出味。“一般的酿酒葡萄比花生大一点,皮很厚,而且容易坏掉。比如黑比诺葡萄,即使采用现代仪器,全天值班,还是整桶整桶坏掉。市民在家用的小坛子比酿酒工程师还厉害?”高德金说。
宿迁市人民医院膳食科营养师李茜持有相似观点,她表示,在自家酿制葡萄酒是不科学的,家里没有很好的消毒措施,容器或者其他卫生类措施没有做好的话,会导致葡萄酒中产生甲醇,也不可避免产生很多细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市民在家自酿葡萄酒时,不能控制微生物滋长,很容易发生霉变。”李茜提醒说,葡萄皮中的果胶在果胶酶或热能的作用下分解出甲醇,霉变也会产生大量甲醇,而且葡萄中的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再经过酶的催化作用生成杂醇油,这些都是有毒、有害的物质。“市民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没有除去甲醇和杂醇油的工艺,在自行酿制和饮用时应该当心,不建议市民在家自酿葡萄酒,平时也少喝为好,以免对身体造成危害。”李茜说道。
此外,李茜表示,很多喜欢自酿葡萄酒的老年人都奉行睡前喝一小杯的保健思路,“的确,葡萄酒对身体有一定好处,但绝对无法替代适量运动、合理膳食的作用。而且,出于健康考虑,神经衰弱、肠胃不良的人睡前并不应该饮酒。”
自酿葡萄酒4大误区
葡萄酒的酿造不是一个简单的发酵过程,许多自酿爱好者在制作过程中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一:葡萄放很久再酿。葡萄在常温下不易保存,很容易发生霉变,如果新鲜度不高,会使酒中更容易滋生霉菌。
误区二:酿酒容器不合适。自酿葡萄酒最好用非金属器皿。
误区三:很快扔掉葡萄皮。刚开始发酵时,要让葡萄果皮、果肉、果核在一起,持续发酵几天到三周,再将上述东西分离出去,完成装瓶、密封。
误区四:加糖到葡萄酒中。葡萄酒加过多的糖,对人体会有一定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