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风雅汇

下周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带着三部“看家戏”将唱响申城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黄梅戏,作为中国流传最广的五大剧种之一,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和质朴美好的唱词涌现了许多大众喜闻乐见且传唱至今的经典。

  1955年,严凤英与王少舫主演的黄梅戏《天仙配》由导演石挥搬上大银幕,拍摄此片的正是上海电影制片厂,从此传说中的七仙女和董永有了清晰的“模样”。

  时隔70年,由何云、孙娟、袁媛三朵“梅花”领衔,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老中青五代演员同台将《天仙配》《女驸马》和《红楼梦》三部看家戏带来上海,并于4月2日至5日献演中国大戏院。据悉,上海也是该院2024全国巡演首站。

  上海为《天仙配》插上电影翅膀

  谈及为何要将全国巡演首站定在上海?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何云直言:“上海一直是黄梅戏的福地。这里有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也有很好的戏曲土壤,这座城市的包容兼并的胸怀给予艺术家和地方剧种很大的发展空间。”

  成立于1953年的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和上海的深厚情缘远不止此。1954年,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来到上海,参加华东地区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第一次在上海唱响《天仙配》。之后,上海电影制片厂将二人主演的黄梅戏《天仙配》摄制成同名电影,自此这部黄梅戏也因插上电影的翅膀而广为流传。黄梅戏也从地方性小剧种跻身全国五大戏曲剧种。因而,何云说:“这也将是一次感恩演出。”

  守正创新为本“流量”并非一切

  复制小剧场环境音乐剧走红模式而出圈的越剧《新龙门客栈》似乎让戏曲人找到了流量密码。对于大众知晓度极高、普及极广,许多经典唱段家喻户晓的黄梅戏而言,“流量”并不是衡量剧种能否传承发展的关键。

  为什么此次来上海,带来的依旧是《天仙配》《女驸马》《红楼梦》等观众耳熟能详的剧目?难道观众不知道这三部剧讲什么故事吗?“因为戏曲经典除了引人入胜的故事,还有百听不厌的唱腔。”国家一级演员、《女驸马》主演孙娟直言:“好像‘为救李郎离家园’这样的唱段,只要旋律起来,哪怕是不很了解黄梅戏的年轻人,也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这是自小耳濡目染刻在童年记忆里的旋律。”

  当然,经典也不意味着亘古不变,老戏也需常演常新方能经久不衰。不同年代的演员对故事、人物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的表演势必会带上他们这个时代的印记和审美。所以即便是舞台上常见的剧目,也总能碰撞出崭新的火花。

  当然,不为“出圈”而急于迎合并不意味着就放弃了线上受众。事实上,黄梅戏从来不缺年轻观众,孙娟告诉记者,从戏曲剧种的短视频流量上来看,黄梅戏一直稳居第一,院团官方就有三个线上账号,平时排练场景会被剪成小视频放在公 众号,也会定时开直播让年轻观众和年轻演员共同成长。而不少演员在小红书等平台上也开了个人账号,拥有数万粉丝。

  不仅于此,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始终在为年轻观众打造适合当代审美的新剧。何云透露,今年剧院将根据观众爱好量身定做一系列现代题材作品,如即将在七夕节推出黄梅戏的音舞剧《鹊桥仙》便融合了当下流行元素。据悉,在完成上海演出后,剧院全国巡演足迹还将遍及苏州、南京等全国十余个城市。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4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