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新闻网讯(记者 程大伟 杨群 实习生 高昕)十年前,宿城区的朱安祥还是一名个体户,宿豫区的李岩松还是一名普通农民;如今,他们经过十年打拼实现了创业创富梦想。十年来,我市一大批农民、下岗工人、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等各类创业主体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引领百姓致富的生力军。他们说,政府对创业的鼓励和扶持是他们创业路上的不竭动力。
创业是发展之基、富民之本、活力之源。十年来,宿迁致力于创业载体建设、创业能力提升和创业环境改善,着力强化创业文化、政策扶持和创业服务,积极推动创业实践,加快发展创业经济。2011年,全市新增私营企业1.14万户、个体工商户6.38万户,累计分别达到4万户、21.1万户;私营企业累计注册资本1246.3亿元,私营个体经济上缴税收占全市入库税收总额的31%。今年1—4月份,新增各类创业项目20731个。
朱安祥:从下岗工人到水泥管大王
仲秋时节,位于宿豫区蔡集镇永康工业园的天泽管业车间内繁忙而有序,这里生产的水泥管道最大直径达3.5米。而十年前,该企业负责人朱安祥还在为工地运送黄砂、石子等建材,仅能维持生活。2003年,嗅到水泥制管的商机后,朱安祥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做起了水泥管道加工,企业如今已成为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水泥制管企业。
送货途中嗅到创业商机
1995年,朱安祥从宿迁市双庄乡粮管所下岗。“感觉佷失意,不知道往哪里走。”下岗后,由于缺乏技能,朱安祥一直找不到安定的工作。近年来,宿迁市对下岗失业人员全面落实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以国家、省、市再就业优惠政策为依托在租金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予以优惠。朱安祥凭借下岗证获得了一定的税费减免,让他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最终,朱安祥在村部租了一间门面,做起了液化气灌装生意。随着几年的经营,朱安祥有了微薄的积累,又转行做起了黄砂、石子等建材生意,也仅勉强维持家庭生活。
2003年,宿迁正值城市建设加速期。一天,朱安祥为一家水泥制管厂送水泥时,装满水泥管的货车让他敏锐察觉到水泥制管的商机。回来后,朱安祥向3位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经过筹集资金,便合伙创办了水泥制管厂。投产后,常常货送出去了,货款却要不回来,由于缺乏流动资金,生产经常陷入困境。面对困难,朱安祥和合伙人、工人并没有灰心,深入钻研生产工艺和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工厂渐渐有了起色。
突破瓶颈重拾创业信心
曾经有一段时间,朱安祥对水泥制管的前景产生担忧。“困难只是暂时的,其他事情我们帮你协调,你专心把厂办起来。”2004年一天,宿城区古城街道办府前居委会负责人李广银主动找到朱安祥说,居委会将帮助他协调资金,落实办厂场地,办理营业执照,协调税收、用电、交通等方面关系。最终,朱安祥租了10亩地,自主创办了第二家水泥制品厂。随着工厂逐步进入正轨,工人由原来的5人发展到20多人,产品也由原来单一品种发展到10多个品种。由于产品质量过硬、口碑相传,市政、水利等政府工程的订单接踵而来,产品也从本地销售逐渐辐射山东、安徽、苏南等地。
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贴息小额贷款,帮助一批批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实现创业。资金问题一直是朱安祥前期创业中的瓶颈,2008年,厂里需要贷款10万元作为流动资金。当朱安祥得知政府对下岗职工再创业提供贴息贷款时,他便将申请手续交到了街道办财政所,最终获得了最高额度的10万元贷款。申请手续办完后,贷款贴息资金两周便到了朱安祥账户。“心里感觉很温暖,政府没忘记我们下岗职工,让我们创业也有了底气。”朱安祥说,在创业过程中,政府始终是他坚强的后盾。
企业命名“天泽”激励自己
2008年6月,朱安祥的事业再次华丽转身,他筹资600万元在宿豫区蔡集镇永康工业园创办了宿迁天泽管业科技有限公司。建厂只用一个半月,2个月便实现投产,“天泽速度”离不开蔡集镇和工业园区工作人员的周到帮办。从协调用地、减免费用到清理地表、硬化园区道路,企业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在帮办人员的帮助下迎刃解决。新厂在规模上实现了扩张,技术上也更胜一筹。朱安祥从外地聘请了高级工程师长期驻厂,使得产品质量赢得更多客户认可。目前,产品主要供应市政重点工程所需的3.5米内径管道。2011年,天泽管业销售收入近2000万元,纳税120万元,企业跃升为苏北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的龙头企业。
“我是在机缘巧合下从事制管业的,我认为这是命运对我的垂青,所以在为企业命名时,我用了一个‘天’字;管道离不开水,所以用了一个‘泽’字。”说起对企业的命名,朱安祥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天泽”二字将更好地激励他扎实走好每一步。
从原来的买不起摩托到现在的轿车代步,从原来的勉强维持生计到现在的苏北行业龙头,回望过去的十年,朱安祥说,做人比做事重要,他将继续坚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原则,将企业做大做强,更好地回报社会。
李岩松:小鹧鸪成就致富梦想
十年前,宿豫区的李岩松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靠体力挣钱的打工仔。如今,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老板。他的又一村珍禽养殖场年可提供鹧鸪种苗10多万只、种蛋30多万只,年销售收入达70多万元。
大胆迈出创业第一步
2000年春节刚过,李岩松来到温州打工。由于工作难找,李岩松在温州待了一个月,每日吃馒头咸菜,最终在一位老乡的帮助下,进了一家珍禽养殖场打工。就这样过了两年多,李岩松在珍禽疾病防治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收入也提高了很多。然而他却问自己:“别人可以当老板,难道自己就不行吗?”鹧鸪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药用价值高等特点,已成为经济发达地区消费时尚。他发现目前鹧鸪的饲养和消费主要集中在部分大城市和沿海一带,但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于是他决定回乡创办自己的鹧鸪养殖场。
2003年,他回到了位于顺河镇林苗圃居委会的老家,东挪西借凑了5万元钱,建起了鹧鸪养殖场。刚开始,李岩松就整天扑在养殖场,终于获得成功,赚钱虽不多,却给了他更大的信心。正当他打算扩大养殖规模时,“非典”在全国蔓延,把他心头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扑灭了。看着忙碌辛劳的家人,他心如刀绞,他继续找亲戚朋友一家一家借钱。产品在当地没有市场,他就到南方各大城市去找销路。
苍天不负有心人,产品销路渐渐打开,鹧鸪系列产品开始供不应求,销售扩张到了广州、上海、浙江及江苏等各大城市。此后,他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他没钱雇工人,所有的事情都落在他和妻子的肩上,夜里,他和妻子轮流几遍起来巡查……
创业政策解燃眉之急
李岩松的创业成功离不开自身的奋斗,更少不了创业政策的扶持。2008年,李岩松的养殖场扩大规模,需要10万元贷款。当得知这一情况后,宿豫区团委工作人员主动联系李岩松。经过申请,李岩松获得了“青年创业卡”。凭借这张卡,他申请到了10万元贷款,增加了2台孵化机。据了解,宿豫区“青年创业卡”一次申领,两年有效,通过授信的方式,确定贷款额度。持卡人5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在完善相关手续的条件下无需担保,担保贷款最高可授信15万元,贷款利率比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下浮10%。
2008年,李岩松的养殖场当选为宿迁青年商会理事单位。“市青年商会组织不仅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和思路,更为我们带来了实打实的信息和技术指导。”自全市舞动全民创业大旗以来,宿迁先后组建市创业指导中心、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专门机构和组织。而宿迁青年商会在促进企业新一轮创业创新方面给予广大青年创业者以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养殖的成功也吸引了村民们的加入,李岩松将鹧鸪饲养技术免费传授给乡亲。家住林苗圃居委会的赵玉梅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之前没有养殖经验。由于饲养简便,不影响种田和做家务,赵玉梅便饲养了5000只鹧鸪,每年纯收入1万元。李岩松介绍说,在林苗圃周边,鹧鸪养殖户已有近20户,鹧鸪每年最多可养8—10茬,效益好的养殖户每年每户纯收入可达七八万元。
乡亲们饲养鹧鸪开始多了起来,鹧鸪种苗的来源便成了问题。从2008年起,又一村养殖场从饲养商品鹧鸪转为以种苗孵化为主。目前,养殖场主要为周边养殖户提供种苗,并进行技术指导,出笼时负责提供销路。而这其中,李岩松只收取种苗费用,其他环节均免费。“
计划明年春节后,再建一个冷库,对鹧鸪进行脱毛加工、冷鲜处理,做成真空包装食品。”说起今后的打算,李岩松满怀憧憬。据介绍,又一村鹧鸪养殖合作社也正在办理相关手续。创业的艰辛、成功的喜悦,让李岩松深深体会到,个人富了不能忘记同样渴望致富的乡亲。李岩松说,今后将继续为养殖户提供从幼苗孵化到代理销售的一条龙式服务,建设规模化的养殖销售网络,和乡亲们一道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