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新闻网讯(记者 杨群摄)30年前,裁缝店设置在商业中心,是商业街上的大店铺;10年前,巧手裁缝月收入3000多元;5年前,裁缝店退出商业中心,大量巧手裁缝、裁缝店流落到街头小巷。如今遗忘在巷尾的裁缝店,成为中老年人的记忆。改裤脚、修拉链、缝缝补补成为裁缝店的主要收入。
昨日,记者在市区走访了数家裁缝店,他们大都位于新盛街和鱼市口路。定做被罩被单、羽绒服翻新、改裤脚、修拉链,这些就是当前裁缝的活。
位于市府东路北巷的蓝侠制衣店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裁缝店。63岁的店主许蓝侠可是巧手裁缝,1973年她就开始做裁缝,至今没有丢下老本行。她告诉记者,1990年左右是她做裁缝的鼎盛年,手里的活做不完,一天的收入在一两百元,比现在的收入还高。如今依然坚守,是放不下多年的老顾客。“现在眼睛花了,再做两年估计也干不了了。”许蓝侠感叹地告诉记者。
位于市区鱼市口路路旁,胖大姐裁缝摊点在此已小有名气。“胖大姐”刘女士用婆婆的旧缝纫机在此谋生经营10多年,主要为顾客扁裤脚、换拉链、换领袖等。虽然每次服务仅有三五元的微薄收入,但顾客较多,让她依然坚守。
位于市区新盛街的新盛布业,侍女士坐在各式各样的布堆里做被罩。价格便宜、花样多成了她家布店的生存方式。现在布行已流落到街尾小巷,但简陋的环境却能勾起往日的回忆。
位于新盛街一个没有门面的小店里,刘女士正在专心做羽绒服。它是一家专门给顾客翻新羽绒服的裁缝店。做的虽是半成品,却是细活。每天陪伴刘女士的只有她前面的女模特。
在江苏箭鹿毛纺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正在快速地缝制服装。流水线的生产模式让服装实现大批量生产,降低了成本的同时,淘汰了传统的小作坊裁缝店制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