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新闻网讯(记者 徐其崇 蔡峰)在市区群众大厦西侧的公厕旁,李成选撬开化粪池的水泥盖,一股臭味顿时扑面而来,可李成选好像什么都没有闻到,将吸粪车上的粗软管插进化粪池开始抽吸。“这一车只能装5吨,要想将粪便全部吸完,估计还得一车。”李成选告诉记者,他刚从北京领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全国优秀环卫工人荣誉证书》,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是激励他今后干好掏粪工作的无穷动力。
普通掏粪工登上京城领奖台
李成选今年43岁,1996年开始成为一名环卫工人,目前是宿城区环卫作业二所掏粪班组的组长,他带领8名工友承担着中心城区36座水冲式公厕化粪池维护、管理、抽吸以及背街后巷24座旱厕粪便清运工作。常言“要说苦脏累,当数矿井和环卫”。而在环卫工作中,掏粪工又是最苦最累的。多年来,李成选带领刘西申、程兆平、陈久皊、陈茂喜、张梅等几位掏粪工,承担了60座公厕化粪池的吸粪工作。他和队友们一样,被同行们称之为“宿迁时传祥”。
提起时传祥,李成选如数家珍。他介绍,时传祥曾是一位城市掏粪工,14岁时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时传祥是一位“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掏粪工人,他曾遭人白眼,受尽了凌辱。解放后,他当家做了主人,感受到了尊重与平等,为此,他竭尽全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怕脏不怕累。在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他当上先进,受到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接见。“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得全身心投入,我没感觉到掏粪工低人一等,当大家生活在洁净的环境中,我就感觉掏粪工的付出很值。”李成选说,自从他跨进环卫的坎,他就把时传祥作为自己学习的楷模。“这次表彰全国优秀环卫工人,江苏省共15人,宿迁只有我一个人。”李成选说,一个普通的城市掏粪工能登上京城的领奖台,在他看来,这是光宗耀祖的荣誉。
掏粪工是在擦亮城市窗口
“我们的工作特点是,别人休息我们干活,等大家都上班了,我们每天的掏粪工作就得结束,因为天亮之后掏粪,会影响市民的心情。”李成选说,从事掏粪工作之初,家人并不支持,特别是自己孩子懂事后,都不敢在同学面前提及爸爸的工作。但随着技术装备的逐步改善,机械作业取代了手工作业,从事掏粪工作的他也觉得“体面”起来,但是每天和臭味打交道的特殊工作是改不了的。冬天,寒风刺骨,滴水成冰,他常常要钻到下水道里用手去抠结了块的油污,手上生了冻疮,裂开了一道道口子;夏天,热浪滚滚,暑气逼人,他常常跳进化粪池里去清淤,汗水湿透了衣衫……
李成选说,清理化粪池、疏通下水道是一项极其普通的工作,但这些普通的工作却牵系着政府与百姓,这也是文明城市的一个重要窗口,身为掏粪组组长的他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2012年底的一天,环卫部门接到市民投诉:“河滨公园公厕粪便外溢,臭死了!”接到这一疏通任务时,已是晚上9点多钟。李成选立即通知程兆平、刘西申两名组员准备工具,自己则驾驶吸粪车迅速赶到现场。经现场排查,造成粪水排流不畅的原因系排污井口堵塞,以致化粪池外溢。待吸粪车完成化粪池抽吸工作后,他发现化粪池与污水井搭接处由于多年来一直未曾清理过,淤泥太厚,在地面用铁锹根本挖不动。此时,李成选只身跳进化粪池里,实行近距离作业,一锹一锹将淤泥铲松。化粪池里的臭气熏得他头晕恶心、胸闷气短、泪流不止,衣服上、脸上、头发上沾满了粪水。经过3个小时努力,接口处的淤泥彻底清除了,管道也畅通了。
工作虽辛苦但没人中途撂挑子
清理化粪池不仅是苦、脏、累的活,也是一项具有危险性的工作。有些化粪池由于多年没有清理过,积聚着大量的沼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弄不好就会造成人员中毒和沼气燃烧、爆炸等事故发生。有的化粪池和下水道里还沉淀有碎玻璃渣、废旧金属等杂物,稍不注意就会划伤手脚,造成感染。李成选经常组织班组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增强班组职工按操作规程作业和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的意识,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掏粪班组现有6台吸粪车,每辆车上的贮粪罐由于泥砂等杂物沉淀,每用一段时间就需要有人钻进去清理一次。李成选经常和工友们一起承担吸粪车的罐体清洗和保养工作。由于罐口较小,衣服穿多了人进不去,只能穿单衣钻进贮粪罐。进去以后因空间狭小人不能站立,只能趴在里面用小铁锹一点一点铲。罐里的沼气令人窒息,每隔七、八分钟就必须伸出头来换一口气,完成一辆车的罐底清渣工作一般需要两三个小时。每当他完成作业从贮粪罐里爬出来后,都感觉头昏眼花,人也很虚弱。
“城区旱厕很多,粪便只能靠人工收集用平板车运到城外,我们正常是凌晨一点就得起床上班,把城区旱厕的大粪全部清理走,那时天还没亮。”李成选说,他们的工作大多数在夜间进行,虽然工作辛苦但没有一个人中途撂挑子。
如今,随着水冲厕所的增多,他们配备了吸粪车,但由于厕所数量的增加,因此,他们劳动强度并没有降低。
“宿迁时传祥”是对他最大褒奖
水冲式厕所随时都可能外溢粪便,掏粪班组员工用吸粪车吸除化粪池里的大粪,一辆车一次只能装5吨。目前市区还有一些旱厕,那里的粪便都是掏粪工人用平板车运走的,他们每天清晨6点钟之前必须将大粪运到城外,拉平板车一个来回就要步行60多里路,每个掏粪工的脚上都磨出过很多血泡,但是他们没有任何怨言,依然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吃苦奉献、爱岗敬业,在这个掏粪班组员工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每天面对单调、重复、枯燥的工作,李成选和他的工友们没有一个说苦说累的,大家用辛勤的汗水诠释着平凡的人生。
在李成选的工作笔记上,记者看到他每天工作的记录。他告诉记者,他的掏粪班组平均每年清理粪池410次,疏通下水管道近万米,及时解决市民关心的难点问题,较好地维护了城市环境卫生,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
当车在林中行,人在花中走,面对清洁美丽的生活环境,大家会不会想到,掏粪工李成选和他的工友们在默默做贡献?李成选和他的掏粪工团队被大家称之为“宿迁时传祥”,这也正是人们对这群普通劳动者的褒奖。
责任编辑:蔡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