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

首页>地方频道>宿迁>民生

在创建文明城市中寻找全新幸福 宿迁人民期盼未来城市会更美

宿迁新闻网讯 (记者 张琥)对一个城市的了解,在几天时间里就可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但对一个城市的判断,往往需要融入这个城市去用心地品味。判断的标准也有很多,居住环境、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但是最核心的则是这个城市的整体素质。城市的素质来源于哪?答案是,市民的素质。

如今,宿迁正为了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而全民动员,全力拼搏。作为这个城市的主人,每一位市民都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主角,应该主动参与到创建工作当中,不断增强城市的凝聚力,让文明创建活动更具生命力。

省辖市中只有宿迁不是省级文明城市 

如今,翻开报纸看到的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新闻;打开电视、上公交车看到的是文明礼仪宣传;公交站亭、LED显示屏,到处是讲文明、树新风的温馨提示;工厂、社区、村镇、机关、学校,处处飘荡着全民创建的气息。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工作,宿迁从2012年初已经启动,而且是不得不启动。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省13个省辖市中已有12个市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其中南京、苏州、南通、常州、扬州等5个市还获得了国家级文明城市称号。宿迁是唯一一个不是省级文明城市的省辖市,这与中心城市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极不相符,与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极不相符。2012年1月5日,在市委四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期间,我市专门召开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动员大会,针对全省新一轮文明创建工作已经开始,宿迁在经过建市15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具备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良好基础。“从目前情况来看,对照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指标,综合分析当前我市创建形势,可谓‘有挑战、有压力、有基础’。”市委书记蓝绍敏说出了宿迁的“基础”。

2012年,宿迁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一三六七”战略部署,提振精气神,全力促发展,顺利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实现良好开局。主要指标跃上新的平台,地区生产总值达1506.7亿元,增长12.8%,人均突破3万元;财政总收入达333.3亿元,增长20.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8.1亿元,增长30.7%,税收占比达82.3%;固定资产投资、贷款余额登上千亿台阶,分别达1012亿元、1002.9亿元;实际到账外资突破5亿美元。民计民生得到有效改善,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达174.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4.4%;城乡居民收入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此外,我市相继创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环保节能新型示范城市;沭阳2008年创成省级文明城市,泗阳刚刚通过省级验收。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应比翼齐飞 

“我是宿迁人,宿迁是江苏省最后一个成立的地级市,但是发展态势在全省属于前列,洋河双沟就是我们那的。”这是宿迁市一家五金厂销售经理刘伟伟外出跑市场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因为经常全国跑,外地人对于宿迁的印象,刘伟伟也总结了不少。“他们都觉得宿迁人能吃苦、不怕累、有闯劲。但是,也存在爱面子,少数人不怎么讲信用,素质不高。”

刘伟伟告诉记者,每个城市市民的素质都是参差不齐,但大家关注点往往是素质“短板”而非素质的“长板”,如果“短板”太短的话,对于这个城市整体素质也只有“短板”的标准,这也是一个城市的“致命伤”。宿迁学院教授程芳银告诉记者,城市短时间内的飞速发展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物质文明的富裕与精神文明滞后的差距。“实现真正城市化的城市,都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比翼齐飞。在城市文明发展的某一个阶段,物质文明虽然发展了,但是如果居住在这座城市里的居民还不具备现代城市文明的观念和习惯,这样的城市化,只能说是‘半城市化’。”

今年4月份,我市下达了《关于强力推进2013年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把创建省级文明的工作进一步分解和细化。此次工作目标以宜居宿迁、阳光宿迁、诚信宿迁、人文宿迁、幸福宿迁“五个宿迁”建设为统揽,根据《江苏省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力争到2013年底各项测评指标达到或超过测评标准,确保2014年顺利通过省级测评验收、如期跨入“江苏省文明城市”行列。

记者了解到,“九大体系”分别包括先进思想文化引领工程、公共设施配套完善工程、经济发展提质工程、民生保障改善工程、社会秩序优化工程、诚信宿迁建设工程、文明创建推进工程、志愿服务常态化工程和文明风尚提升工程。“九大工程”主要是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创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进一步增强创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目的何在?蓝绍敏指出,省级文明城市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反映了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是城市形象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具有较高含金量的城市品牌。启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是市委、市政府从推进更大突破、实现全面小康的大局出发,着眼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以及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发展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对照创建指标宿迁仍存差距 

“我每天上下班,都要路过市府东路的岔路口,以前这里被各类小摊贩堵得水泄不通,一个路口有时要过半个小时,经过城管治理后,路好走多了。”市民王女士说。其实不仅是王女士,最近一段时间,很多生活在市区的居民都发现,占道经营的情况得到了治理,交通变得顺畅了。

像这样的变化还有很多。“之前存在的社区环境卫生老大难问题,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得到解决,现在生活在环境优美的社区,心里很敞亮。”宿城区幸福居委会居民徐霞说。“现在的夜市乱扔垃圾的现象没有了,吸引了更多人到这儿逛街吃饭,我们的生意也更红火了。”在市区楚街,一家经营麻辣烫的摊主高兴地说。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但距离目标差距还很大。”宿迁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指挥部一位负责同志介绍,比如,个别地方垃圾乱堆乱放;市民闯红灯、乱穿马路、翻越护栏等交通顽疾没很好解决,特别是市民对出租车、公交车、机动三轮车违章问题意见很大;少数都市村庄、背街小巷、集贸市场以及无主管企业的杂居院居住环境投入和整治力度不够。市民素质和满意度还不够高,城市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记者了解到,对照《江苏省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十大类测评项目,在具体的130项测评内容、371条测评标准中,我市面对测评标准的差距依旧不小。

从硬件方面来看,主要反映在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市文化馆、图书馆仍未评级,市档案馆尚在规划设计,市内无综合性科普场馆,部分街道和社区没有活动场所。从软件方面来看,主要反映在市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市民主人翁意识不强,存在着公德意识低、文明意识差的现象;城市“牛皮癣”、占道经营、无证摊点、“黑网吧”、“黑车”营运、交通违章等现象仍然存在。“差距大,压力大。我们希望全市人民都能积极投入到创建工作中,扮靓我们的城市,提升城市的内涵。”这位负责同志说。

市民期待属于自己的城市文明 

“在人口流动频繁的今天,只有大部分城市市民和农村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了,人们的文明素质提高了,城市的现代文明才能真正实现。”程芳银告诉记者,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品位,这成为宿迁对外宣传的又一张名片。通过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全体宿迁市民在思想上得到教育,创建过程带来的成绩是无价的,可以让大家心贴心,更加热爱这座城市。同时,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市民养成习惯后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正所谓“个人文明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一个市民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折射出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对于宿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我市的市民给予了更多的期待。“文明是一股清泉,它将洗去我们城市的肮脏,让城市每个角落都流淌着洁净,珍爱我们身边的一花一草,尊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让文明在细微处传播。经常用文明的尺子丈量自己,坚持以文明的言行对待别人。”“脸上的笑容,市民文明的举止,无不印证了这句话:文明城市创建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它表明,共建城市之‘魂’,共享生活之美,将永远是这个城市的生活主题。”……

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窗口,也是城市文明的灵魂。我们希望,未来走在街上,最常见的市民状态是一种有条不紊的幸福。

责任编辑:王靓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90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