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淮北市濉溪县濉溪镇闸西社区的居民又多了件开心事。
“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一岗通办’服务台,任意一个窗口都能办理所有业务,特别方便。”社区居民孙奶奶说。
这是社区组织“瘦身强体”后,该市实施“四减四增”行动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淮北市聚焦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在全市城市社区中实施“四减四增”行动,推动实现“减窗口增便利、减当值增服务、减空间增活力、减考核增效力”的目标,不断优化和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为基层减负增能,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基层治理的效能优势。
一岗可通办 “单打”变“全能”
走进闸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只见大厅内工作人员并不多。
闸西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于雷刚介绍,今年闸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取消了传统党群服务中心接待台的设计,改变以往一字排开的布局,将办事区域从二楼搬至一楼,居民更像是走进了家中客厅,宽敞明亮,布局温馨,办事便捷。
减员但不减效。闸西社区辖区共6200余人,现有社区“两委”成员9名。于雷刚说,“我们每天保留2—3名社区‘一岗通办’专员负责接待群众,而剩余的工作人员则全面‘沉’进网格,进行政策宣传、纠纷排查、矛盾调解、志愿服务等,用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开展‘红色串门、暖心敲门’活动,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让行动不便的居民在家里就把事办成了。”
而放眼全市,淮北将原党群服务中心各类服务窗口,整合为“一岗通办”服务台,选配143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好的社区工作者,专职办理居民各项业务,减少人员配置冗余。
在此基础上,社区工作者变“坐等上门”为“主动登门”,并推行“动态化值班、常态化走访”,当值时长同比减少50%,将更多时间用于走访服务群众,党群服务中心的“触角”也不断得到延伸。
减负是为了更好地担当实干、为民服务。淮北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淮北市组织社区工作者下沉小区,常态化开展“红色串门、暖心敲门”活动,解决楼道照明、电动车充电桩设置等民生问题四千余个,而对办理不彻底、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再次纳入问题清单,直至所有问题整改销号,实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真正将为基层减负的效能释放到为群众办实事上。
空间做文章 放大民生“幸福圈”
“我每天下午都在这里活动,孙子放学也要来这玩一会再回家,十分热闹。”谈起家门口的党群服务阵地,濉溪县濉溪镇濉东社区居民李大爷赞不绝口。
“一老一小”牵动千家万户。今年3月份,濉东社区因地制宜实施党群服务中心去行政化、去办公化、去形式化和亲民化改造“三去一改”建设,着力打造高标准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养元生活家,开通营养餐厅、多功能室、理疗照料间、减肥瘦身室、中药裹浴间五个功能室,满足社区老年人多元化生活需求。
同时,该社区积极构建儿童友好型社区,设立一站式托管机构,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学习与生活服务,用心用情绘就“金色全龄友好”社区幸福图景。
如今在濉东社区,孩子们嬉戏玩闹,老年人吹拉弹唱,托幼托老两不误。
事实上,这样的变化不仅仅出现在濉东社区。今年以来,立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区域最小化、服务功能最优化、活动区域最大化”的工作理念,淮北市积极推进“三去一改”建设,迭代升级改造29个党群服务中心。
改造之后,淮北市引进培育面向社区、小区(网格)服务的社会组织35个,将有限的空间用于党群活动、公共服务、协商议事等便民服务。
与此同时,淮北市在党群服务中心实施AB岗错峰用餐错时离岗的工作模式,解决“生物钟不对表”“服务有时差”等问题。同步开展预约制延时服务,分小区、网格建立微信群,接受群众办事预约,有效解决职工居民“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问题,实现办事效率、服务效能与群众幸福生活同频共振。
“‘减负’不是减服务、减责任。我们通过权力下放、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动基层组织更好地服务群众、干事创业,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淮北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淮北将趁着“四减四增”行动之风,让民生幸福继续“落地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