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
去年以来,宿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找准社会工作部门职能定位,坚持深学习、实调研,谋思路、定举措,抓落实、促发展,以昂扬姿态履职尽责,以实干作风接续前行,努力绘就宿州社会工作新篇章。
党建引领 率先破题
社会工作,党建引领是旗帜。市委社会工作部组建之初,宿州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社会工作部门组建及工作开展情况,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实地走访调研,为全市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精准把脉、谋篇布局。
举旗帜,强学习。市委社会工作部自组建以来,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深化“第一议题”制度,通过召开各类会议、举办学习活动,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去年以来,已开展“1+3+N”宣讲活动121次,覆盖党员干部5000余人次,坚持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高效推动部门组建,从严从实拧紧责任链条。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将社会治理工作作为全市党建考核重要内容,召开全市社会工作部部长座谈会、全市社会工作推进会,精心谋划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定期印发《全市社会工作月度重点工作提示》,列出任务清单,项目化、闭环式推进,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督办落实。
“要健全‘统得起’的领导机制、‘落得实’的协调机制、‘管长久’的考核机制,围绕‘奋力开新局、当好先行军,全省争排头、全国创一流’的目标,以‘起步就是冲刺、部署就要落实’的奋进姿态,走好第一方阵。”市委社会工作部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谋定而动,先行先至。去年以来,市委社会工作部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率先制定市委社会工作部“三定方案”,并推动落实县区委常委兼任社会工作部部长全覆盖,统筹基层社会治理和信访工作;
——率先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召集人,下设6个专项工作组,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高效指挥体系,并在全省率先召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第一次全体会议;
——率先建立全市行业协会商会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召开联席会议,加强行业协会商会规范化建设;
——率先建立市级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党委社会工作部门指导、各方积极参与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机制……
聚焦任务 重点突破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社会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加强党的领导,健全基层治理制度体系,增强基层与群众获得感,宿州部署在前、落实到位。
党组织如何向最小治理单元延伸?从城市到乡村,宿州因地制宜:城市社区里,设立“社区党支部(党总支)-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架构;农村村组中,设立“行政村党支部(党总支)-村民小组(网格)党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目前,全市共建立网格党支部(党小组)3385个,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10个。
在健全基层治理制度体系方面,宿州设置三级网格,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划分乡镇(街道)网格116个、村(社区)网格1331个、自然村(小区)网格12730个,整合资源力量,配备网格员17304名。
“治理体系要做到精准覆盖,一方面实现网格化管理效能与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提高为民服务水平与能力。”市委社会工作部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基层治理,增强基层与群众获得感是落脚点。
在赋能基层上,我市坚持“为车减负”“为马赋能”双向发力,市委社会工作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常委会会议精神,梳理排查不应由村(社区)承担工作事项16个,精简清理不规范挂牌1122块、证明事项3类32个。同时,严格控制随意从基层借调干部情况,清理社区借调人员25人。
“牌子下了墙,权责更明晰,事务性工作少了,为居民服务多了。”埇桥区一位基层社区工作人员感慨基层工作的变化。“以前时有从基层调人的情况,但人借走了,活儿留下了,工作负担更重了,现在治理过后,再也不用为借调干部而发愁了。”一位基层社区负责同志说。
在为民服务上,我市坚持四级书记共抓基层治理,主动领办基层治理项目1447个,完成782个。
走进埇桥区南关街道观园社区,家风馆、邻里馆、养老服务站、综合文化馆、图书馆分散于小区居民楼下。不同群体不出小区,便能享受到不同的志愿服务。“活动多,服务好,邻里之间相处自然和谐。”社区一位居民称赞。
我市还建立“三源共治”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机制,逐个推进各类矛盾纠纷化解。观园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学习借鉴“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探索实施源头治理的“五字”工作法(以“领”强党建,以“引”求和谐,以“议”化纠纷,以“和”促解决,以“控”抓源头),积极调解矛盾纠纷,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
纵深推进 治理向新
顶格落实,顶格推进,宿州社会治理向“兴”发展、向“新”呈现。
治理向“兴”,“兴”于品牌、平台、模式的治理多元。
强品牌。在埇桥区东关街道大泽社区,社会心理服务专业人员与社区志愿者组成“闺蜜团”,利用女性特有优势,总结出“缓、换、理”三字调解法,创新“知心、真心、爱心”的“心”调方式,做到“事心双解”;泗县虹城街道,43个小区及村居以“围楼夜话”或“乡村夜话”为载体,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负责人及业主共坐楼下,共话问题,共商发展……
搭平台。埇桥区北关街道北关社区依托“埇民通”智慧平台,积极探索打造“一网统管”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逐步形成居民投诉及达社区、邻里矛盾及时介入、物业服务及时高效的“多及”工作目标,实现服务居民“一键通”。
探模式。灵璧县印发《灵璧县城乡基层治理推广运用积分制实施方案》,通过民主程序,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数量化指标,全方位指导村级探索“积分制”工作法。目前,全县28个村、1000余名党员和1万余名群众先期试点参与积分管理,以“小积分”激活乡村治理“大能量”。
治理向“兴”,“兴”于新格局的形成。
日前,我市举行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共建启动仪式,埇桥区西关街道3个社区的6个小区通过社区、物业、平台三方携手,签订共建备忘录等方式,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纳入重点服务对象,解决骑手“进门难”“休息难”“就餐难”“诉求难”等难题,畅通配送服务“最后一公里”。
“友好场景”的共建也延伸至省际毗邻区。皖苏鲁豫省际毗邻地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作区近日成立。包括宿州市砀山县、萧县在内的毗邻区七县(市)共签协议,致力通过党建引领实现基层治理协作,弥合边界治理的“模糊地带”。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做实信访工作提质提效项目、基层治理创新创优项目、行业协会商会赋能增能项目、‘暖蜂归宿’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项目、志愿服务凝心聚力项目、‘宿说社工’宣培团志愿服务项目等六大项目,开展‘政治立部’‘制度建部’‘学习强部’‘从严治部’‘作风兴部’等‘五部建设’,全力推动宿州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市委社会工作部主要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