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国家级荣誉!合肥科普工作获表彰

近日,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正式公布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名单,合肥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合肥市科协”)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合肥科普事业获得国家级认可。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近年来,合肥不断创新举措,推出全国首部地方性科普法规、成立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完善建设科普设施、挖掘科研资源开展八大品牌科普活动……实现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创新体制机制 护航科普蓝海

合肥科普工作获得“国家级认证”,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为科普事业充分发展营造“舒适圈”,近年来,合肥以制度化的形式护航科普事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

2023年7月1日起,《合肥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正式施行,在组织实施、科普活动、科普资源、科普保障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它不仅是安徽省辖市首部科学普及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更是全国首部地方性科普法规,以法律之力护航科普工作。

从提升民众科学素质到促进科技资源科普化,合肥还陆续出台了《合肥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合肥市科技资源科普化改革方案》《合肥市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合肥市科技辅导员工作室管理细则》等,全方位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

有了体制机制的护航,如何在全市形成科普之势?合肥选择合力而为。

通过成立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合肥集32家市直单位之力,共同推动市民科学素质提升。市委市政府还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市政府对县(市)区政府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当中。

这股“合力”也“点燃”了全社会的热情,社会各界自发投身科普事业。2021年,合肥市科普产业联盟成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等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社团组织参与其中,创造营收超240亿元。

合肥的科普设施建设也位居全国前列、区域领先,现拥有126家市级、21家省级、25家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与市直部门联合认定10家合肥科普游基地、13家防震减灾科普基地、14家科技旅游示范基地。

在此推动下,“十四五”以来,合肥已成功创建4个全国科普示范县(区)、1个省级科普示范区。2023年,合肥市全民科学素质比例达18.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66、4.83 个百分点,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8位。按照目标,到2025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将达到22%。

挖掘科创资源 拓宽科普赛道

体制机制创新,丰盈“科普之翼”;盘活科创资源,让科普工作更加“出圈”。

近年来,合肥市科协联动中国科大、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大讯飞科技等高校院所和科技企业,发挥科技创新载体科普作用,将科技资源科普化。如重点面向市民开展人造太阳、量子、深空探测等前沿科技科普工作,与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建立了人造太阳科普工作室,推动量子企业在合肥市一中、六中、十中成立量子科学探究实验室,与科大地空学院联合开展九章论坛暨院士科普讲堂活动。

全国科普日、合肥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也给予科普少年们充分的展现舞台,每年都吸引超十万人次青少年参加。

今年8月16日,首届安徽省青少年智能创新公开赛决赛在合肥举行,而这项比赛已经由合肥市科协等单位连续举办三届,累计近万名师生参加。在三年的坚持下,该赛事今年正式升级为省级赛事,是安徽省目前唯一一项贯穿大、中、小学年龄段的创新型赛事。截至目前,合肥已开展这样的创新竞赛和科普活动1000场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为让科普工作更加“出圈”,去年7月29日,合肥在部署贯彻落实安徽省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时要求,重点围绕“八个游”,做好文旅大文章。其中,科创科普游位列“八个游”之首。

对此,合肥市科协开发出10条科普游线路,带领青少年们探寻大国重器、体验未来科技、走进现代工厂……无人直升机、自动驾驶车、国产动态存储芯片等技术产品成为青少年们的科普展品。

如今,科普游已然成为合肥的“第一游”,这里不仅是科技创新高地,也是科普旅游胜地。合肥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合肥将继续在科普游提质上“下工夫”,挖掘更多科创资源,开办更多品牌化科普活动,推动合肥科普事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合报科学+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通客户端- 合报全媒体记者 刘小容 实习生 王碧海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5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