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惠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
道路出行、创新发展、文化地标、医疗保障……9月29日,记者探访大建设工程一线获悉,由合肥市重点局负责建设的一批省市级重点工程正马不停蹄加快推进,让合肥变得更美更宜居。今年国庆假期,广大建设者们将继续扎根各个项目,以奋斗谱写劳动赞歌,以坚守彰显责任担当。
【出行】
南二环西延工程推进
远期延伸形成“合六第二通道”
南二环西延工程道路全长约10公里,总体采用高架加隧道形式,其中高架段长5.8公里,隧道段长3.3公里,地面段长0.9公里;设置互通立交1处(西二环南二环节点立交)。
工程三、四标于2023年8月20日开工,目前正在进行高架桥、综合管廊等施工,进展较快。三、四标北起习友路,沿玉兰大道向南至铭传路,然后向西至创新大道,全长约6.2km,主要施工内容为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管廊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及其他配套附属设施工程等。
“到目前为止,南二环西延项目三、四标段完成主线桥约26联,占比约49%,三、四标段累计完成产值约57%。”市重点局项目人士表示。
在合肥市快速路网系统中,共3条东西向贯通性较强的结构性快速路,分别为长江西路、北二环西延和南二环西延;目前通车的仅有长江西路,东西向交通压力大,需打通其他通道以缓解长江西路交通压力。
随着西部组团与主城区的交通联系日益密切,南二环西延项目为西部片区通勤交通及进出城提供便捷路径,能有效增加路网容量、强化快速干线交通功能、提升城市空间利用率。
同时,可串联高新(含江淮运河以南的高新拓展区)、肥西、政务、包河等区域,加速区域协同,远期规划向西延伸至六安,作为合六第二通道,促进城际融合。其建设通车对合肥市畅通出行、市域融合、宜居惠民、保障高新区科创产业建设,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龙岗路“扮靓”合肥
跨南淝河特大桥打造城市新地标
龙岗路(桃花潭路-南淝河路)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位于合肥市瑶海区和包河区,北起桃花潭路,南至南淝河路,全长约2.51公里,规划为城市主干路,设计时速为60公里/时,道路红线宽度60米。
该项目不仅是连接东部新中心南淝河河道南北的重要通道和纽带,还涵盖了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管廊工程及桥梁工程等多项内容。其中,龙岗路跨南淝河特大桥是该项目的亮点之一,是全国跨度最长、吨位最大的竖向转体桥,建设技术难度高,意义重大。
“目前,龙岗路项目已完成过半。”市重点局项目负责人介绍,主桥现浇箱梁支架施工完成,第一阶段底腹板已浇筑完成(分三阶段浇筑);管廊工作井侧墙施工完成,正在进行支架拆除作业,接收井底板钢筋施工;南淝河北岸场地硬化完成,顶推支架承台浇筑完成;引桥共七联已浇筑完成三联且第二联钢箱梁左幅已吊装焊接完成。
作为城市主干路,龙岗路将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有效缓解周边区域的交通压力,提升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和通达性。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东部新中心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龙岗路跨南淝河特大桥作为城市新地标,其独特的设计和先进的技术将展示合肥市的现代化城市形象。未来,沿线将汇聚众多优质资源,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生活体验。
【创新】
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全面完工
打造优质高效法务生态圈
高铁南站旁,作为合肥市及安徽省重点工程,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项目已经全面完工,将聚力打造优质高效法务生态圈。
安徽建工三建集团项目经理曹炜介绍,法务区核心承接区选址于绿地中央广场D栋写字楼,位于龙川路和庐州大道西南角,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13.2米,共45层。本项目针对原绿地D栋写字楼进行改造,建设内容包括墙体拆改加固及部分扩建、安装及装饰装修。“施工完成了20层装饰装修,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
法务区建设着眼集聚高端法律服务资源,发展壮大法务创新产业,反哺和带动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集群、业态升级、人才聚集,高标准建设“一地五区”。
完善法律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着项目的完工,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的建设将加快集聚高端紧缺法务资源,抓好国际商事、国际金融、知识产权等领域的高端紧缺人才培养与引进,打造优质高效法务生态圈。
法务区功能体系框架和管理运营机制未来将初步成型,搭建起区域性法律服务功能平台。到2025年,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标准和水平比肩沪苏浙,对全省营商环境的支撑能力全面增强;到2027年,实现规模化、智慧化、国际化,建成国内领先的一流法律服务高地。
【文化】
合肥美术馆项目建成
天鹅湖南岸“桂花”绽放
天鹅湖南岸,一朵朵“桂花”璀璨绽放,助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丰富合肥文化结构和内涵。这里,就是刚建成不久的合肥美术馆。
作为全市重点文化工程,合肥美术馆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为一栋地上4层、地下2层的单体建筑。项目集展览、陈列、培训、典藏、文化交流等功能为一体,与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形成合肥文化场馆集群,给观众带来更多的审美享受。
场馆外立面装饰以合肥市花桂花为创作原型,通过图案变化组合形成虚实渐变效果,仿佛朵朵桂花“绽放”。场馆内以四个巨大的卷曲“筒形”作为内部空间的构成要素,通过错层分隔,使合肥美术馆拥有多个大空间展厅。展厅数量共10个,最大展厅面积达到1253平方米。还有2个恒温恒湿展厅,具备展览珍稀名贵书画作品的功能。
来自中建八局二公司的项目人士介绍,项目内部大厅中庭部位高24米,螺旋楼梯是中央大厅的亮点,呈现整体场馆流动感设计。为使观众获得更好的声学体验,在大厅顶部设置吸音吊顶板,椭圆形造型寓意水流冲击的鹅卵石,搭配内部灯光,营造出满天星及漂浮效果。“与LED大屏、古铜色铝板背景墙相呼应,为观众带来仰望星空与山谷幽深的和谐意境。”
随着合肥市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在助力合肥市美术事业发展的背景下,项目打造为全市文化新地标。项目的建成,将大幅提升合肥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形成新的城市名片,吸引更多游客和市民进行艺术交流活动。
安徽百戏城外形“展露”
巢湖边添顶级综合艺术剧场
在环湖北路与云谷路交口东北角,总建筑面积约40792平方米的安徽百戏城揭开了“盖头”,整个建筑外形已完整呈现出来。项目如同被巢湖湖水冲刷的“玉石”,中央的花篮结构将两侧不同“演艺空间”连为一体,以简约雅致的手法打造独特的艺术空间。
安徽百戏城项目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南邻巢湖风景区,西邻安徽创新馆,是集文化演出、交流展览、休闲娱乐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综合艺术剧场,是安徽省重点建设工程之一。
纵观整座建筑,最为亮眼的就是其“多曲面异形空间结构”设计。项目两个屋面是由8个异形曲面组成,越靠近中央舞台坡度就越陡峭,层次分明。
整个剧场建筑内部交织着24根斜圆形钢柱,如同整个演艺空间“钢铁脊梁”。每根斜圆柱的倾角、方向、高度均不同,且最大高度超过33米。项目通过劲性柱精准定位技术,最终确保斜圆柱的高精度安装,实现精益建造、高效建造。
项目负责人介绍,“工程外立面已经呈现,室内装饰也在加速展开,预计明年完工使用。”等建成后,将满足曲艺、杂技、魔术等大型赛事的演出需求,能举办世界顶级杂技表演,成为城市文化记忆的“网红打卡地”,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提升城市品质品位。
【医疗】
国内首家临床研究医院“拔地而起”
建设五大前沿平台
在合肥市政务区天鹅湖路1号,省立医院南区东侧,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项目拔地而起,正在建设国内第一个临床研究医院
项目占地面积共计2.77万平方米,共计2栋单体,总建筑面积15.1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6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44万平方米。科研综合楼分为临床中心(19F)、医技楼(5F)、成果转换平台(10F)、地下室(负三层)。
“项目临床中心设计有钢结构3000多吨,钢结构采光顶位于医技楼屋面,最大跨度箱梁超过28米,施工难度极大。”安徽建工三建集团项目负责人张朋仁表示,国庆期间建设者们将继续坚守岗位,在保障工程品质的前提下,实现工程有序推进,全力跑出施工生产“加速度”。
截至9月底,项目混凝土结构已全部施工完成;二次结构砌筑已完成80%,目前正在进行内粉施工;机电安装水立管全部完整完毕,采光顶不等跨滑移钢梁目前已完成滑移轨道支座焊接。
本项目建成后为国内首家临床研究医院,构建新型医教研产融合的创新基地。主要包含建设生命科学与医学基础研究、临床医学前沿技术研究、新药临床试验和研发、创新医疗器械研发、公共卫生与医疗健康大数据五大前沿平台。
同时,可为中科大推进“科大新医学”创新实践提供重要的研究平台,对完善生命医学,进一步促进区域医疗优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市精神病医院康复住院楼即将完工
增强全市精神卫生防治能力
在老城区黄山路沿线,记者探访合肥市精神病医院康复住院楼建设项目见到,一块倒计时牌显示着该工程已经进入建设后期冲刺阶段。
该项目位于合肥市蜀山区黄山路316号,原精神病院西南角。总建筑面积约39975.9m²,其中地上面积 34920.8m²,地下面积 5055.1m²。主要包括新建一栋地上15层、地下1层康复住院楼,一栋停车楼。
“项目现处于装饰装修阶段,外幕墙完成总量的98%,室内精装修完成总量的68%,室内安装作业完成总量的70%,即将于今年底完工。”项目经理文梦杰告诉记者。
作为合肥市重点民生工程,该项目建成后作为医院唯一开放病房,将有效缓解市四院住院病房紧缺的不利现状,进一步增强全市的精神卫生防治能力,提高精神卫生服务水平。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