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

首页>地方频道>铜陵>要闻

建设“健康铜陵” 让群众有幸福“医”靠

  原标题:铜陵以改革试点为抓手,补短板、锻长板、提质效,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健康铜陵” 让群众有幸福“医”靠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任务,是保障人民享有幸福安康生活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铜陵市委、市政府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创新,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施了一系列利当前、惠民生、重长远的重大项目和工作措施,补短板、锻长板、提质效,全面推进健康铜陵建设,全市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有力守护了全市人民群众健康。

  截至目前,铜陵每万人全科医生数居全省首位;铜陵市、义安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铜陵市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获评全国“三下乡”示范项目并被中宣部表彰。铜陵还成功入选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改革试点、国家安宁疗护改革试点、省级综合医改示范区、省级创新护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试点。

  推进“四项试点”

  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铜陵市以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强探索,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聚焦聚力全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改革试点。探索“医疗集团+医共体”建设,明确该市人民医院、市立医院为龙头的两个医疗集团“顶天”“立地”的发展定位,将城区所有常住人口纳入两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内,实现城区基层医疗机构和常住人口两个“全覆盖”。依托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医院的优质资源,在全省率先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升级版医联体,率先将民营机构纳入医联体。与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加强合作,集中力量打造若干个在周边区域有影响的重点专科。

  扎实推进省基本医疗和基层公共卫生绩效改革试点。依托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统一标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成功探索出按工作量取酬、绩效挂钩、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绩效收入分配机制,有力地激发基层内在潜力,全面提升自主“造血”能力。

  认真开展第三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制定《铜陵市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安宁疗护市级专家组,出台《铜陵市安宁疗护病房收治标准》《铜陵市安宁疗护科设置标准》,印发《铜陵市安宁疗护按床日付费管理办法》《关于公布铜陵市安宁疗护诊疗项目(试行)内容的通知》等配套政策,探索建立起“居家-社区-门诊-病床”多元一体的安宁疗护服务模式。

  积极推进省级护理改革试点。在铜陵市人民医院实施关爱天使、管理赋能、满意护理“三大行动”,持续推进护士关爱升温、护理管理升档、优质服务升级。伴随着怀孕护士“挂牌上岗”、简化护理文书、设立“天使休憩日”等措施落实,实现把一线护士还给病患,推动护士幸福获得感、患者护理满意度“双提升”。

  融入长三角

  拓展医疗共享“朋友圈”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铜陵主动融入长三角“医疗圈”,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在多学科融合、全链条服务、医防融合等方面推陈出新,有效增强了医疗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铜陵将长三角脑卒中医防融合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纳入该市政府层面推进的“为民办实事”工作范畴,推动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健康管理与长三角地区等高对接、同质化发展。2023年,该市筛查高危人群20012人,发现颈总动脉有斑块或狭窄阳性病例9673例。着力打通科技、人才、物资的双向流动通道,成功举办长三角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研讨会,建立区域承接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平台,创新开展远程联合门诊、远程会诊、远程转诊、远程教学等模式,成立“范江”“胡坚”等13个长三角名医工作室,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高品质医疗服务。

  铜陵还推出了医学专业技术人才和医院党政管理人员赴沪苏浙跟班学习等举措,推选6人参加2024年“安徽医学人才瑞金班”(第1期)集中培训,派出12人参加“双百四进”行动跟班学习。该市还定期交流公共卫生和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有效地提升了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

  强化医防融合

  织密服务群众“健康网”

  “医防融合”重点在防,防在于早。近年来,铜陵积极推进“医防融合”改革创新,建立“公卫+医疗”的跨部门协同机制,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集团协同工作机制,建立并完善慢病综合防治服务、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等管理制度,健全并发挥“医卫协同指导组”作用,以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防治为重点,开展大病筛查、实行健康干预、做好健康宣教,构建“预防、医疗、慢性病管理、康复”一体化卫医协同融合服务模式,实现由治病向健康的转变。

  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形成两级医防融合组织体系。仅2024年便已安排资深专家下沉坐诊超过847人次。成立“铜陵市脑卒中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发布“铜陵市卒中急救地图”,设立专家工作室、高年资护士工作站、流动专家岗,组建“1+1+N”基层服务团队,推深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力推进卒中高危人群基层筛查。启动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成立了市级肿瘤医防融合指导中心,建立以铜陵市人民医院为核心、二级综合医院为枢纽、基层医疗单位为网底的癌症预防、筛查及早诊早治网络,初步形成“五个一”癌症防治模式,即:“完善一个体系”“建立一套机制”“搭建一个平台”“构建一张网络”和“培养一支团队”,有力地推动早癌筛查落实落细。2019年以来,铜陵完成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71269人次,人群筛查5182人次;结直肠癌人群筛查3378人次,共检出早癌1011例。

  铜陵市以义安区为试点,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新成立慢性病管理中心,并实现全覆盖,构建“红黄绿”三色标建档管理机制,对乡村慢性病患者实施“一色一策”管理,为辖区居民提供一体化、连续性、同质化的全方位全周期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并以“两病”的服务模式为模板,探索扩大其他重点人群及重点疾病的管理范围,织密了服务群众“健康网”。

  实施“五心工程”

  奏响保障民生“新强音”

  铜陵聚焦卫生健康领域问题的重点性、群众关心关注问题的普遍性,充分运用新手段、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开展“五心工程”,并形成“床旁结算”“医保刷脸支付”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实施“暖心就医”工程。全市医院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惠民措施,设立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优抚对象等优先就诊窗口。探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一次就诊一次付费”,增开午间门诊、周末专家门诊,实施无假日门诊、推行“床旁结算”等推行21项暖心服务措施,让群众看病舒心。其中,铜陵市人民医院依托信息化手段,优化结算服务流程,推行“床旁结算”,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已完成“床旁结算”15340人次。

  实施“放心就医”工程。推进完善“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急救圈建设,搭建患者数据院前院内实时交互信息系统,探索构建院前院内急危重症救治“三通三联”一体化救治模式。建立健全日间医疗服务制度,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成立专业新生儿转运团队等12项提升措施,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实施“安心就医”工程。畅通双向转诊和接续诊疗服务,推动大型医院优质护理资源下沉,将老年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推广“无陪护”医院、病区,完善上门医疗卫生服务政策,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药学服务”等10项创新举措,持续提升群众方便就医水平。

  实施“省心就医”工程。开通医保刷脸支付,推出病房24小时“送餐上门”服务,建立“一站式”投诉解决模式,落实“首诉负责制”和重点投诉处理回访制度,着力打造“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实施“悦心就医”工程。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一老一小”服务、健康宣传等6项举措,把专业机构、三级医疗机构的专家嵌入家庭医生团队,形成1+1+N的团队优势,构建“自我管理、人际互助”健康管理新模式,更好地满足群众全方位全周期健康需求。

  落实“五个优先”

  争当深化医改“行动派”

  铜陵明确优先发展重点,推出针对性措施化解堵点、难点,让行动更有力、措施更有效。

  优先发展高层次医疗。建设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打造市级医学中心,推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加强医学科研和平台建设,实施“人才强医”工程,引进(含柔性引进)急需紧缺专业硕士、博士200名以上。

  优先发展整合型医疗。鼓励各县区开展整合连续健康服务创新实践,探索“乡医包村”全覆盖健康服务等措施,加快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分类管理、分类建设,实现“一院一特色”“一中心一特色”。

  优先发展精细化医疗。建立以国家、省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级评审、巡查指标为导向的全市公立医院绩效考评体系;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向临床重点专科和人才短缺专业倾斜,向高层次人才和业务骨干倾斜。

  优先发展穿透式医疗。整合疾控、血防、地方病防治等机构,构建“大疾控”格局。完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哨点布局,健全多部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实现早期预警、多点触发。建立专科专病医防融合组,拓展医防融合、医体融合领域,开展重点疾病早筛早防早治,推动健康素养宣教,建立多种类型“健共体”。

  优先发展公益性医疗。落实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深化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建立“三医联动”定期调度机制。推动公立中医医院提升内涵建设,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重症医学等科室建设,培育省级名中医、徽乡名中医;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推进“十大皖药”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发展动能。

  “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提质效。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守正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争当改革促进派、实干家,全面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以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为目标,以持续完善‘两核多翼四级’医疗服务体系为主线,深化‘四项试点’,聚力‘五个优先’,‘顶天’‘立地’错位布局,全方位、全要素推进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让群众有‘医’靠,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助力。”铜陵市卫健委主任汪益祥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48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