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勤毅
昨天,第十一届上海市学生龙文化全能赛在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东方绿舟)开幕。本届赛事包括龙舟赛、风筝赛、龙狮赛共三个项目,设小学、初中、高中、高校四个组别,共有来自全市16区113所学校的140多支队伍,共3300余名选手参赛。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鼓声擂动、浪花飞溅、龙旗飞扬,比赛开始,一艘艘龙舟像一支支离弦的箭,在水面上来去如飞,岸边则是一派欢呼雀跃、人声鼎沸的景象。
“我喜欢划船时乘风破浪的感觉,喜欢大家一起努力拼搏的样子”“大家一起喊号子时特别有力量”……上海海洋大学两名队员说出了他们钟爱龙舟的理由。臂膀上清晰的肌肉线条,让人很难想象一年前他们还从未接触过龙舟,有的连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到。上海海洋大学龙舟队是国内龙舟运动的佼佼者,这支由普通大学生组成的队伍在国内外的大小赛事中屡创佳绩,被队员们称为“魔鬼教练”的迟焕祺功劳不小。他告诉记者,队伍全由大一学生组成,没人曾经接受过体育训练,入队前对于龙舟也大多一无所知。“龙文化全能赛,是他们经历的第一次大赛。”
“龙舟队是一个让人成长的地方。在团队里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要懂得去配合”“龙舟上的气质和氛围,和其他运动不一样”“我们在摇旗呐喊、鼓声震天中,感受到传承千年文化的魅力”……采访中,来自不同学校的参赛队员谈到了对龙舟的热爱,他们中许多人一周训练四到五天,一次至少2个小时,其中不乏女生。他们从试试看,变成了热爱,又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在迟焕祺看来,龙文化全能赛的持续举办,更好地推进龙舟课进学校,带给学生的感悟已远远超过了体育运动本身。
传统文化的互动互补
跳跃、扑腾、登高、翻转,队员们与龙狮浑然一体,上下翻飞、快速游走,又瞬间组成各种造型……在龙文化全能赛的龙狮赛场,敲锣的、打鼓的、舞龙的、舞狮的,济济一堂。舞龙舞狮不仅是男生的专利,其中还有不少女生,她们个个认真专注,表演惟妙惟肖。虹口区广中路小学五年级的小姑娘杨琬晴正在场上比赛,场边观赛的母亲双手握拳紧盯场上的赛况,表演结束后她长舒一口气,“我比她还紧张”。她说,女儿从二年级开始接触舞龙,改变很大,受益良多,“在舞龙中,她学会了什么叫坚持不懈,学会了什么是集体和团结!”她告诉记者,有一次比赛前女儿恰好生病,她劝女儿不要硬撑,却反倒被上了一课,“女儿告诉我,龙狮队中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角色,少一个就舞不起来,只要能坚持,她一定要去”。
在龙文化全能赛上,很多孩子都有着和杨琬晴一样的故事。“我从三年级就开始学习舞狮,练习挺累的,尤其是高难度动作,在教练的悉心指导和队友的帮助下,我一步步地坚持下来,学会了什么叫坚持不懈。”一名参赛队员说。
翻看龙文化全能赛的历史,也是“龙狮”进校园的历史。一些龙狮特色学校的老师说,将舞龙舞狮运动引进体育课堂,让学生了解与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这项运动技能,还可以不断培养和增强民族意识,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龙狮也是一种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整个舞动的过程是通过运动来解放天性、增强体能、培养美感、磨砺意志的教育过程。
激发探索科学的欲望
“风筝上面的空气压力小,下面的空气压力大,因此产生了升力!”在风筝赛场,一名刚刚完赛的小选手讲解起了风筝的原理。这名小选手来自奉贤区齐贤学校,“创意风筝”是该校的传统德育特色课程,始于1988年,至今已经36载。据了解,学校自编风筝教材,围绕“扎、糊、绘、放”四艺,形成可供学生制作、放飞和探究的风筝教学用书。学校还设有专门的风筝教室,在那里,一双双小手拨弄轻薄绢绸、柔韧竹条和斑斓彩笔,“变”出一只只多彩风筝。
随着传统文化教育愈加受到重视,加上赛事的引领,风筝已飞进越来越多上海中小学的课堂。齐贤学校老师周丽军说,探索风筝相关的知识,激发了学生们跨学科学习的欲望,也传承弘扬了中国风筝文化,让更多孩子和他们的家庭,感受到了风筝这项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历史和文化的非遗特色项目的魅力。
通过长年沉淀,龙文化全能赛目前已成为本市广大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平台”“文化体育结合的成果展示平台”“知行合一的素质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