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

首页>地方频道>泰州>靖江

【走在前 做示范·微故事】看它如何“吃干榨净”每粒米?

前言:为更好展示泰州全域一笔一画书写崭新答卷的生动实践,新华日报社泰州分社联合泰州市委网信办特别推出“走在前 做示范·微故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聚焦泰州大地上各行各业“走在前、做示范”的生动实践,以微故事的讲述予以精彩呈现。

今天推出【“走在前 做示范”·微故事】一粒米的成长故事能有多少传奇?


【微故事·概要】

一粒米的成长故事能有多少传奇?在泰州这里,可谓将“一粒稻谷”用到极致:水稻不仅能变成高品质的大米、营养价值极高的米糠油等多种产品,就连其副产品也大有用武之地。卵磷脂、谷维素,化妆品、绿色环保轮胎,这些看似与水稻没有关联的产品,都出自于水稻,实现了一粒米的价值重构。


【微故事·角色】


作为省级重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益海(泰州)粮油通过优选优质水稻品种,以及订单农业等模式,将企业、农户和农业合作社统一到一起,让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真正做到企业盈利,农民增收。在益海,一粒稻谷,不仅可以化身为品牌大米,还可以衍生出稻米油等很多高附加值的产品。

5月13日,走进益海(泰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制米车间,国际领先的水稻加工设备正运转不停,颗粒饱满的稻谷在自动化机器中穿梭,经过筛分、碾米、抛光、色选等工序后,被加工成高品质的大米。工作人员韩国梁介绍,公司拥有的先进碾米机和凉米仓低温储存功能,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大米的新鲜度。从水稻加工到成品罐装可以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极大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这里,一粒稻谷,不仅可以化身为品牌大米,还可以衍生出很多高附加值的产品,甚至能发电、制油、变身绿色环保轮胎。”指着橱窗里展示的各式产品,韩国梁介绍说,公司采用“吃干榨净”的模式,不仅保证了水稻加工全过程节能环保,还让水稻的资源价值得以充分开发利用,为中国稻米产业打造出兼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产业模式。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要重视‘从0到1’的原始创新,更要重视‘从1到100’的产业化落地。”该公司总经理郭明表示,公司秉承“科技引领粮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聚焦粮食产业链提质增效,通过践行“水稻循环经济”“大豆精深加工”新型产业模式将粮食资源综合效益发挥到极致,让更多农产品从初加工迈向精深加工。


稻米油营养比例均衡,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健康食用油,它更大的优点在于不与粮田争地盘。”郭明和记者算了一笔账,中国每年水稻产量2亿多吨,可产约4000万吨稻壳,这些稻壳理论上可以替代约18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000万吨;稻壳灰烬用来制取白炭黑和活性炭,一吨稻谷产生的稻壳可以制取0.03吨高附加值的白炭黑;米糠则通过“分散保鲜”“集中精炼”等技术,提取出富含植物甾醇和天然谷维素的“油脂软黄金”稻米油,实现全链条增值。有机构测算,全国年产2亿吨水稻,可以产生1600万吨米糠,其含油量相当于1300万吨大豆,如果全部得到利用,这等同于为国家增产了1.1亿亩大豆,对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提高油脂的自给率,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我国稻米产量约占世界的1/3,但过去的粗放产业模式只为获取大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稻壳、米糠等无法有效利用又难以处理,容易带来环境污染。其实,不仅米糠能够循环利用,稻米油的副产品和米糠粕中,还能提取卵磷脂、脂肪酸、米糠蜡、谷维素等,可广泛应用于专用油脂、油脂化工、化妆品等行业;而稻壳加工制取的白炭黑等,则可用于橡胶工业;稻壳在炭化的过程中,余热产生的蒸汽还能用来发电。

“我们的‘水稻循环经济模式’不仅保证了水稻加工全过程节能环保,还让水稻的资源价值得以充分开发利用,可以说是‘吃干榨净’每一粒米,实现了节粮减损。”郭明表示,作为省级重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益海(泰州)粮油通过优选水稻品种、发展订单农业等,将企业、农户和农业合作社统一到一起,让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真正做到企业盈利,农民增收。当前,国家粮食产业正步入发展新阶段,企业将继续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持续优化产业链条,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藏粮于技实现节粮减损,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微故事.述评】

米,五谷之首,参与着亿万国人的一日三餐,也因技术创新,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稻米产业作为泰州农业的支撑板块和优势产业,是全市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115家稻米加工类企业的159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兴化大米、姜堰大米等跻身全国知名地标产品榜单,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乡村增色”的绿色产业、惠民产业、致富产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粒米”带动“一条链”、铺开“一张图”,以建设优质稻米全产业链发展为目标,一幅幅集稻米生产、加工、营销、旅游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新图景正在泰州渐次铺开。“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的美好愿景,正在这里慢慢成为现实。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3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