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论学习贯彻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淮南历史人文厚重、自然风景优美,寿县古城、武王墩等遗存丰富,为我们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提供了基础条件。全市上下要立足淮南资源禀赋,进一步优化布局、丰富供给、提升品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展现新气象,把淮南打造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更好传承历史文脉。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要强化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深化淮河文化、楚文化、淮南子文化等研究,推进武王墩考古发掘,加快武王墩、寿春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和传统建筑修缮。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体系,积极争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全面提升淮南文化影响力。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建设高品质旅游强市。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要坚持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载体传播文化,以寿县古城、八公山、武王墩为主线,加快建设楚汉文化旅游核心区,全面构建“一线、三区、十点”的旅游空间发展格局。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统筹山脉、水脉、文脉,以地域优秀文化为内核、自然生态景观为底色、文旅深度融合为支撑,优化全域旅游布局,丰富全域旅游产品供给,提升全域旅游服务品质,创建一批高等级旅游景区,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一批精品旅游乡村,新增一批精品民宿,开发一批特色旅游商品,培育一批融合发展新业态,让文旅资源“活”起来、业态“多”起来、消费“热”起来,把淮南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淮南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市。要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施文学强基、舞台艺术提质、影视振兴、网络文艺创优、百花竞秀“五大行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推进文化IP数字化开发和转化,打造一批具有高辨识度的淮南文化标识,推出更多体现淮南“楚风汉韵、山水之城”城市名片的文学作品、文艺精品、文创产品。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厚植城市文明底色。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群策群力、共建共享、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创举。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工程,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持续提升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旅游因文化而增魅力,文化因旅游而添活力。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探索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路径,推动形成文化和旅游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以文旅融合的“破题出圈”赋能淮南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