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中路上,游人如织。古稀之年的宋金才夹在人群里,假装自己是游客。“咸亨酒店”几个大字映入眼帘,低调却醒目。“当街一个曲尺形的柜台”、茴香豆、“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窃书不能算偷”……大先生造就的文化符号扑面而来。
几个头戴簪花、身着汉服的年轻人突然加快脚步,朝着酒店的方向走来。宋金才这才发现,酒店外已排起长队。人太多了!
宋金才内心也跟着敞亮起来。光顾咸亨酒店的人多了,他高兴;到古城旅游的人多了,他更高兴。宋金才很清楚:正是古城价值“被发现”,才有咸亨酒店“又一春”。眼见百年老店攀上新的高度,宋金才爽快地赞成儿子宋平的提议:为咸亨酒店过一个130周岁的生日。
百年老店的店王
只上过小学的宋金才,很喜欢看书,尤其爱看鲁迅写的书。“真正开始读鲁迅的作品是在接手咸亨后,比如《孔乙己》。”宋金才说,是鲁迅让“咸亨”二字发了光,吃着“鲁迅饭”,读鲁迅作品,也就自然而然了。
读大先生的文字,宋金才读懂了“咸亨”二字——
130年前的1894年,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年代。当时,鲁迅家也发生了重大变故,原本殷实显赫的大家族,开始入不敷出,家道中落。为补贴家用,家族成员出资在东昌坊口背靠张马河开了一爿小酒店。掌柜周仲翔从《易经·坤卦》“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句中取“咸亨”为店名,以期在沉沦中“万事亨通”。然,咸亨酒店如彗星划过天际,转瞬即逝。
绍兴方言中经常用到“店王”这个词。无论开店的,还是不开店的,都可以用。“伢老店王”,类似于北方人说的“我们家老爷子”。而在生意场上,店王就是掌柜或店主。“老店王周仲翔对酒店最大的贡献,就是取了‘咸亨’这个名字。”宋金才笑言。
105年前的1919年,无数热血的“觉醒”青年探讨中国的出路。是年4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白话文小说《孔乙己》。这一新文化运动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作品,成为影响几代人的不朽文学经典。“大先生在赋予‘孔乙己’鲜活生命的同时,也让咸亨酒店在文学殿堂里获得了不竭能量。”宋金才说。
读“宋金才”,我们读懂了他心中那个若隐若现的梦——
43年前的1981年,时值改革开放初期,恰逢鲁迅先生100周年诞辰。这一年,咸亨酒店被唤醒。
当年,绍兴对鲁迅故居全面整修和扩建,复原咸亨酒店成为重点项目之一。项目计划里这样描述:“恢复《孔乙己》中描写的曲尺形柜台,柜台里有热水桶,可以随时温酒,供应茴香豆等酒菜。”咸亨酒店又热闹了好一阵,但最终归于平淡,沦为鲁迅文化景点的附庸。“经营思路打不开,是酒店再度濒临倒闭的主因。”聊到这,宋金才感慨万分,“它被时代拎了出来,却又被历史悬置,上不去也下不来。”
何去何从?
1990年12月31日,这个日子宋金才记得特别清楚——
这一天,还在绍兴市综合商业公司经理任上的他接到指令:接管咸亨酒店。
“我有点不明白,这次让你接手咸亨,你怎么一点儿都没犹豫?”在酒店盘点货品时,副手叶少菁问宋金才。
宋金才沉思良久,才一字一顿吐出一句:“我有个直觉,咸亨沉睡了这么多年,要醒了。”
叶少菁没想到,新一代店王,真的让咸亨酒店醒过来了。
店王的百年老店
接管咸亨酒店时,宋金才39岁,正是干事的好年纪:对人、事、物的看法透彻了,理解加深了,经验丰富又精力充沛。
“被动”,是他形容“下海”前的自己。要改变,就要主动出击。宋金才这样想,也真这样做了。
头一件事就是扩店面。“接手时拢共270平方米,果断出手将后面天井两边的侧厢买过来,改造成包厢。”宋金才说,这次侧厢改造后,场地接近1000平方米,“螺蛳壳换成了田螺壳。”三顾茅庐之下,同心楼阿三师傅的嫡传弟子茅天尧来了,王来兴带着一大帮人来入职……
接着是将田螺壳换成海螺壳。除了接手时的那次改造,咸亨酒店又经历了两次扩建改造。其中的标志性事件是,鲁迅故里二期·咸亨新天地建设。这也成了宋金才商场最得意之事:宣告百年咸亨从鲁迅笔下的传统小酒店,发展为五星级鲁迅文化主题酒店。
也正是从此时起,宋金才心中那个若隐若现的梦变得清晰起来:鲁迅故里的一爿店,成长为鲁迅故里一片“区”;从鲁迅文化的一个符号,升华为绍兴文旅融合IP和古城人文经济地标。
“这是一片崭新的天地,是我父亲这代人抢抓机遇,负重奋进而缔造的。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就是开拓者。”现已成长为咸亨酒店董事长的宋平认为,正是父亲这一代人敏锐地意识到鲁迅文化资源潜在的商业价值和文化旅游方兴未艾的时代机遇,才让咸亨酒店走上了融合地域文化、集聚名人效应、独具经营特色的文商旅发展之路,迎来了30年的快速发展黄金期。
回首往事,宋金才轻描淡写,其中的苦楚、焦虑、彷徨,旁人无法感同身受。试举一例:2005年左右,刚拿下鲁迅文化广场地块的宋金才,又盯上了6000多平方米的1号地块。这块地临街,地价很贵,评估下来,每平方米快顶到1万元,而此时宋金才却囊中羞涩。“压得人喘不过气,这种焦虑,常人无法体会。”采访中,宋金才几次提到这一点,可见此事对他的影响有多大。
“哪来这么多钱?”
“好几年了,拍这个摘那个,他想干嘛?”
“家底都快掏空了,这不是瞎折腾吗?”
反对声在公司内部响起。宋金才回到办公室,泡上茶。一番复盘后,他还是决定冲一次:“在鲁迅故里,背靠咸亨这棵大树,我一点都不担心。从长远看,这笔投资,一定值!”
钱呢?宋金才沉默半晌,低声挤出几个字:“我会想办法。”
借钱,碰壁。老宋决定最后赌一把:找政府。“用时间换空间!”政府部门一番点拨,让几宿没合眼的宋金才茅塞顿开。
坚持住了!挺过来了!
“你到底要干啥?”2006年,在咸亨内部的一次干部大会上,宋金才终于回答了副手们的这一疑问:“没有咸亨这个品牌,就没有企业的今天……这么好一块牌子搁我们手里,把它擦亮,给它增光添彩,给后人一个交代,是我们这一代咸亨人的历史责任。”
大先生,永远的店王
130年,咸亨很老,但也年轻。用流行的说法,叫“正青春”。这也许就是咸亨酒店将“百年咸亨·三十而立”作为主题的原因。但“正青春”不是靠吹的。
百年老店如何更青春?宋金才需要理一理思路。
他从当街的曲尺形柜台出发,往西走,再走,右拐,便是仓桥直街。这里光顾者众,餐馆生意好得不得了,房租也是水涨船高。这里的故事,宋金才是知晓的:保留原住民858户,保存重要台门建筑43座,被称为“中国遗产活生生的展示地”。
沉寂许久的老街为何现在火了?
“我们到绍兴,不仅要看老房子,更要看里面住了谁。”一名游客告诉宋金才,在仓桥直街,他一连进了3户人家,每一户都笑脸相迎,特别淳朴,“这种真实特别稀缺,让人感动。”
“一语点醒梦中人”。古城凭啥半年引来上千万游客?因为他们爱极了这里的“稀缺”,比如淳朴,比如真诚和特有的江南水乡气质。“说白了,就是古城的文旅价值被发现、被重估了。”想到这,宋金才就开心得不得了,“咸亨,作为鲁迅文化的一种,不也是稀缺资源吗?”
宋金才之精明,大抵如此。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馆员黄乔生对宋金才有过这样的评价:“宋金才很善于利用文化的力量,能够敏锐地意识到鲁迅的品牌效应。他曾告诉我,七十岁后,主要业务交给年轻人打理,自己则专心考虑怎么扩大咸亨酒店的业务,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站在“三十而立”的当口,咸亨又有了新的发展机遇——古城文旅迅猛崛起。咸亨酒店实现“三个梦”的条件更加成熟:一是咸亨酒店要成为绍兴古城的地标性招牌——来到绍兴,就会想到咸亨;二是咸亨酒店要在文旅行业中有其独特的地位——谈到鲁迅,就会想到咸亨;三是咸亨酒店要成为绍兴菜守正创新的杰出代表——提到美食,就会想到咸亨。
有人说,这三个梦,很大可能要由新一代店王——宋平去完成。“我在想,没有人当得了咸亨酒店的店王。”和父亲宋金才一样,宋平对“店王”有自己的理解,“咸亨酒店的店王,永远是大先生。”
这一点,绍兴鲁迅纪念馆原馆长钱小良表示认同。“咸亨酒店固然是一家商号,但同时也是有鲁迅背书的文化企业。”他说,老一代企业家抓住了企业的根本,完成了对“咸亨”的写生,“后咸亨时代”要重点做好“写意”这篇文章,比如用好国内外文化名人的力量,或仰望星空、自我加压,成为助力古城文商旅深度融合、打开申遗大门的一把金钥匙,“让咸亨的文化形象,真正走出绍兴、走向全国乃至全球,让咸亨酒店成为写好中国‘人文经济学’这篇大文章的重要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