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擦亮劳务品牌 带动增收致富 江苏评出55个省级劳务品牌

  邳州蒜客、藏书羊肉制作技艺师、无锡马山生物医药工匠、叠石桥家纺工匠、桃源丝娘……经各市推荐、省级初审、项目路演、集中评审和公示,2023年度55个省级劳务品牌近日正式出炉。

  小品牌连着大民生。劳务品牌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征和技能特点,带动就业能力强,是推动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与2022年相比,新入选的55个劳务品牌中,中高端技能类劳务品牌占据了主导地位,劳务品牌的行业标准逐步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效应更加凸显。这些劳务品牌聚焦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中西部脱贫人口,在拓展就业增收空间的同时,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多重效益。

  聚焦就业集聚

  从劳务品牌到就业“蓄水池”

  2023年省级劳务品牌评审分成中高端技能、高品质服务、文化旅游、民生保障四个类别。中高端技能类劳务品牌顺应江苏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引领,服务了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宁检验检测工匠”劳务品牌从业人员超5000人,技能劳动者占比达61.4%,服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盐城“亭湖智能制造操作员”以辖区立铠精密、中国建材、国家电投、和阳电梯等百余家高科技企业为引领,吸引了2.8万人就近从事设备操作、安装调试、运行维护、质量控制等岗位。无锡6个省级劳务品牌、16个市级劳务品牌吸纳就业规模超25万人。

  高品质服务类劳务品牌聚焦现代急需紧缺服务业开发专门职业培训项目,推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宁好苏嫂”家庭服务劳务品牌坚持规模化发展、多元化服务,目前拥有联盟家政企业2552个,入驻家政服务人员20多万名,服务家庭20多万户。徐州“沙集电商”聚集了1.3万个网店、17个淘宝村、3万名从业人员,2022年电商家居产业销售额118亿元,带动物流营业额15.7亿元。

  文化旅游类劳务品牌重在技艺传承,培养了一批乡村能工巧匠和特色乡土人才,建有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和传承示范基地、非遗工坊、传统工艺工作站等文化品牌载体。苏州的藏书羊肉制作技艺被列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将这一技艺传承作为改善民生、促进百姓致富的重要工程,培育出一代代的藏书羊肉制作技艺师。目前包括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已有藏书羊肉店1700多家,藏书羊肉制作从业人员7000余人,1000多位技艺人员中很多是非遗传承人。“大丰荷兰花海花匠”劳务品牌建立“基地+研培+农户+公司”的全产业链运作模式,特聘外国专家领办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打造专业种植队伍,辐射带动周边8个村3000多农户种植郁金香,人均年增收3万多元,是原来种植棉花收入的10倍。

  民生保障类劳务品牌聚焦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中西部脱贫人口,拓展就业增收空间。如“邗江裁缝”劳务品牌支持经营主体发展就业帮扶车间,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目前,全产业从业人员近5.6万人,87.5%的从业人员为周边乡村大龄人员,其中就业困难群体占比12.6%。泗阳县古时称“桃源县”,是全国著名的优质棉基地和蚕桑基地。近年来,当地立足本地产业吸引一大批优质纺织项目快速集聚,现有国望高科、芮邦科技、苏丝丝绸、桐昆恒欣等纺织产业项目98个,带动就业2万余人,培育纺丝工1.2万余人,帮助2000余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余人,其中女性劳动者占了六成,形成了泗阳特有的“桃源丝娘”。

  聚焦地域特色

  从“土特产”到畅销“品牌”

  劳务品牌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征和技能特点,往往能够代表一个地区或行业的技能水平、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因此,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劳务品牌,有助于提高该地区或行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座城市的美食,是其风土人情的深层底蕴,是其文化基因的终极密码。“溱湖八鲜”起源自南北朝,是苏中里下河地区人民长期生活劳作创造出来的具有流转性和传承性的物质文化。为扩大“溱湖八鲜”品牌影响,提升制作水平,由溱湖八鲜美食文化协会牵头,每年开展“溱湖八鲜烹饪师”培训,目前南京、上海等地均有“溱湖八鲜”旗舰店,吸引省内外5000多人从事“溱湖八鲜”系列种植养殖和营销,带动就业12595人,人均年收入达10万元。

  眼镜业是丹阳“第一特色产业”, 全世界每两个人戴的眼镜中,就有一个人的镜片产自丹阳。丹阳年产镜架1亿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年产镜片4亿副,约占全国的75%。丹阳市眼镜业从业人员达8万人,适龄从业人员中,每6人就有1人从事眼镜行业。“丹阳眼镜工匠”不仅是劳务品牌,更是丹阳民生品牌,凭借丹阳眼镜市场优势,“丹阳眼镜工匠”受到全国各地认可。

  上世纪70年代,启东市吕四港镇一群创业者背井离乡,从事修锁配钥匙等手艺活,在这一过程中慢慢接触到电动工具,通过“一把钥匙”打开产业大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数百家电动工具企业在吕四汇聚,产业规模效应凸显,吕四港镇先后获评“中国电动工具产业基地”“中国电动工具第一城”等。启东市电动工具业商会牵头为电动工具企业常态化开展技能培训,在中吕、弗林特两家企业设立人才技能考核认定点,与省人社一体化平台联建信息化招聘站,人岗适配精准对接。商会推动当地与山西长治、陕西汉中等地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当地还将以获评省级劳务品牌为契机,打造全国电动工具制造中心、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和人才中心,做强“中国电动工具第一城”。

  纵观近两年江苏各地打造劳务品牌的历程可以发现,通过创建劳务品牌,在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消费者对相关产品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的同时,也推动了相关劳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壮大。当劳务人员具备了更好的技能和服务水平时,就会形成积极的口碑传播效应。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劳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形象,还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该行业,从而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聚焦主导产业

  从单一产品到完整产业链

  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劳务品牌,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可以吸引更多资源和人才聚集,促进地区或行业发展。聚焦主导产业,劳务品牌进一步强化产业的竞争优势和产品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随着主导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产业也将逐渐聚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促进产业内部协作和资源共享,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光电显示是南京经济开发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南京经开区光电显示产业链涵盖上游材料或元件、中游TFT-LCD面板制造、下游显示器及电视等终端应用,逐步构建起新型显示产业从原材料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一体化集成体系,既培育了一批包括中电熊猫、华东电子等内资龙头企业,又引入了乐金显示、喜星电子、鸿富夏精密电子等外资“领头羊”企业,新型显示产业集群规模和能级不断提高,南京经开区先后获得首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江苏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江苏省特色产业园区等数十项荣誉。截至2022年底,南京经开区光电显示产业企业超100 家,从业人员超过4.3万人。随着南京经开区光电技工劳务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预计“十四五”末开发区光电显示产业规模可达1300亿元。

  纺织服装是常熟的重要支柱和富民产业,历经40年发展,拥有完善的全产业链和运营模式,形成了交易规模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常熟人社部门打造“常熟纺织服装工”劳务品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目前524家规上纺织服装企业有职工近9万人。围绕纺织服装产业链,常熟进一步规划学科和专业链,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纺织服装人才,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常熟纺织服装创意产业园(云裳小镇 )拥有江苏省首个阿里巴巴速卖通跨境电商产业园、省级科技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工业示范园区1家、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项目3个、常熟市众创空间2家,联合常熟市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常熟中服数字人才发展有限公司,围绕“启”明星直播人才培育工程推出系列“人才培养组合拳”。加强顶层设计实施电商直播“万千百十”工程,截至2022年底已培育产业带直播带货主播及账号10618个、新零售品牌1125个、直播机构及其服务企业123家、直播基地10家,“隋心”等账号成长为服装电商行业头部主播。2022年常熟市梅李镇被认定为“省级就业富民乡村振兴基地”,梅李镇纺织服装行业企业有800家,从业人员有1.2万人。

  聚焦稳定就业

  从技能培训到品牌提升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加快,市场对于劳务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各地打造地方特色劳务品牌过程中,更加注重提升劳务人员的就业技能,帮助他们适应市场需求、提升就业竞争力。

  淮安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坐落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拥有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水资源丰富,拥有“盱眙十三香小龙虾”“洪泽湖大闸蟹”等知名美食特产。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地方特色产业,当地在去年获得“盱眙龙虾厨师”省级劳务品牌后,积极打造“盱眙虾稻共生种养员”劳务品牌,吸纳当地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全县虾稻共生面积66.5万亩,从事小龙虾相关一二三产业人员有近20万人。

  此次中高端技能类劳务品牌占比提高到近四成,这些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就业技能要求更高。泰州市在挖掘和培育劳务品牌过程中,针对“泰州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员”这一具备一定从业规模的劳务产品,指导培育建设单位推行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开展“泰州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员”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去年共开展电子信息类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培养技能人才3207人,从业人员中技能人才占比达53.27%,有效提升劳务品牌技能人才供给。

  无锡鼓励企业、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开展劳务品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深入实施“江苏工匠”培育工程、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和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大力支持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和传承示范基地、非遗工坊、传统工艺站建设,开展重点群体技能培训、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等劳务品牌技能带头人,打造一批劳务品牌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发挥企业评价主体作用,鼓励劳务品牌龙头企业开展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经过近三年的培育,江苏劳务品牌吸附就业效应初显,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以宿迁为例,当地各类劳务品牌已覆盖一二三产业,带动就业20余万人,尤其是沭派盆景工、沭阳电商、泗洪大闸蟹养殖工,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带动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增收致富。下一步,江苏将把劳务品牌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把劳务品牌培育作为实施党建助推富民强村计划的重要抓手;与高质量充分就业紧密结合,优化省级劳务品牌量化评价标准,将劳务品牌建设纳入促进就业先进地区评选考核指标,压实各级政府工作责任;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加快“一品牌一基地一园区”建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劳务品牌宣传和推介,讲好劳务品牌故事,增强品牌美誉度,提升社会公众对劳务品牌的认知度,促进劳动者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1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