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健康码专班程序员在梳理产品流程。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3月16日讯 阳春三月,浙江人迎回了熟悉的城市——
亮出绿码,人们便捷进出村庄、社区、超市和高速,企业从天南海北接回员工,货车、机床、塔吊运转起来……凭借“一图一码一指数”,浙江科学有序“动起来”。
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进复工复产,浙江“一码”——健康码发挥了关键作用。绿码通行,黄码、红码分别进行7天、14天居家或集中隔离,有了它,浙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精密智控”才有了强大的支撑,敢于恢复正常的流动。健康码的使用率,也代表全省各地的复苏率。截至3月15日18时首发城市杭州已突破1400万张,日最高使用量2170万次。
如果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速度震惊世界,诞生于杭州的健康码,则让人们看到数字治理的浙江智慧和浙江速度:从2月4日杭州在余杭区先行先试攻坚“一人一码、扫码判定”方案,到2月11日杭州健康码正式上线,仅用了短短一周时间。
健康码是如何诞生的?近日,记者来到杭州市余杭区和健康码专班,追寻它诞生及走向全国的历程。
城市大脑转入“战时”
余杭“烧脑12小时”研发“电子路条”
发明从来不是凭空产生,而是源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和此前的技术积累。杭州城市大脑,是健康码上线最重要的基础。
1月21日中午12时,浙江首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例,其中杭州1例。两个小时后,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在市委常委会上第一时间发出指令:用好杭州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确保疫情及时发现、有效处置。
杭州城市大脑迅速从日常运作转入“战时”状态。城市大脑涉及的杭州市卫健委、数据资源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即时进行“战时”赋能,应急打通公共数据,使杭州更快掌握人员流动情况。杭州城市大脑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系统随即上线。
杭州城市大脑,为防控疫情及时拉起第一道严密的数字屏障,为精密智控打下扎实的基础。
正月初七一过,面对即将来临的返岗返工返学“三返”高峰,浙江的疫情防控局势陡然收紧,防扩散、防输入都是当务之急。为阻断一切可能的传染源,2月3日晚,杭州市出台十项措施实行最严管控:全市所有村庄、小区、单位封闭管理,人员进出一律测温,并出示有效证件。
作为浙江人口最多的区——杭州余杭区感受到的防控压力最大。截至2月3日,杭州累计确诊新冠肺炎118例,余杭占28例。余杭实行限制出行的管控措施,一夜之间,交通要道、社区、村庄……1400余个卡口设起来,进出人员接受检测体温和登记等。
层层设卡,让基层面临现实难题:如何尽量减少接触?如何让群众快速通行?……随着复工时间的临近,余杭还将迎接100多万返岗人群,压力可想而知。
余杭是浙江的数字经济高地,能否利用数字技术提高管控效率?按照杭州整体谋划和统一部署,2月4日上午,余杭区委主动请缨、率先攻坚。
当天傍晚,余杭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开展“头脑风暴”:运用数字科技手段,开发余杭“绿码”,用于疫情防控信息集成、群众出行、协同监管等领域,用智能健康登记系统打通交通卡口、居民小区、单位三者间的信息推送共享,“管住重点人、方便健康人”。
非常时期,余杭区委抽调有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机关工作人员组建“绿码”专班,专班人员“变身”产品经理,与钉钉、码全信息、宇视科技等技术团队开启了“烧脑12小时”。2月5日凌晨4时45分,提交信息在后台审核确认后,第一个绿码出现了;清晨6时57分,扫码、注册、审核全流程跑通;上午9时,“绿码”成功演示。
2月7日,优化后的余杭“绿码”正式上线。通过线上自主数字化填报,“绿码”上线24小时内就注册并完整录入信息达26.9万人。
一人一码、扫码通行、一网归集、多方共享,余杭“绿码”作为健康码的先行先试,虽然初期不能自动赋码,相当于“电子路条”,但它大大提升了通行效率,为保障人员安全流动拓展了新路径,也为研发升级“健康码”提供了基础。
桐庐县城南街道一社区,居民向社工出示“健康码”。 记者 姚颖康 通讯员 刘森月 摄
面临返杭高峰
“政府+企业”专班5天完成健康码上线
疫情严峻时,即使是大白天,杭州的马路上也寂静如凌晨。但当记者进入杭州健康码专班时,看到了另一个世界:房间里摆放着一排排洗漱盆,十多个办公室的角落里都塞着行军床,玻璃墙壁上写满了推演代码……这里,就是杭州企业复工专班和健康码专班的“临时战区”。
实现疫情防控与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两战都要赢”,省会杭州的紧迫感更强。
2月6日,严管措施出台的第三天,杭州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已经打响与复工复产需求赛跑的攻坚战。
周江勇在当天研究企业复工的会上提出,要发挥杭州数字经济的优势,让数字赋能城市治理,建立全市统一的数字化申报平台,实行个人电子健康码,实现信息及时共享、实时跟踪,形成无遗漏、全覆盖的防控体系。
会议给复工专班提出要求:第二天就要拿出企业复工申报平台和员工健康码。“苛刻”的时限背后,是2月10日起杭州就计划推进有序复工,超过40万家企业需要提前申报。企业员工健康码研发的紧迫性,称得上“火烧眉毛”。
当晚,杭州市发改、经信、卫健、数据、公安等部门以及钉钉、支付宝、每日互动等数字企业组成的复工专班,便拿出业务逻辑图。
原本需要按月开发的应用,9个人不眠不休一天就开发出来。2月8日,企业员工健康码快速上线。开发团队旋即变身杭州健康码专班,众多政府部门和技术人员紧急抽调进驻。
又一个不眠之夜。2月9日上午10时,第一版杭州健康码“呱呱坠地”。演示时,杭州市委明确三个研发方向:一是企业员工健康码要实现员工返岗、复工、健康管理数字化闭环,确保“全市人员一码通行”;二是员工健康码与杭州健康码要“二码合一”;三是赋码必须自动精准。
“杭州健康码就是企业员工健康码的简化版,二码合一不难,难在精准赋码。”专班成员、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郑荣新说,健康码要从空间维度、人际维度和时间维度来赋码,确保每一个流动人员低风险。
围绕自动精准的高要求,杭州市接入省级公共大数据。专班苦战两个通宵后,终于在防控与复工间探索出智慧平衡之路:2月11日,在公众的期待中,杭州健康码如约上线。
企业员工健康码与杭州健康码间是何关系?“看似技术迭代,但初衷都是为复工复产创造有序流动条件和全过程健康管理。”专班牵头人、杭州市委副秘书长涂冬山说,杭州面临着500万人口“三返”的严峻形势,要方便人员正常出行,这个推进千万人流量和万亿经济体有序“动起来”的应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实现“两战赢”,杭州要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杭州市健康码专班项目和设计办公室。记者 姚颖康 摄
助力全省全国“动起来”
撤省际卡口、包机接工人……背后都有这张码
上线30分钟申请人数超60万,上线首日访问量超千万……2月11日,看着蹭蹭上涨的数据,杭州健康码专班技术组工作人员刚放下的心又拎了起来,他们意识到:“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杭州健康码上线次日,杭州市相应调整了“十项措施”:部分地区取消封闭式管理,全市实行人员一码通。但随着用码人数暴增,480路市长热线“12345”也被“打爆”。“老人、孩子没有手机怎么办”“我为什么是红码”“我要从外地回来,怎么申请”……一连串的问题涌来。2月12日、13日两天,“12345”来电量超过15万通,持续100多人在线等候。
为了就近解决群众的咨询办理问题,2月13日,杭州市统筹推动各区县(市)专班快速成立,200余人的线下服务队伍投入运行。
同时,浙江也正式将杭州健康码推广到全省11个设区市,这给健康码能否有效支撑人员流动带来了更大压力。一张二维码,涉及的是整个社会正常运转的需求。疫情防控形势瞬息万变,考验每分每秒到来,健康码专班小组也在不断调整。
“最初只有综合协调、技术支持等4个组,后来增加了问题核查组,又建立了反向测试机制。” 健康码专班综合协调组的周晞鲁说,新设立的反向测试组,目的是提高赋码精准度,最大程度避免给社会运转带来不便。
2月14日晚,面对旺盛的咨询需求,健康码专班紧急决定,抢建一套复核系统解答群众疑问,要求次日上线。任务落在了反向测试组。
2月15日凌晨1时15分,测试组定下方案:线上开发复核系统,群众可以在线提交疑问;线下各区县(市)专班行使审核权。由3个技术团队齐头并进研发。早上9时测试版本开测,中午12时网络复核渠道正式开通。
2月15日,虽然杭州早晚高峰在途车辆已接近平峰,但确诊病例首次实现零新增。复核系统运行一周后,群众的电话咨询申诉量下降了80%。
2月16日,杭州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推进全面复工,企业复工不再需要备案审核。
2月17日,浙江11个设区市实现健康码全覆盖,在全国率先撤除除省际和温州外的公路防疫检查点;当晚,全国第一趟复工专列抵达杭州,浙江多地开启包机、包车、包专列的“接人模式”;各设区市本级全面恢复公共交通……人流、物流、商流开始逐日回升。
健康码在浙江的高效使用,让防疫与复工的两难境地柳暗花明,迅速引起全国关注。从2月11日在杭州上线,到2月17日“跑”向全国,短短一周,健康码为全国快速“动起来”提供了“浙江方案”。截至目前,全国超过200个城市推广使用健康码;浙江、广东与四川、湖南、河南等劳务输出大省,建立起了健康监测互认机制。
3月10日,湖北宣布启动健康码发放工作。同一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高度认可了健康码的作用并特别指出,浙江利用大数据建立个人健康码,动态掌握个人健康信息,为复工复产提供了引导和保障。
【记者手记】
危中寻机,健康码只是开始
危中有机。从杭州首发的健康码,故事还只是开始——
虽然运行稳定,但深夜的杭州健康码专班所在地,依旧灯火通明。作为城市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健康码将从“战时”慢慢转为“平时”,不断拓展和深化生产生活场景和智能应用,应用于城市全人群、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成为助推“健康杭州”建设的公共服务平台,为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建立起长效机制。
杭州将应急治理效能迅速切换为常态治理优势。早在2月21日,杭州健康码就迎来升级,支持医院就诊和医保支付。健康码功能开发走向深入,在深化扫码就医、放心餐饮、呼叫网约车等领域应用的基础上,还计划在游泳馆等场所健康准入、特殊行业从业健康准入以及智慧急救等方面拓展应用。
杭州认识到,健康码是城市大脑第一个实时服务超千万人口的应用。落地投用,就意味着百姓和政府部门建立了空前信任。在“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的形势倒逼下,先行先试的杭州健康码,将成为开创具有杭州特色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的一个高效措施。
健康码之后,杭州在7天内又上线了政商“亲清在线”数字平台,同样是“城市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平台打造了政企服务“一键达”模式:在企业端,企业只需要通过一个入口,便可实现政府服务“最多点一次”;在政府端,采用首处责任制落实企业诉求,从而实现了政府服务的“精准滴灌”。
通过兑现杭州12条防疫助企政策,“亲清在线”已经让企业和个人率先感受到了便利。截至3月12日22时,44.5万名杭州企业员工,个人不用提交任何资料,借助企业信用担保和公共数据比对,就通过“亲清在线”点对点领取了500元房租补贴。
厚积薄发才能抒写一触即发的精彩。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脑总架构师王坚的评价,浙江省尤其是杭州市政府数字化治理和产业基础底蕴深厚,政府官员的数字治理理念超前,加上浙江的老百姓对数字化理解程度很高,才使得浙江能第一时间想到运用数字化寻找解决方案,杭州也因此快人一步诞生了健康码和“亲清在线”。
危中寻机,期待互联网之城杭州的故事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