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下午,作为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重头戏之一,“对话合肥:大湖大城,美丽合肥”学术研讨会举行。本次研讨会总结湖泊高水平保护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为美丽中国、城湖共生提供“合肥样板”,各方专家还积极探索巢湖高水平保护推动合肥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城湖共生的“合肥样板”
早在上世纪,合肥就因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享誉全国,城区与城郊绿地交相呼应的风扇形城市形态曾是城市规划教科书的经典案例。伴随着我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与合肥市相拥发展,巢湖这张“最好名片”越擦越亮。
合肥市从“九龙治水”迈向“合力治水”,从“一湖之治”迈向“流域治理”,从“污染防治”迈向“生态修复”,从“远距观湖”迈向“亲湖近湖”,走出了人湖和谐、城湖共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曹靖介绍,在合肥城湖关系的历史演变中,随着引江济淮工程的建设,巢湖流域实现了从半封闭性大湖到吞吐性湖泊的转变。在中国五大淡水湖中,巢湖面积适宜、水位稳定、隶属关系简单,并且四季分明,是最有条件取得治理发展成效和最适宜人居的大湖之一。
曹靖认为,从环城时代到滨湖时代、再到环湖时代,对于合肥市而言,协调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在城、在湖,湖清则城美。
“目前来看,城市-巢湖共生系统现状稳中向好,主因是水生态改善。”曹靖表示,污染治理是国际公认的难题,近年来合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巢湖污染不增反减,事实证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可以相向而行、共生共荣的。今后,合肥将加快探索大湖城市高质量发展模式和经验。
本次研讨会总结了湖泊高水平保护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为美丽中国、城湖共生提供“合肥样板”。
巢湖高水平保护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
各方专家还积极探索巢湖高水平保护推动合肥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和太湖一样,巢湖位于长三角的核心区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指出,不仅为合肥,也为长三角城市提供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作为区域生态平衡调节池,提升了长三角城市群的生态资源环境承载力。
太湖平均水深1.89m,巢湖水则更深,总库容发挥着调蓄洪水、抵御洪涝的关键作用,在航运饮用旅游渔业文化等生产生活方面也起到多种重要功能。
未来,该如何进一步实现巢湖高水平保护,让市民游客既能“近水”又能“亲水”呢,进而彰显巢湖“最好名片”?
陈雯对巢湖保护区生态价值的实现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她表示,巢湖保护区的规划可以因地制宜,给予适度的建设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空间的旅游休闲发展,需要进一步权衡发展成本,避免大投入的主题开发模式。
随着水质的持续好转,把相关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比如,建立健全生态资产使用权的交易市场体系;探索融合土地市场,改造利用环湖沿线的村庄,打造更多美丽休闲村;加强生态技术的支撑及本地化植入,发展“知识社区”“知识乡村”等。
巢湖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这次到合肥来参加年会,专门去巢湖实地考察看了看。”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主要负责人、湖北规划设计大师黄焕表示,感觉巢湖与合肥城市之间是双向奔赴,大湖名城实至名归。
长期致力于国内外城市规划研究的黄焕对比道,同样都是知名的淡水湖,因为有了密歇根湖,芝加哥才能成为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中最璀璨的城市;而有了巢湖独特资源,合肥未来会变得更美,城市发展也将更具特色。
在黄焕看来,城湖共生方面,不同的城市需要因地制宜。比如,可考虑优化调整基本生态控制线,实施完善精细化管控;注重打造以湖为前景的城市空间美学,以湖为单元,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交通骨架等;此外,也可以实施正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出湖泊水质等底线清单,细化慢行系统等正面清单。
合肥通客户端- 合报全媒体记者 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