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区地名简志》“岳家湾”条载:“(岳家湾)位于长庆街道东部,南起高家河头接太平桥直街,北至堂安弄接新桥横街,长200米,宽3米,沥青路面。据传,岳飞冤狱平反后其子孙曾居于此,故名。”冠以“据传”,显得十分谨慎。
岳飞于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被毒死在大理寺狱中的风波亭(今庆春路西海华大酒店东侧小车桥的地方),同日被害的还有养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家属全部流放到岭南,这就是岳珂《金陀粹编》中所记的举家南迁的事,也见于同时代人撰写的一些野史和笔记。
但这不等于说,岳飞的家属从此就在岭南生根,再也无法回京城临安了。这是因为岳飞冤死后群情激愤,先是有殿前小校施全刺击秦桧,街里坊间出现了油炸桧。两团面粉捏在一起油炸,谓秦桧及其恶妇王氏,嚼而吞之方解心头之恨的小吃,这就是今日杭城街头巷尾常见的油条。当然,在发展过程中,形状是有点走样了,秦桧夫妇矮黑奇丑,决不可能有如此条干的。
岳飞被害后,当时许多正直的大臣纷纷上书为岳飞辩诬。如韩世忠就当众斥责秦桧“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并在灵隐飞来峰下建翠微亭,以纪念岳飞(岳飞作有《登池州翠微亭》诗),在亭侧石壁上刻有:“绍兴十二年,清凉居士韩世忠因过灵隐,登览形胜,得旧基建新亭,榜名‘翠微’,以为游息之所,待好事者。三月五日,男彦直书。”此距岳飞被害仅66天。虽说杀害岳飞最终是由赵构定夺的,在当时不可能给予平反昭雪,但朝野的愤慨之情,绵绵不断,也是不争的事实。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金人大举南下,赵构的和议投降政策彻底失败,被迫让位给赵昚。赵昚即位后为鼓士气,平民愤,下诏为岳飞平反昭雪,以礼改葬岳飞遗体于栖霞岭下,即今日岳王庙内的岳坟。岳飞生前官至少保,按宋制,三品以上大臣的墓葬,墓道两侧可立石人、石虎、石羊、石望柱各一对。这一礼制,在1979年重修岳坟时出土的南宋风格的石俑中得到证实。岳飞的子孙,正是在此前后回京城临安的。
回临安后为什么不回原故宅居住呢?分析可能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岳飞从被害到平反昭雪在时间跨度上已整整21年,沧海桑田,人异物非,就是孝宗点头,未必能够住得进去。毕竟人去楼空,容易勾起不堪回首的往事。那么岳飞的子孙又为何选择岳家湾居住呢?除了该地清静,还在于当年岳飞的部将高冲居住在高家河头,紧挨岳家湾。
当然,以上只是根据史料所作的推测,一家之言,显然有点大胆。但这一传说,经百姓之口传至今日,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推测合理。且看《南涧吟草》中的《岳家湾》诗:“称臣称侄分偏安,北去双舆竟不还。乌桕几株田半块,老农犹说岳家湾。”《南涧吟草》作者实月,清人,可见一直到清代,民间还盛传岳家湾曾居过岳飞子孙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