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称的“老人手机”,指的是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一般只具备打电话、发短信等基本功能的一种平价手机,这种手机便宜的售价几十元,贵的也不过两三百,不少子女买来用作送给父母的礼物。
然而据央视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在2016年针对电商领域消费品的执法行动中发现,广东深圳的一家通讯企业被查扣的1000多台老人手机经检测,产品合格率竟然为零!
为彻查这个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和深圳市市场稽查处紧接着又对广东多家制售老人手机的通讯企业进行了第二次执法活动,其中在一批明显涉嫌商标侵权的手机中,执法人员再次发现了跟上一次执法中检查到的同样几个问题:一是绝缘性差,有触电风险;二是电磁兼容有问题,容易影响使用。
央视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生产这些老年机的两家企业,规模其实并不小,也都拥有多条生产线。如此规模的企业会生产出如此质量的手机,执法人员解释说,跟目前手机市场不景气有很大关系,两家企业为了生存外接了大量要求不高的市场订单,产品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手机实体店老板:老人手机利润薄,“懒得卖了!”
老人手机在杭州行情如何?昨天,我采访了一个在通信市场里做了八九年手机生意的李老板。
“现在卖手机的小店,关门关掉了好几成,剩下的还在卖老人手机的,也只有零零星星了!”李老板说。
据李老板说,实体手机店里,老人手机卖得最火的是在两三年前,家家都在进货,可是近几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是老人手机基本就拿来打打电话,不产生上网流量,所以运营商并不鼓励。老人手机最火的那段时间,运营商就要求,一家店里摆出来卖的老人手机不得超过5款。第二么,老人手机利润太薄了,具体多少我不方便讲,但五六十块钱一部的价格,你说能挣几个钱?现在手机市场基本被几个主流品牌占据了,大家对品牌的要求很窄,加上运营商提供的各种带优惠的合约机,和各大电商占去的市场份额,实体小店实在很难做,老人手机说难听点,真的卖都懒得卖了!”
对这次央视报道老人手机质量有问题的新闻,李老板倒不以为然,因为他本人及周围卖手机的小老板,不少人图方便,也拿老人手机打电话,很多“杂牌”机器用了两三年,没有什么问题。“如果真的担心质量,买品牌货肯定没问题的!”
当然,李老板说的都是实体店老人手机的经营状况。我上网搜了搜,发现淘宝上一部卖得不错的品牌老人手机售价168元,月销量显示17584台,一些百元以下、没听过名字的品牌,月销量也都有数千台。
那么,在智能手机占据绝对市场优势的今天,老人群体自己是怎么看待对手机的需求的?
智能手机无法“诱惑”哪些老人?
昨天我们做了一番调查,发现身边在用老人手机的群体为数不少,大多是看重这类机型音量大、数字字号大、待机时间长、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功能特点,既满足了基本通讯需求,又不用太花精力学习打字等新技能(老人手机的收发短信功能基本不用)。他们对新生事物既不排斥也无太浓厚兴趣。
也有极端例子——连手机都不肯用!
我的一位远亲王大伯75岁,退休前是位颇有名望的药剂师。青壮年时,他有着一米八几的魁梧身材和俊朗外表,加上工作能力出色,交际圈子广泛,在家里颇有一家之主的风范。
不过,王大伯近两年身体明显大不如前,先是心脏不好,风湿关节炎、白内障、耳背等等问题也接踵而至,虽然经过各项手术,如今状况稳定,可当年积极进取、事事争先的一家之主,几乎彻底放弃了跟进时代潮流——子女们前两年也给他买过一部老人手机,可王大伯连这个也不肯用。
“老朋友就这么几个,他们想来会来,想给我打电话会打电话,不用搞网聊!”王大伯表示,除了每天到小区里散步半个到一个小时,连菜都有钟点工会买回来,自己根本没有拿着手机的必要。至于接收信息方面,王大伯本就不爱读报看电视,平时就爱听听黄梅戏,子女给他买了一堆戏曲光碟,他挺满足。就这样,大伯拒绝了纯粹接打电话功能的老人手机,对于智能手机更是避而远之。
去年年底,王大伯也抱了曾孙,但因孙子不在杭州,想方便地见到曾孙,他只能使用网络,但即使如此,大伯还是不愿意跟电脑、手机等物品发生关系,总是等子女来家聚餐时,要求儿子用微信让他跟孙子视频通话。
子女们对父亲本就比较顺从,加上自己也都年过五旬,对智能手机不是玩得特别转,见父亲如此坚决,也就纷纷由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