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智慧”一词,不再仅仅用来形容人类,还可以形容一座城市或一个国家。
杭州作为中国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领先城市,近年来在智慧政务、智慧公共服务和智慧产业等领域,以数字化、智能化带动技术、管理、服务、产业创新,努力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智慧城市”。
智慧数据之城
5月15日,全国首个城市数据大脑规划——《杭州城市数据大脑规划》发布,明确了未来5年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方向。杭州也成为全国第一个采用城市数据大脑模式,通过政府数据和社会公共数据的共同融合来治理的城市。
杭州市数管中心副主任张斌说:“可以把城市数据大脑理解为城市的人工智能,这是它的终极目标。估计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才能实现城市的人工智能这一目标。杭州已经迈出了这一步,并加快速度向前走。”以交通为例,试点路段的摄像头都改装成了“智能摄像头”,通过视频分析,实时掌握各个交叉口的车流量并灵活地进行红绿灯的调控。此外,在装了“智能摄像头”之后,能够迅速识别事故的类别,并及时推送相关信息到交警随身的PAD上。也就是说,双方司机还没下车,交警已经获知事故原因,并赶赴现场了。
“杭州整个大数据的应用氛围非常好,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张斌副主任介绍了杭州近些年来的“黑科技”应用。值得称道的是,杭州开设了全球第一家互联网法院,原告与被告不用到场,通过智能化的视频、语音、经纬度定位、声带识别等具备法律效力的黑科技,就可以“移动开庭”。
消防系统的“指尖战勤”更是让大数据成为“战斗员”。轻点手指,最优出警线路便可在手机上实现一键导航,同时周边的水源位置及救援力量部署也能实时掌握。对老百姓来说,用得最多的是“安防星摇一摇”导航及逃生指引。有了这个室内定位系统,当用户遇到危险或警情时,只需用手机微信摇一摇,就可获得最佳逃生路径。
智慧办事之城
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被写入了2018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而在改革中领跑全省的杭州市,今年在“最多跑一次”上又给自己设了一个新目标——打造“移动办事之城”。
杭州市编办体改处处长鲍剑光介绍说:“‘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的具体化,在公民个人办事领域,我们提出要简化办、网上办、就近办,以信息化为手段来推动改革,逐步实现政府职能在上下层级和不同部门之间重新配置和深度融合,让数据代替人跑”。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改革,杭州已按照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梳理出了592项公民个人办事事项,通过落实“四个一律取消”(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和“四个减”(减事项、减次数、减材料、减时间),实现仅凭身份证就可以办理的事项已达296个。
2018年3月,通过应用“杭州办事综合自助服务机”,“市民之家”24小时自助服务厅正式对外开放。依托于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市数据共享平台和各部门自建业务系统的“杭州办事综合自助服务机”,可以为市民提供公共支付、行政审批、扫描打印等自助服务,就像在银行ATM机上一样方便。
在“最多跑一次”理念的催生下,杭州还创新式地推出了“1+N”+X概念。
“1”指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的营业执照;“N”指通过数据共享和整合,实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X”指目前难以实现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的审批事项,通过实行证照联办,从而达成“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目标。“1+N”+X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大数据,实现了市级以下涉企许可备案事项网上办理全覆盖。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事项可以实现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次告知、一库共享、一网联办。
智慧支付之城
如今的杭州,“无线”与“无现”已成为常态,在“新四大发明”风靡全球之时,杭州也有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移动支付之城”。从买早餐开始,到坐地铁、乘巴士、看病、娱乐、游览景点,一部手机全搞定。
移动支付的普及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对商家而言,也提高了收银效率。对于商业来说,移动支付不仅是一种支付手段,还可以沉淀数据、积累信用。通过分析商户的账单、会员、营销、信贷等数据从而提供服务,可以让商业更智能、营销更精准、服务更个性化。
除了手机支付,杭州在“人脸支付”上也走在了前列。全球首家人脸支付肯德基概念餐厅于2017年9月落户杭州,这也是刷脸支付这项新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商业应用。
在走访互联网企业时,笔者进入了一家很有特色的“无人体验店”。顾客在入口处使用支付宝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店,在店内可以随意挑选商品,如果想了解一款商品的详情,可以把它放在“交互货架”上,墙上的LED屏幕会立刻显示相应的信息。在结账时,顾客只需要将商品放入一个装有传感器的盒子内,等识别完成后即可离开,支付宝会自动进行扣款。虽然店内没有导购员和收银员,但购买的体验却非常便利和自在。
企业工作人员还演示了“人脸识别”支付功能,当摄像头捕捉到人脸时,支付便可以进行,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