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首页>地方频道>杭州>社会

不要让孩子的未来掉进陷阱 揭露高考招生骗局

  浙江在线06月21日讯 2013年的高考刚刚结束,后续的招生工作也陆续启动。由于高校招生名额有限,一些骗子就瞄上了希望孩子能有好前途的考生家庭进行诈骗。面对高考,不法分子可能抓住考生和家长的心理,进行侵财性违法犯罪活动。余杭警方梳理分析近年来发生的高考诈骗案后,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谨防掉入招生陷阱。

  偷梁换柱多,伪造骗信任

  杨某仅是个不满20岁的大专生。2010年7月他暑假回家看父母时结识了父母的房东张某,并向张某称自己女友的父亲是人大招生办主任,手里有一定的扩招名额。杨某称这些扩招生与统招生待遇一样,毕业后颁发一样的毕业证。希望儿子能有个好学校上的张某信以为真,先后两次给了杨某“关系疏通费”共计五万元。之后,杨某帮张某之子办理了人大自考部的入学事宜。张某之子入学后发现真相,遂向杨某提出疑义,但杨某以“最后拿的文凭国家都承认”等理由百般抵赖。直到2012年9月,在被害人的一再要求下,杨某才退还被害人2万余元。

  “偷梁换柱”已经成为现今高考诈骗案中的一个突出特点与常用策略。随着家长与考生们的警惕性提高,一些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更加隐蔽,在收取高额费用后,提供给被害人各种与承诺并不相符的录取类别,一般都会以成人教育、自考等糊弄受害者,告知其与统招生一样。在以上案件中,张某之子被骗所上的人大自考部,只是在骗子的“包装”下套上了名校光环。

  此外,骗子还会利用学校环境、假扮校方人员。更有骗子选择团伙作案,分工扮演“联系人”、“中间人”、“教员”等角色,将办理入学涉及的部分环节及人物展示在受害人面前,借此骗取受害人的信任。

  高考招生诈骗惯用招数

  一是通过手机短信或网络发布虚假信息进行诈骗。如“花钱可以上重点大学”等虚假信息。建议考生和家长不要轻信收到的手机短信和网络消息。需要了解高考相关情况,应当到有关部门公布的正规地点进行查证和咨询。

  二是每年高考结束,一些中介公司或个人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诱骗考生或家长称,自主招生就是学校说了算,只要花钱就可以拿到自主招生的指标,从而骗取钱财。余杭警方提醒,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或“随意招生”,高考招生具有严格的条件限制,所有招生计划都是由国家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未经国家批准或者未向社会公布的,不能安排招生。

  三是不法分子故意混淆自考、成人高招、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声称只要肯花钱就可拿到录取通知书,其实这并不是普通高等学校通过统一考试发出的录取通知书,最后拿到的毕业证书也不是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证书。余杭警方提醒,遇到这种情况考生和家长要向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学校的办学资质、招生资格等,从多种途径了解该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成果。

  四是不法分子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并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号内。建议收到录取通知时,考生和家长不要急于汇款,应先登录省招生考试信息网或到县(市、区)招办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确定是否与通知书一致后再汇款。

  五是不法分子采取伪造军校招生公文、公章等手段蒙骗考生或家长,同时声称军校为特殊院校,不经过统一的招录途径录取考生。余杭警方提醒,军校招生也会在网上统一公布招聘信息;考生参加军校录取必须先通过政审、面试和体检;军校招生无内部指标,也不可能计划外扩招;国防生只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冒名在大、中专学生和委培生中招收国防生的,肯定是行骗行为。

  六是在高考成绩或录取分数线公布前,不法分子谎称考生离录取分数线还差几分,自己可找关系花钱疏通,向家长索取钱财。余杭警方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要有一个平静乐观的心态,以国家公布的录取分数为准。

  谎称军校、体校、艺校有“关系”

  由于当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许多考生家长对于毕业后较易解决工作问题的军警院校青睐有加。加之军警院校在家长心目中较为神秘,认为其招生过程不透明、人为因素可介入空间较大,因此轻信了骗子的承诺。事实上,据知情人士透露,军警院校一般都参与国家统一招考,并无提前录取或所谓机动名额,只是在普通招考流程外还需要经过政审等特殊流程,某种意义上比普通高校招考还更为严格。

  另一类容易成为骗子的幌子的是艺术体育类院校,由于许多艺术体育类专业对于文化课程要求分值较低,因而给考生与家长造成“艺术体育类院校(专业)容易进”的错觉。再加上学校在专业课加试方面有较大自主权,骗子即利用此点哄骗被害人说自己有关系可以疏通。

  余杭警方提醒广大考生家长,艺术体育类院校(专业)一般都需要加试,并会将加试成绩与录取名单公布在相应网站上,不要相信骗子私底下所谓的“活动关系”。同时还建议广大院校及招生考试有关单位,加大对于招生规定、咨询查询方法以及监督机制的宣传,令招生过程真正实现透明。

  骗子所谓的“扩招名额”、“机动名额”都不存在,考生家长往往是因为侥幸心理和“花钱好办事”的想法而上了骗子的当。然而,轻信骗子落入高考招生骗局后,损失的不仅仅是钱财,更为重要的是耽误了孩子的前途。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43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