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居安思危强责任,标准提升强堤塘,城乡一体强排涝,综合整治强河网,科学调度强管理,水利防灾减灾的全面升级有力助推着萧山新型城市化宏伟蓝图的实现。
钱江奔流,湘湖竞秀,八千年跨湖桥独木舟令人惊羡。从古至今,萧山,注定是一个和水兴衰与共的地方。秉承“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弄潮精神,改革开放以来,萧山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浙江省区、县(市)首位,全国第七,先后荣获“全国十大财神县(市)”、“全国明星县(市)”、“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城市十强”等称号。
发展无止境,唯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方能始终立于时代潮流前端。在萧山经济社会进入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关键时期的当下,水利,这一曾经对萧山发展居功至伟的要素,又该有何种作为?
近年来,萧山切实把兴水之利、除水之害作为振兴萧山经济、构建社会和谐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勤谋划,抓落实,重创新,努力打造水利防灾减灾升级版,为萧山经济社会始终保持杭州领头雁、浙江排头兵、全国先行者的领先地位,推进新型城市化战略,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日前,在我省第十九届水利“大禹杯”竞赛活动中,萧山摘得金奖桂冠,成为我省唯一的四次赢得“大禹杯”金奖的“四冠王”。
强责任防灾减灾始终是第一要务
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萧山洪、涝、旱、台、潮等多种自然灾害频发。然而,得益于完备的防灾减灾体系和持续的高标准工程建设,近几年来,萧山在各类灾害面前都能从容应对,把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尽管如此,萧山对水利保安全仍然不敢掉以轻心。
“兴利除害,防灾减灾,始终是我们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当前,省委、省政府强调‘五水共治’来推动浙江转型升级,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其中涉及水利部门的主要是防洪水、排涝水,这再一次说明水利防灾减灾职责的极端重要性。”萧山区农机水利局局长陈关水说。
面对新时期水利安全面临的新形势,萧山区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一是部分干部群众存在麻痹松懈思想,认为萧山是块福地,大的自然灾害不会来,来也是有惊无险;二是近年来,极端性天气发生的概率不断增加,且难以有效预测;三是萧山水利基础设施特别是标准塘还存在“短板”现象,防汛压力犹存;四是区域内蓄水蓄洪能力下降,短时间强降雨极易造成较为严重的内涝。
清醒的认识是责任进一步强化和措施抓紧落实的开始。一种胜过以往任何时候的防灾减灾紧迫感已在萧山形成。
责任到位。突出防汛防台行政首长负责制这个核心,按照责任书的要求,萧山进一步明晰、落实区、镇、村三级防汛防台职责和任务,进一步调整、完善镇(街)防汛防台考核办法,对其主要领导履责情况进行量化考核。
人员到位。明确落实防汛防台联络员、山洪灾害预警员、水库山塘管理员等“九大员”,组建抢险队伍。督促“九大员”及时进岗到位、履责到位、巡查到位,确保抢险队员在册在岗,关键时刻能联系得上、能召集得拢、能拉得出、能抢得住险。
预案到位。出台《萧山区防汛防台应急预案》,并针对以往防汛防台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指导帮助各镇(街)进一步修编完善山塘水库、在建工程等各类度汛预案。
宣传到位。进一步加大防汛防台宣传力度和水法规宣传力度,继续借力当地新闻媒体,深入开展防汛防台宣传。同时,大力推进防汛防台知识进镇、进村、进企、进学校等“四进”宣传活动,加大防汛防台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着力提高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水平。
预警预报到位。按照《防洪法》和《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的要求,严肃防汛防台24小时值班制度,进一步完善防汛防台信息体系建设,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险情、第一时间报告险情、第一时间处置险情,全力以赴确保度汛安全。
强堤塘“铜墙铁壁”锁定洪澜
大力推进和实施以“强塘工程”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利防灾减灾能力,是萧山区委、区政府实施的一项保民生、保平安、保发展的前瞻性基础工程,更是萧山坚决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强塘固房”工程战略决策的重点组成部分。
力度空前建设钱塘江高标准提塘。率先启动了以钱塘江100年一遇标准塘提标工程为重点的“强塘工程”建设。2010年,如期完成钱塘江萧围外六至外八工段4.64公里100年一遇标准塘提标工程建设。2013年4月,又如期完成了钱塘江萧围外八至外十工段4.39公里100年一遇标准塘建设。
萧山强塘工程的另一个主战场是浦阳江。今年,萧山启动和实施了许家后塘2.3公里浦阳江治理试验段工程建设,通过“经验积累,试点先行”,规划对境内浦阳江堤塘实施全面的综合治理,使浦阳江两岸堤塘防洪标准由目前的20年一遇,全面提升至50年一遇,使境内堤塘防洪标准与萧山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匹配,真正将钱塘江、浦阳江堤塘建设成为沿江两岸人民群众的“风情线”和“保障线”。
在更为量大面广的小流域治理上,萧山同样力度不断加大。早自2008年起,萧山即统一规划实施了境内进化溪、七都溪、楼塔溪、大同溪、径游江等五大溪流的综合整治。到2012年度,萧山全面完成了91公里五大溪流的整治建设目标。溪流综合整治后,不仅使其防洪标准由整治前的5年一遇及以下提高到10年一遇左右,部分重点地段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设计标准,更有效改善了溪流沿线两岸居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营造了一渠溪水、两岸美景的良好水生态、水环境。
目前,萧山强塘工程还在持续升级。从现在起至未来几年,萧山计划投入强塘工程资金36亿元,重点对钱塘江萧围东线10公里、五堡至七甲4公里堤塘防洪标准全面提升至100年一遇,对境内浦阳江53公里堤塘实施50年一遇标准提升改造,从而全面提高堤塘防洪标准,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强排涝解除城乡内涝之苦
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内涝问题开始大量涌现,成为制约城市化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的一大制约。如何解决内涝问题,这于正在大力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萧山来说,意义尤为重要。
自2009年起,萧山按照“构建一线、完善二线”的内涝防御思路,启动实施了大治河泵站建设,并规划了济民河泵站、长山直河泵站等项目建设。到今年6月5日,大治河泵站建成完工并试通水运行,从而初步构建起萧山城区内涝第一线防御圈。
2012年,萧山又统筹实施了钱江枢纽、四工段排涝闸、顺坝排涝闸等单项重点闸站的配套建设,着力完善萧山城区及钱塘江灌区内涝第二线防御圈。上述3座重点闸站概算总投资达5.1亿元,机排能力达到150立方米每秒,工程的实施建设,不仅可有效提升萧山中东片,特别是城区的内涝排除能力,更可有效解决萧山境内钱塘江沿线仅有自排闸而无机排闸的水利“短板”,从而牢牢掌握了内涝排除的主动权。
在南片浦阳江流域,自2012年起,萧山全力加快南片13座电力排灌站的改造升级力度,由往年1至2座的改造力度,提升至每年6座列入改造计划的力度予以重点推进,有效提升了萧山内涝排除能力。
同时,2012年度,萧山还完成了35座农村桥梁改造,实施了南片5座山塘的除险加固,进一步提升了水利的民生安全保障能力。
今后几年,萧山将重点突出主城区及其外围两大防洪排涝圈建设,全面布局和实施强排工程建设。计划投入强排资金24亿元,进一步加快主城区配套泵站改扩建和低洼积水及小区的改造。同时,规划实施一号坝、十段段等12座泵站建设,新增机排流量475立方米每秒。“我们的目标是通过3到5年的努力,实现250毫米降雨量时当天排出。”陈关水介绍道。
强河网畅通河道保行洪
如果说堤塘是支撑防洪安全的骨架,排涝设施是提供行洪动力的心脏,那么,遍布大地的各类河道无疑就是密布的血管网络。防洪排涝要通畅,血管网络必须通畅,否则,水利设施投入再多,其防灾减灾的功效难免会大打折扣。为此,萧山提出要大力实施“强网”工程。按照“水循环正常、水安全保证、水生态良好、水景观优美”的整治目标,结合“最清洁城乡”工程,大力推进河道溪流综合整治、疏浚清淤、清洁保洁为重点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强化河道综合整治。萧山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保障,对全区排灌、通航和集镇周围的区级骨干河道,实施了以河道护岸、绿化、疏浚、清障、保洁五措并举为重点的河道综合整治建设,对其他镇、村级河岸,实施了以清淤、清草和清障为重点的自然河流生态建设。累计整治农村河道151条(段)285公里,使全区河道水环境整体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
强化河道疏浚清淤。在河道综合整治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河道整条整治与截流疏浚相结合,实施河道分段截流、分段疏浚清淤。在冬春农田水利建设中,一改以往单一区级骨干河道疏浚,将河道疏浚范围扩大到区、镇、村三级河道,将部分镇、村级河道及池塘、河塘的疏浚清淤纳入区财政补助对象统一规划实施,切实解决农村河道普遍存在淤积严重、排灌不畅、调蓄能力弱化、水质较差等实际问题。
强化长效清洁保洁机制。萧山通过健全完善全区农村河道保洁考核办法,探索实践河道长效保洁机制,强化日常督查,落实河道保洁定政策、定责任、定河段、定人员、定考核的“五定”考核措施,有效提升全区农村河道保洁的成效。到目前,全区共落实37个责任单位,落实保洁人员549人,对全区604条(段)1601公里河道统筹实施了保洁管理。
强化投入,深化提升。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未来几年,萧山还计划投入强网工程资金20亿元,实施以“一河一长”、“一河一档”、“一河一图”、“一河一策”为重点的“河长制”河道治理模式,持续改善全区河道水环境,提高行洪排涝能力。规划实施长山直河、白洋川等19条重要河道综合整治。同时,计划投入30亿元,完成湘湖三期及南片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仙女湖水库建设,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同时,有效增加区域蓄水量,提高洪涝调蓄能力。
强管理打赢抗灾减灾攻坚战
在狠抓防灾减灾硬件建设的同时,萧山着力建立完善管理体系软实力建设,科学调度强管理,打赢抗灾减灾攻坚战。
按照“组织健全、责任落实、基础扎实、机制有效、保障到位、意识提高”的工作要求,萧山以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面完成了境内28个镇(街)、566个村(社区)、183家区级百强企业及中小学校的基层防汛体系建设,实现了基层防汛组织体系规范化、责任体系网格化、预案体系制度化、工程体系标准化、预警体系实时化、队伍体系专业化、物资体系分级化和信息体系数据化,为全区防汛防台安全提供了基础性、前沿性保障。
2012年度,萧山区突出江河不决口、水库不跨坝、城镇不进水、人员不伤亡,萧山主城区和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正常“四不一正常”的防汛防台总体目标,以“实”字夯基础,以“防”字求实效,全面夺取了防汛防台抗旱的新胜利,确保了度汛安澜。去年,在11号“海葵”台风袭击萧山的严峻形势下,全区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基层防汛防台体系的作用,各级领导靠前指挥,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忘我拼搏,奋战一线,科学防御,做到早预警、早防御、早应对,全面夺取了防台斗争的胜利。在“6·18”强降雨过程中,面对萧山有气象记录以来单日降雨量创新高的强降雨造成的内涝,全区各级各部门认真分析研判,积极主动应对,狠抓隐患排查,把内涝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确保了全区防汛防台的安澜。
今年,在防御“菲特”强台风过程中,萧山认真研判、科学分析,在台风来临前提前2天开始实施河网的预排预泄,使内河水位下降至正常水位50至90公分,累计预排预泄水量达到1.39亿立方米,为应对单日降雨量超历史记录之最的强降雨,最大限度腾空库容,最大限度减小了涝情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