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首页>地方频道>杭州>社会

今年是“硬骨头六连”命名50周年 记者走进六连军营

  1月6日,清晨,杭城“十面霾伏”,能见度不过数十米。雾霾中,黄良栋和几位战友迅速地在演练场的沙土地上卧倒隐蔽,手中的狙击步枪已经熟练地架在身前。

  呼吸,瞄准,排除低能见度的干扰……短短两三秒,黄良栋就锁定了目标。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声,标靶随即倒下,漂亮的一枪命中。

  1月22日是南京军区某部“硬骨头六连”命名50周年纪念日。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军营,近距离感受这支英雄连队时时过硬,处处过硬的奥妙所在。

  随时准备上战场

  熊孩子变威武雄兵

  要说熊孩子,原本也是没错的。黄良栋1993年出生,温州平阳人,标准的90后,从小就没少干些让大人们头痛的事情。高中没毕业,家里人合计了下,便跟他商量,要不去当兵锻炼下吧!

  才17岁的黄良栋觉得当兵挺有意思,点头便说好。只是没想到这随口的一应,便把黄良栋送进了这支以“硬骨头”命名的队伍中。

  硬骨头六连,杭州的老百姓对这支声名在外的连队都不陌生。只是对于第一次离开温州,第一次到杭州的黄良栋来说,并不清楚。出乎他的意外,正式进入六连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参观连队的军史馆。

  “我们当时就惊呆了,没想到这支部队这么厉害!”黄良栋感叹道,当血战瓦子街、小尖山16勇士等160多场硬仗中的六连前辈事迹扑面而来,自己和其他新兵们几乎都是“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的状态。然后便是难以入眠的“压力山大”——自己是否也能变成一块硬骨头?

  很快,黄良栋就见识到了硬骨头为何硬了——看似日复一日的是训练,但每一刻六连都在准备着上战场。

  战备物资,除了枪支外全部分发到个人,触手可及,一拎就走;就寝时,衣物全部按起床的穿戴顺序规整叠放,穿戴方便;床边的鞋子,几十年如一日保持着上铺鞋尖朝里、下铺鞋尖朝外,一拱就上脚;战备检查坚持量背带长短、看鞋袜型号、算备品消耗、掐时间节点;连队夜间进行紧急拉动演练都是灯熄火灭,哨兵最后一个动作就是贴封条准备开拔作战……

  这些一点点的细节,六连是“日抽查、周出动、月拉练、季拉动”,一点都不打折扣。

  许多网友都还记得一张微博上的照片。去年10月菲特台风袭击余姚,六连官兵第一批进入灾区,奋战14个小时后,并排睡在一个篮球场上。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那个晚上,官兵们依然也是被紧急集合哨声惊醒,全员全装集合于汪洋之中,出动时间并没有比以往慢。

  一点不打折扣的战争训练,让黄良栋迅速变了模样。也正是如此,才让硬骨头六连,从未让硬骨头的精神气消失。

  救灾救难

  干部抢着上

  六连有个传统,只要是个干部,就必定有几把“刷子”。不仅个人素质强,凡事都是干部们抢着“看我的”、“跟我上”。

  在去年余姚救灾时,黄良栋的班长张金明和连长薛峰,带着两位新兵,要进入一处淹没区探明水深等灾情。由于情况不明,比较危险,薛峰让两名新兵原地等候,自己和张金明撑着一条只能坐2人的小船打算进去。

  此时,一位大婶拦住了他们。大婶的亲戚,一位老人家带着孙子被水困住,大婶刚巧要给他们送老人需要的药物和孩子需要的奶粉。

  一看情况紧急,薛峰便让大婶上了船,让张金明在船头护着,自己推着船进了水区。这一推,便是4个小时。

  完成任务回程的时候,张金明接过了担子,也是推行了4个小时出来。到了晚上,又累又困的薛峰却发现,张金明没有被子了。

  一问才知道,张金明推出来时遇到一位老奶奶,说被子都被水冲走了,不知怎么办是好。这个26岁的年轻班长一听,出了水区把自己的被子一拎,又折回去送给老奶奶了。

  “没被子又不要紧,随便熬就过去了,比起平时训练遇到的情况,可轻松多了。”一问起这事,张金明却是一脸“应该做的”表情。

  不管是抗击冰雪,还是抗台抢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六连官兵的身影。近年来,连队党支部先后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军先进基层单位,军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基层建设标兵单位,年年被集团军评为基层建设标兵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7次。

  为了“多一把刷子”

  硬骨头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张金明膝盖积水,筋骨更是多次拉伤损伤,都是平时训练积累下的老伤。而在六连中,几乎人人都有大大小小的老伤。

  六连的训练有普通的,有“加强版”的。“加强版”的训练科目,几乎都是在训练大纲的基础上难度加强甚至加倍的。没错,影视作品中关于特种兵的那些训练六连都有,还都是连队自己想出的各种难度加强版。

  比如匍匐过钢丝网,钢丝网上是烧火滴油的,地下还是难行的泥潭;比如过反坦克壕,5米高台跳下去便是3米的深水坑,还特别要在冬天练。精准射击,规定1分钟命中18次以上为优秀,六连要求人人达到30次以上;战斗射击,规定短停不超过8秒,六连要求5秒内车停炮响靶落。

  “加强版”的训练,练出了六连的“硬骨头”——连队的装甲神医陈技师,不仅听油门就能“断诊”,5公里、投弹、器械样样能进连队十强;连长薛峰,不仅车长、驾驶专业一级,更先后摸索出10余种步兵特战和两栖作战新训法;炊事班的士官徐明明,在连队21名特战队员中,名列第一;炊事班长王坤,入伍10年来,先后带领炊事班在各类比武中斩获9个第一……

  近10年来,六连先后探索总结了20余种新战法,有39项训练革新成果在全军、全师推广。在师以上各类比武竞赛中获得集体和个人62个第一,全师73个步兵专业训练课目纪录有38个是六连创造和保持的。

  “什么是硬骨头?遇到困难,上!”在采访结束离开时,曾经的熊孩子黄良栋,这样告诉记者。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79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