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扶梯、中央空调、触摸电子屏、服务台、刷卡POS机,出门买菜忘了带零钱没关系,你可以在农贸市场里刷卡买菜;逛累了也不着急,你可以到专门的休息区坐下来歇歇脚……春节期间,杭州马大嫂们发现家门口的农贸市场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了,提升改造,农贸市场已经升级成为更加舒适、安全、便捷、优质的购物场所。
如今“高大上”的购物环境,得益于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从2006年启动硬件设施与软件管理“双管齐下”的改造提升工程开始,杭州的农贸市场彻底告别了“脏、乱、差、湿、腥、臭”现象,并且通过索证索票、明码标价、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农残检测以及检测结果公示等制度的建设,最大限度地确保了食品安全,让老百姓买得舒心,吃得放心。2013年起,杭州市贸易局(杭州市粮食局)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了农贸市场二次改造提升工程,让更多农贸市场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转型升级。农贸市场不仅强化农残检测、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服务,还通过刷卡交易,引进品牌农副产品、直销店等方式,让市场更接近现代化超市的模式;市民不仅在市场里买到新鲜的蔬菜水果,还可以享受修补、洗衣、缴费、充值、健身、早餐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便民服务。现如今,杭州已经涌现出一批形态新、服务新、要求新、趋势新的“四新”农贸市场。
展现新形象
刷卡交易
信息查询
自动扶梯、中央空调、触摸电子屏、服务台、刷卡POS机、身着蓝色工装的工作人员、亮堂堂的店中店……连锁超市的形态、shopping mall的标配。2013年,杭州出现了不少“高大上”农贸市场,它们有的充当着“邻里中心”功能,市民除了来这里买菜,还可以修理家电、吃份快餐;它们有的像超市般干净整洁,摆放的都是净菜;有的拥有先进的连锁管理经验,在市场统筹管理上新招频出;有的则在市场里普及刷卡pos机,马大嫂买把青菜也能刷市民卡……经过二次提升改造后的农贸市场,无论在硬件水平还是管理水平上,展现出多个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杭州农贸市场发展的新路子。
走进东山杨梅山路市场,你恍然置身于超市。两层菜场的布局精致合理、干净利落:一楼是水果、家禽、生鲜、卤味区,二楼是蔬菜、调味、干货区,所有物品摆放以超市为标准,按自选式、敞开式标准精心布局,同时在禽类宰杀区采用双层隔离,确保菜场无异味。在这家农贸市场,所有菜品的结算也采用超市模式,取购物篮—购菜—市民卡刷卡—装袋,购物方便快捷,所有的工作人员如超市员工一样身着制服。
2013年5月开业的东山杨梅山路农贸市场,一跃成为了杭州超市化农贸市场的样板。它和“邻里中心型”六合农贸市场、“连锁管理型”钱江苑农贸市场、“智能信息型”的刀茅巷农贸市场等市场一起,走出了一条杭州新型农贸市场发展的新路子。
“布局合理,精致小巧;进驻品牌特色鲜明,为上班一族提供方便;开设新鲜蔬菜店中店。”滨江六合农贸市场在居民眼里,是一家为邻里着想,提供便捷服务的邻里型农贸市场。作为一家社区服务型农贸市场,它在传统农贸市场的功能和布局上推陈出新,在这里,你不仅能买到新鲜蔬菜水果,还可以修理小家电,吃一碗知味观馄饨。每一项服务,都为附近居民提供着最大限度的便利。
“青菜,良渚,4元/公斤”,“汪刺鱼,农都,36元/公斤”……电子显示屏上不断翻滚着各个摊位的菜价信息,什么菜,产地来自哪里,价格多少,一眼就能看清楚。经过2个月的提升改造,杭州棚桥农贸市场以全新面貌亮相,实施了明码标价和食品安全责任公开承诺,让服务有了进一步提升。
家住中山路的陆女士很赞成明码标价,觉得市场更规范了。她告诉记者:“每天进菜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关注电子显示屏,这样能清清楚楚知道每个摊位的价格,而且同样的菜一看就晓得哪家便宜点,很方便。”
据杭州市贸易局(市粮食局)消息,截至目前,杭州主城区156家定点配套和其他各类农贸市场中,已有大多数农贸市场完成了明码标价系统服务。
随着农贸市场二次提升改造工作的完成,更多形式新颖的服务出现了——现金和刷卡交易结合的交易模式,让买菜快速便捷;“你点我检”,让市民可以随时检测自家篮子里刚买到的蔬菜,升级后的蔬菜检测方式更贴心,更人性化。
说起刷卡交易的便利性,杭州市市场开发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沈晓宇深刻体会到它带来的好处:“无论是经营户还是消费者现在都更接受刷卡交易,仅朝晖农贸市场一年的刷卡交易额就在100万左右,翰林农贸市场也在70万左右,2013年茅廊巷、松木场、拱宸桥农贸市场都增加了刷卡机。”
支付方式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便捷快速的交易方式,还意味着更具品质感的生活以及更现代的管理和服务。刷卡消费也为消费者后续的食品安全追溯提供了一种可靠手段。这样即使消费者买菜时没有索要追溯小票,刷卡后也没有保留小票,凭所刷市民卡的交易记录也能查到购买摊位的编号,最终实现来源可溯。
根据杭州市农贸市场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市21家农贸市场都推广了刷卡交易新方式。
管理新要求
春节期间的杭州农贸市场里活跃着一群不寻常的身影,他们是杭州各大农贸市场聘请的义务监督员,目的是为百姓“菜篮子”质量安全再加一道屏障。
翰林农贸市场詹经理告诉记者:“市场聘请的义务监督员来自附近社区,都是一些热心于公益,有好点子,经常来市场买菜的市民,他们熟悉农贸市场,容易发现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农贸市场自身管理人员的不足,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也是现代化农贸市场人才队伍里的一分子,是打造高品质农贸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杭州市农贸市场行业协会透露,开年伊始,杭州各大农贸市场总计聘请了141名农贸市场义务监督员,分别履行着“社会监督、意见征求、矛盾调解、舆论宣传”等职责。这些义务监督员还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进社区活动,组织市场带领专家、企业代表进社区授课、推荐产品,进行食品安全宣传。市场义务监督员和市场管理者一起,为市民“菜篮子”提供更好的服务。
记者从翰林、朝晖农贸市场了解到,每两个月,市场管理者和市场义务监督员会一起走进社区,宣讲食品安全知识,免费食品检测,组织品牌蔬菜平价销售。
提升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对自身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2013年7月,136名来自全市的农贸市场管理人员齐聚开元商贸职业学校,参加商贸服务业市场管理员(农贸)国家职业标准四级培训。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后,91人获得了“中级”职称,27人获得了高级管理员职称,2人获得了杭州市商贸市场管理“标兵”称号和“能手”称号。记者从市贸易局(市粮食局)了解到,2014年至2015年间,杭州农贸市场的所有管理人员、经营人员都将接受一遍轮训,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受训。同时,市场的管理人员也将通过培训竞赛,达到全部持证上岗,实现职称结构、层次整体提升,为现代化农贸市场打造一支高素质队伍。
消费新趋势
农贸市场筑巢引凤
引领消费潮流
“梧桐枝正茂,筑巢引凤来。”经过二次改造提升后的农贸市场,成了枝繁叶茂的“梧桐树”,吸引着一批批优秀的品牌争相入驻。市民在家门口的市场就能买到高品质的猪肉、香肠、半成品肉制品,甚至在市场里也能吃上一份肯德基鸡翅、知味观小馄饨。提升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商品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楼外楼”来了,“联合康康”来了,“鸿光浪花”来了,部分蔬菜种植基地、专业合作社也开始进驻市场开展直供直销……农贸市场引领了消费新趋势,让“买菜”这件事变得更丰富,更有内涵。
在做好“面对面”服务的同时,杭州农贸市场也在尝试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网上服务,智慧型农贸市场的出现将掀起新一轮的消费新风潮。
说起智慧型农贸市场,刀茅巷农贸市场负责人吴刚心中有个蓝图,他说:“这张蓝图正在积极推进中,并已投入数十万元,完成了最基础的网络数据采集工作。”
网上卖菜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三四年前,杭州就出现了好几家将新鲜蔬菜搬上互联网销售的卖菜网站,但能坚持到今天的寥寥无几。市场难以打开、信任度难以建立、配送难等问题,都是卖菜网站的“致命伤”。怎样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依靠农贸市场这块金字招牌是个好办法。
据吴刚介绍,“刀茅巷市场正在打造一个数据库,目前已投入数十万元,建立完成每个经营户的基础数据的采集系统,经营户摊位前都有一个22寸的超薄型电脑,通过它来完成原始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工作是基础,今年,刀茅巷农贸市场将进一步深入开发网络售菜系统工程,未来一两年内,争取让附近数公里范围内的居民,既能提着菜篮子来摊位前挑选蔬菜,也可以坐在家里,吹着空调,点开刀茅巷农贸市场的网店,下单购菜。
让人放心的是,网上菜价和农贸市场里的菜价保持同步,同样新鲜,并保证在24小时内配送到家。市民还可以在网上看经营户的信誉和评价,锁定自己满意的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