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首页>地方频道>杭州>社会

消化内科近三分之一病人与吃笋有关 吃笋通便是误区

  又到一年吃笋季。每年鲜笋上市,医院就会收治许多胃病复发、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最近,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30%的患者,因为吃笋吃出了消化道疾病。杭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叶彬主治医师也说,最近一段时间,每次门诊,30个患者中有10多个和吃笋有关。

  中午在食堂吃了油焖春笋

  下午吐了一塑料袋咖啡色液体

  周女士48岁,是某单位领导,自从一年前查出患有十二指肠溃疡后,她很注重保养,在任何场合都滴酒不沾。有时候下班迟要加班,她也会很注意,到饭点了,及时到食堂吃顿晚饭,然后再继续干活,不会像以前一样等工作全部做完才去吃东西。

  “知道有了溃疡,我在一日三餐上特别注意,不让自己太饿或者太饱,规律饮食,以清淡为主。这么保养了差不多一年,胃胀痛几乎没有了,我以为毛病已经好了。”她说,千小心万小心,却没逃过春笋这一关。

  周一中午,周女士单位食堂烧了一道时令菜——油焖春笋。她爱吃春笋,在家常做春笋炖咸肉,所以看到有油焖春笋,毫不思索打了一份。

  这份春笋吃下去后,她觉得胃胀胀的不舒服,喝了点温水也没用。下午腹泻了一次,大便颜色是黑色的。

  因为以前有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她比较紧张,赶紧请假去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做了大便潜血试验。结果是阳性,也就是消化道有出血。

  住进医院半小时后,周女士突然想吐,抓起边上一个小塑料袋,断断续续吐了一袋,是咖啡色液体。

  市一综合病房王晓楠副主任医师说,她吐了差不多有500毫升,考虑是消化道出血,出血量不小。“当出血量超过60毫升,大便会呈现黑色。胃内储血200-300毫升,可发生呕血(咖啡色液体)。”

  消化科医生赶到,为她做了急诊胃镜。胃镜显示,周女士十二指肠溃疡已经愈合,但胃黏膜糜烂严重,消化道出血量较多。

  “如果消化道急性出血在400毫升以上,患者会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出血量在1200毫升以上,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的症状,一定要马上抢救的。”王晓楠说。

  中饭、晚饭顿顿吃笋

  终于吃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杭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叶彬主治医师说,最近每次门诊一上午看30个患者,问病史,有10多个和吃笋相关。“本身有胃病的人,比如浅表性胃炎、胃糜烂等,吃了笋容易导致胃病复发。而患有消化性溃疡的人,吃笋很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

  上周,52岁杨女士从蒋村到市中医院看毛病,说肚子胀痛好几天了,以前从来没这样过。做胃镜一看,已经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不可能,我肠胃好的,怎么会一下子溃疡了?”杨女士有些不相信。

  叶彬问最近饮食情况。杨女士说,“种笋的亲戚们今年送了很多雷笋,有半麻袋多。除了早饭,家里中饭、晚饭都吃笋。我经常在中午做个炖锅,里面放很多笋、咸肉、黑木耳,一餐吃不完,晚上再切点笋,洗点青菜、菠菜放进去炖。不抓紧吃,笋很快老了,就不好吃了。”

  这么连着吃了将近一星期,杨女士终于感到胃不舒服。

  叶彬说,导致胃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情绪、睡眠不好等,粗纤维饮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春笋营养丰富,但粗纤维含量高。粗纤维比较难消化,大量食用后会刺激肠胃,损害胃黏膜;严重的导致消化道血管受损伤,引发消化道出血。除了春笋,大量吃芹菜、菜梗等也一样,粗纤维含量高,容易诱发消化道方面的疾病。”

  吃笋通大便是个误区

  4类人群要少吃或不吃笋

  很多人吃笋有个误区,以为笋是粗纤维食物,可以助消化、通大便。

  市一医院消化内科杨建锋副主任医师说:“一般食物进入胃后,经过胃酸加工成糊状,从幽门排出。但春笋的粗纤维含量高,不容易被加工成糊状,很难被消化排空。它们大量滞留在胃里,不仅不能通大便,还会不停地摩擦胃黏膜,使胃黏膜受到损害。便秘的人,吃些番薯、土豆等膳食纤维食物可能有用,但也不能多吃,多吃也会因为无法消化而造成腹胀感。”

  昨天问消化内科的两位医生,哪些人群不要吃或少吃笋?两位医生的回答是:

  1.肠胃功能不好的人,时常有胃部饱胀感、上腹隐痛、泛酸等,建议不要吃或少吃。

  2.特别是有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者,不能吃笋,不然容易引起消化道出血。

  3.年纪大的人一般消化功能差,多吃笋将加重泛酸、嗳气、上腹隐痛等消化道不适症状。

  4.在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的人,特别是因心血管疾病服用阿司匹林,骨伤科疾病服用散利痛、西乐葆等,不能吃笋。因为这类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容易使胃黏膜有损伤。如果再吃笋,伤上加伤。

  正常人群也要适量吃,吃的时候细嚼慢咽,以免粗纤维划破血管。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63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