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东窗事发,王大伯和俞阿姨因涉嫌诈骗被抓
杭州人王大伯和俞阿姨曾经是一对夫妻,一个62岁,一个55岁。离婚后,两人本想各自找婚介去征婚,最终却因双双涉嫌诈骗罪,被拱墅区检察院提起公诉。
因为他们最后都沦为了“婚托”,也就是假冒男女婚托的父母,帮黑婚介去应付那些前去征婚的男女。
小伙辗转两家婚介找对象 遭遇的是同一伙骗子
30出头的小李一直找不好对象,早在2012年5月,他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婚介所刊登的征婚广告,征婚女条件不错,和自己很合适,就打了个电话过去。
婚介红娘让小李来一趟婚介所,并答应会安排他和征婚女”可可”见面。
这家婚介所位于杭州拱墅区,小李先交了580元的报名费和200元的茶水费后,才被安排见到了“可可”。他一见倾心,对方20多岁,眼睛大大的,长发,个子超过一米六,讲话很温柔。
这时,红娘就劝小李加入会员,说只有加入会员才能拿到”可可”的电话号码,于是小李选了最低的一个会员套餐,又交了几百元。
陆续见过几次面后,”可可”提出让小李去见见她父母了,小李求之不得,但对方提出要由红娘安排。小李找到红娘,对方答应了,但表示见女方父母要给见面礼的,小李答应包个红包。
就这样,小李见到了”可可”的父母,给了红包,对方还安抚小李要与“可可”好好相处。可自从见了父母之后,小李和”可可”的关系就再也没有进展了。
正当小李困惑之时,小李又接到另一家婚介所红娘的来电,自称同行之间信息是互相共享的,打听到小李的择偶标准后,向他推荐一个很适合的姑娘。
小李又去了,过程和之前相似,但最后也没谈成。两次下来,小李花去5800多元,这让他起了疑心——“哪里在婚介所见父母的道理”,他在去年5月报了警。
警方的调查结果让小李感到吃惊,这两家婚介所的老板其实是同一人,都是杭州女子王某开的,而且走的都是“自导自演”的路数,手上有一大批婚托,征婚广告信息也都是杜撰出来的。
离婚夫妇征婚把自己征成了“婚托” 专门假冒女会员父母骗人
王某请的婚托,都是何许人?除了冒充女会员的年轻姑娘,还有假冒女会员父母的中老年人。其中,有两个婚托俞阿姨和王大伯以前还是夫妻。
两人在案发后说,离婚后他们都抱着找个老伴过晚年的心态,先后找到王某,让其介绍对象,但都没成功,却意外地被王某吸收为假冒父母的婚托。
俞阿姨说,2010年,自己去婚介征婚,虽然没介绍成功,但一来二去的,就跟女老板王某熟稔起来了。大概在2013年3月底的时候,王某打来电话,让俞阿姨过去帮个忙。
俞阿姨去了之后才知道,王某要让她冒充别人的母亲与男会员见面。起先,俞阿姨有点顾虑,说不行的。但王某劝了又劝,还允诺见一次面就给她50-100元。俞阿姨心动了,从此就客串起了婚介所的”常驻父母“。
而王大伯呢,经历和俞阿姨差不多。2012年6月,他看到征婚信息,找到了王某开的婚介所,填了信息交了会员费后,征婚无果。过了4个月,意外接到王某的来电,让其假扮女会员父亲。虽然王大伯觉得有所不妥,但转念一想,的确家庭也比较困难,能赚点小钱也好,答应了。
说起来也真巧,这俞阿姨和王大伯离婚之后没再联络,可没想到却在婚介所冒充女会员父母的时候,打了个照面。
现在俞阿姨和王大伯双双因涉嫌诈骗被抓,他们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女老板杜撰征婚女条件 有男士不惜分期付款成为会员
黑婚介女老板王某1976年出生,杭州人,以前也是红娘出身,对于婚介这一行十分了解。所以,在刊登女性征婚信息时,她都会杜撰“条件俱佳”、“有房”、“家境富裕”等虚假信息来吸引男性,进行诈骗。
2012年4月,王某开了一家婚介,通过虚假广告吸引男会员,再根据男会员的不同经济情况,介绍女婚托,骗其入会。会员费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一年4280元,两年6880元,还有8800元和12800元等不同等级。有些男会员为了遇到更好条件的女性,不惜分期付款成为会员。
而男会员自以为拿到的女会员的手机号码,其实多为红娘的号码,红娘通过虚拟女会员的语气和其联络,博得好感,再进一步诱导男会员与假冒的女会员父母见面,骗取红包。其中红娘按一定比例和王某分成,婚托们则每次见面收受50-100元的金额回扣。
后来,先开业的婚介所因营业一段时间后,从未促成他人婚姻而停业。王某又于2013年1月开设另一家婚介所,用相同的手段继续行骗。
检察官提醒 频繁要钱的“婚介”不靠谱
被拱墅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12人中包括2男10女,年龄在24岁至62岁之间,其中有两名是90后。目前已查实,王某等人在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一年左右时间,涉嫌诈骗至少51人,涉案金额超过30万元。
承办检察官昨天表示,本案中一开始只有少部分受害者报警,大部分是警方根据会员名单逐一核实。其实像王某这样利用婚托诈骗的案例早已屡见不鲜,但诈骗者却屡屡得手。所以这需要征婚者擦亮双眼,一般频繁地以各种理由要钱的婚介都不靠谱。
检察官提醒,征婚者要摆正心态,摒弃傍富心理。此案中的受害者,多为30-50岁的男性,自身条件一般,但又想找个条件好的对象,对所谓“优秀”的女性抱有“攀高枝”的幻想,婚介诈骗正是抓住了这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