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杭州望江街道睦邻驿站里,时不时传出几句字不正、腔不圆的杭州话,听起来有点别扭,惹得一旁的老杭州们捧腹大笑。
其实,这是一群小杭州们在学杭州方言——昨天是“留住乡音——杭州方言普及公益培训班”第一期培训班,上课的老师是地道的杭州人;顾问是鼎鼎有名的杭州方言代言人,他们的方言已被录成音频永久存入杭州市上城区档案馆,作为一种文化保存下来了。
想听最正宗的杭州话
请扫一扫旁边的二维码
据统计,目前约有120万到150万人以杭州方言为母语。但如果不及时保存和普及,说不定若干年后,杭州方言将消失。一种方言的消失,代表着一种美丽文化的消失。
正因此,2012年杭州市上城区档案局根据省档案局的要求,开展了将杭州方言语音建档的活动。活动采取市民报名、选拔的方式进行,来报名的有几十位杭州人。最后经过选拔,共有3名老杭州作为杭州方言代言人。他们每人分门别类地录了几段杭州方言,作为语音文档永久保存在了档案馆。
想听杭州话代言人说的纯正杭州话吗?请扫右边二维码,扫一扫,杭州话到你手机上。
用杭州话读寓言故事
代言人是这样PK出来的
昨天,杭州方言代言人之一的章仁富作为顾问来到了现场。他为何能代言杭州话?且听章师傅慢慢道来——
我今年66岁,5岁时随父母迁来杭州定居,住在五柳巷的斗富三桥。那时,斗富三桥、联桥、大福清巷、众安桥、吴牙巷一带杭州市井文化很浓郁,茶室说大书、卖年糕糖的声音此起彼伏。惊堂木一拍,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故事,就在说书人抑扬顿挫、荡气回肠的讲述中开始了。我就是在这样的熏陶下长大的。
2012年,杭州方言选代言人,我去参加了。选拔现场,要求用杭州话读三个故事,分别是《乌鸦喝水》、《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读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比如看到“过去”两个字,我要说“老底子”;“天黑了”,我要说“天木老老黑”。
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腔调要纯正,平仄音要表达得清晰有力,否则没杭州话的感觉。一些杭州人虽然会讲杭州话,但在音调上把握不准。
我能做代言人,评委估计看中我口头表达能力不错,讲话有感情,容易入戏(这点确实重要,因为作为代言人后,要把杭州话传播出去的,表达能力不太好的不行)。
还有,要看我的声音好不好,口齿是不是清楚,很浑浊的声音是不好代言的。
当然,还要看年纪。当时省档案局有要求,一种方言几个代言人的平均年龄不能超过70岁。
综合评价,我选上了。
现在,章仁富成为了杭州方言的代言人,经常会指导新杭州人讲杭州话。
本报争取到一些培训名额
想学的请拨打96068报名
“留住乡音——杭州方言普及公益培训班”是由杭州市上城区档案局主办的,他们希望杭州方言可以普及和传承下去。
培训班首期面向小学生,昨天,共有20多位学生来学讲杭州话,都是自愿来的,兴致可高了。
李昊妍是个11岁的女孩,她生在杭州、长在杭州,但爸妈都是安徽人,平时讲的全是普通话。听说可以学杭州话,她跟班里另两个男生第一批来报名参加。
“生活在杭州,要学会杭州话的。有一次路上遇见一位老奶奶用杭州话问路,我完全听不懂,我用普通话跟她说,她也完全不懂,两个人鸡同鸭讲。当时就特别想学点杭州话。”李昊妍说。
另一个女孩陈丹琪是这么说的:“我从小生活在杭州,出去旅游人家问我哪里人,我说杭州人,可是人家问杭州话怎么讲,我就不行了。我觉得杭州人么,就应该会说杭州话。”
培训班的时间和地点都是固定的。
时间:每周三17点~17点40分
地点:望江街道睦邻驿站(珊园弄19号,望江街道近江东园社区旁)。
本报向主办方争取到了几个名额,留给钱江晚报的读者。如果你的孩子想学杭州话,时间、地点也合适的话,欢迎拨打本报96068热线报名。
每期培训班主题不同,目前初步确定的主题分别是:夏天来了、客人来了、结伴出游、杭州名景名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