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太少?标识不明?素质太差?
膀胱瞬间释放,有如卸下万担包袱。
随地便溺的现象,随着城市建设的完善,公厕覆盖面的加大,已并不多见。但依然存在一些点,成为人们图“方便”的排泄“窝点”。
毛女士住在望江新园,每天途经映霞街,穿过秋涛路,在汽车南站对面的秋涛发展大厦上班。令她感到头疼的是,每天上下班经过南站附近的新开河时,都会闻到一股腥臊的尿味。
天气渐渐热起来,味道也越发浓重,偶尔有风吹来,在二十米开外的汽车南站公交车站台等车的乘客都能闻得到。
离“露天公厕”200米就有好几个公厕
记者注意到,这个“点”的位置比较特殊。它处在秋涛路的内侧,在汽车南站的外沿和新开河的交界处,是个既无绿化又非道路的“三无”地带,小小的一平方米上,泥石堆的颜色黯淡,旁边一座水泥屋的墙角也有被腐蚀的痕迹。
环卫工人李大叔说,来这里方便的人,主要有三种:
秋涛路上揽客的车主、摆小摊的商贩,他们应该是知道附近有公厕的,但就是懒得多走几步;
路过的司机,秋涛路和映霞路的交界处正好是个宽敞的路口,停车很方便;
有些是来乘车的旅客,可能来不及进车站找厕所,在路边闻到了腥臊,“闻味而动”地就地解决了。
李大叔说:“我看到了会说他们几句,告诉他们公厕就在不远的地方,有些人会走过去,可还是有一些人不肯多走几步。”
李大叔的说的不远处,真的很近。100米开外的南站里面就有好几个公厕。南站出站口正对的东宝路上,仅200米的范围内就有三个公厕。记者从这个“点”走到东宝路上最远的公厕,只用了5分钟。
汽车南站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经常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劝导,可是效果并不明显,人群的流动性大,很难随时监督。
为什么不设一块公厕指示牌?
“也不能全怪那些在这里随地小便的。既然那么多人在这里小便,按道理就应该就一块指示牌。”经常路过这块腥臊之地的卢阿姨说。
“露天公厕”所在位置,是看不到那三个公厕的,也没有公厕指示牌,记者在秋涛路上转了转,也没有看到指引牌。
卢阿姨还有一个问题,“既然那么多人喜欢在这个地方上厕所,为什么不直接在这里设个厕所呢?”
厕所是按照什么标准设置的?如何挑选位置的呢?上城区城管局的相关工作人员说,上城共有135个公共厕所。按国家建设部的标准,城市在每一个平方公里内,要有3-5个公厕,上城已经符合标准。至于如何挑选位置这个问题,这位工作人员说,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