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首页>地方频道>杭州>社会

太爷爷我去练功了

  浙昆一群小学员正在夏练三伏

  其中有个小朋友练功前都要向一张照片汇报

  上周,浙江昆剧团刚刚结束新戏《红梅记》的首演,团员们这几天都在家里休息。昨天,团长林为林在朋友圈里发了这么一条——他跑回团里,扎起20斤重的大靠(戏曲舞台上武将的战服),练起了翻身。他是来陪练的。陪谁?一群放暑假的孩子们——浙昆第六代传人“代字辈”学员。

  练功的孩子中,有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的重孙、6岁的畅畅,还有王传淞的重孙、13岁的王翼骅。

  【太爷爷】

  练功房边上,6岁的畅畅正在下腰,妈妈周玺蹲下身,为他打气:“10、9、8……加油加油!”

  畅畅生在昆剧世家。妈妈周玺是昆剧艺术家周传瑛的孙女,畅畅是周传瑛的重孙。

  虽然还没正式入门,但小家伙每天的功课里,看戏两个小时,练功一下午,是必须的。妈妈很骄傲:他已经认识70多个脸谱了。

  前几天,畅畅哭鼻子了,因为练得太疼。不过,妈妈说,小家伙虽然爱哭,但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练功前,都要走到太爷爷的照片前汇报一声:太爷爷,我去练功了。

  【娄阿鼠】

  “王伯伯又来了啊。”

  自从暑假开始,王世瑶每天要陪孙子王翼骅练功两小时,团里人都习惯了。

  他们,一个75岁,一个13岁。去年,他的孙子也成了“代字辈”的一员。

  王世瑶一眯着眼睛笑,就让人想起坏坏的“娄阿鼠”,他的戏,全是爸爸王传淞手把手教的。

  现在,他又要教给孙子了。

  “你的头要歪,身子要有形状,你看看我,像不像一把茶壶?”王世瑶摆了一个娄阿鼠最经典的动作。

  王翼骅学得很快,他说,在家里每天看太爷爷的碟片,看都看会了。

  但是,小不点长得很帅气,完全可以往小生发展啊。

  “我太爷爷是小丑,爷爷也是小丑,我也想演小丑。”王翼骅的小眼睛滴溜打转,小娄阿鼠显身了。

  【代字辈】

  这个纤纤瘦的姑娘儿,正在师哥的帮助下,练习鹞子翻身。昨天下午37℃,小姑娘一头汗,一下午换了3件衣服,身上蛮臭的。

  她就是最新的“代字辈”传承人,她和她的同辈们平均年龄只有十三四岁,去年小学毕业,然后参加了浙昆面向全国的招生考试,一共考进了50人。从去年9月开始,他们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附中上课。

  为啥叫“代字辈”?传、世、盛、秀、万、代、昌、民……这些字,都是“传字辈”老艺术家早早决定好的。这一批新人,正好传到“代”字辈。

  正在帮她下腰的老师,是“万字辈”的演员,他们之间相差17岁。林为林说,这样的年龄差,可以避免相互压制,不会出现抢戏。而17年,也是一个昆曲演员最起码的成长时间。

  【鹅蛋脸】

  昨天中午一点,三个女孩子一起从衢州赶到了浙昆。

  三只拉杆箱直接丢在一边,头发一扎,腰带系紧,开始练功。

  仔细看看,三个人都是瘦胳膊瘦腿小细腰,而且都很高,最重要的是,清一色的鹅蛋脸。

  她们可是从几百个小美女中选出来的。但不是长得美,就能当昆剧演员。

  越剧的旦角要瓜子脸,昆剧就得是鹅蛋脸。

  因为越剧闺门旦不用贴片,昆剧要贴,脸型需要更修长一点。

  还有,眼睛不好看没关系,化妆可以往上吊,但嘴巴不能往下挂。

  这俩姑娘,看来是下一个杜丽娘。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58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