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西湖边,游客川流不息,一对搭配奇怪的“组合”让人印象深刻。一个金发少年头戴草帽,推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青年男子前行。推车的是个19岁的美国男孩叫“顺”,轮椅坐着的男子35岁,姓何,来自广西。两人在杭州富阳龙门镇陈师傅家的竹雕工作室相识。
背井离乡的他们像是亲兄弟一般。
竹雕室新来了美国义工
何先生出生于广西农村,5岁那年,他在老家突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从此失去了行动能力。“直到今年3月底前,我一直没出过远门。”何先生说。
由于身体原因,何先生活动不多,但6年前突然爱上了一门技艺——竹雕。“我虽然腿脚不方便,但手还是挺灵活的。”何先生说,6年来,他除了自学竹雕,也靠着卖竹雕工艺品维持生计。
今年3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何先生在网上看到了在富阳做竹雕工艺的陈师傅发布的一条招聘信息。“我一直很喜欢竹雕,也觉得来大城市会更有发展前景,所以看到他的信息以后,我决定来富阳发展。”用何先生的话说,对于正常人来说,去大城市闯荡并不困难,但对于他来说,这样的决定却是斟酌再三。
3月末,何先生来到富阳,“我吃住都在陈师傅家,陈师傅对我也挺好的。”何先生说,他平日里话不多,每天除了跟竹子打交道,陈师傅也会过来教教他竹雕工艺。
直到本月初,陈师傅家来了5名从上海过来的大学生,3个女孩、2个男孩,其中有个男孩来自美国,叫“顺”。何先生说,这些大学生对竹雕很感兴趣,特地来做义工,也住在陈师傅家。
教说普通话也分享竹雕作品
何先生说,由于这群大学生并不懂竹雕,陈师傅平日里安排他们在院子里种植蔬菜和花草。平时和他们接触得并不多,只是吃饭的时候会碰个面。
“我一开始觉得这老外长得好奇怪,名字也很奇怪。”何先生笑着说,“可能在工作室里,我都是靠双手撑地爬行完成工作,大家看我也觉得奇怪吧,所以也都不怎么交流。”
“但有一次,我们在餐桌上吃饭,‘顺’突然用蹩脚的普通话跟我说让我教他说普通话。”何先生当时也很爽快地答应了“顺”,“那次以后,他经常会跑到我的工作室里看我做竹雕,我也会跟他胡乱扯一些他听不懂的话。”何先生说。
可是由于两人的语言差异,沟通实在有些障碍。“我常常和他说话说到一半,两人都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我们的对话就这么戛然而止,然后我们就会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何先生也会和“顺”分享他自己的竹雕作品。打开何先生的QQ空间,他展示了种类各异的竹雕工艺品,大多是竹雕笔筒,花样有花鸟虫鱼、风景人物。每件都惟妙惟肖。有时一个小小的笔筒,却要花掉他一个月,甚至好几个月的时间。
所以来杭近半年的时间里,何先生几乎没有离开过竹雕的工作室。“一来是我自己一个人行动不方便,二来也没时间。”何先生说。
已成他第一个外国朋友
家人都知道我来杭州了,可我连西湖都没去过,说起来还有些难为情。于是,在平常跟“顺”交流时,何先生就把这个“愿望”跟“顺”分享了。
本来何先生也就是随口提提,没太在意。可昨天一早,“顺”就跑到工作室,说要带他去游一趟西湖。
原来,昨天刚好有名义工要开车回上海,“顺”知道后马上联系了他,搭上义工的车送他们到西湖。
整整一天的时间,“顺”推着坐在轮椅上的何先生围着西湖转了一圈。“来之前,我只知道西湖边有个地方叫断桥,从小听说过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可惜今天没见到白娘子”何先生开玩笑说道,“‘顺’带着我去了浙江自然博物馆,里面有不少恐龙和海洋生物的展览,我以前都没看过,还有很多地方我也叫不出名字,但西湖真的很美。”
令何先生有些舍不得的是,“顺”过几天就要回美国了。“我心里非常地感谢他。”何先生说,在他眼里,“顺”已成了他第一个外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