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从10月28日,网上流传一则关于梅家坞的“招婿节”广告:女方23—26岁,提供梅家坞280平方米婚房,女方出200—300(万)现金再在市区购置新房一套(属夫妻共同财产),再给男方30万彩礼;要求男方26—30岁,本科以上学历,硕士尤佳。
后面还补充一句:入赘梅家坞,让你无须奋斗30年……
昨天下午两点半,我到梅家坞去。
从市区到梅家坞,要穿过灵隐、梅灵,这两条自然景观绝佳的路线,再过灵隐、法喜、中天竺等寺庙、以及一条长长的隧道,看到一个写着“梅家坞”的牌坊。但还是看不到村庄,它被迎面的青山,缭绕山间的水雾,遮住了。要再绕山脚转过一道弯,才能看到村落,以及散布村后山坡上的茶园。村落是粉墙黛瓦的两三层小楼,茶园则一垄垄整齐青翠。
我到梅家坞的老朱家里时,他跟老婆正坐在三层小楼的地下室(房屋依山坡而建,地下室相当于一楼,只是比正常楼层矮了十几厘米)门口,把中午饭桌上,没讨论好的话题,接着往下说。
这个话题,正是网上所说的梅家坞招入赘女婿的事。
老朱说,他祖祖辈辈都住梅家坞,就算有这个事,也绝对不会这么高调。
老婆说,毕竟梅家坞靠路边开茶楼的人家,这个条件还是轻轻松松开得出的,女儿大了,家长要是急得昏了头,说不定也做得出来,找人写,发网上去……
老朱50多岁,家里有个儿子,年龄也奔三十岁去了,还没找好对象,这个话题,也都是他们平时操心的。
昨天下午1点,老朱一家三口,一起吃午饭,四盘菜,切牛肉片、腊肉炖甲鱼、炒生菜、西红柿炒蛋。
老朱先挑起话题,说他早晨骑电动车,腰里别着一台小收音机,听到一个消息说,梅家坞有户人家招上门女婿……
还没等老朱说细节,在杭州城里工作的儿子摆摆筷子说,微信里早看到了,280平方米的婚房,城里人都会拿房子说事,杭州周边这样的农居房,几百平方的,不要太多。
平时言语不多、性格温和的老妈,这个话题上,也插话了,这里是梅家坞啊,你看你总是不急,趁着爸妈还有点力气,早点带孩子……
这时候,儿子不再谈论,直接把筷子放下来,推开饭碗说,不早了,他要乘Y4路(省政府到梅家坞的公交线路)上班去了。
儿子走了以后,老朱不轻不重叹了口气,想想自己二十出头结婚(80年代),三十岁时,儿子都能在茶园里,背着小篓,帮他像模像样地采茶了。
那时候,梅家坞还没开通公路,到杭州去还没这么方便(记者注,老朱现在的交通工具是电动车,从梅家坞骑到花港公园,十五分钟左右),但由于茶叶自古以来,都是好东西,家里有茶园,路通不通,梅家坞茶农的名头都叫得响,很多女孩子,也都愿意嫁到这里,这里的女孩子,也都能找到杭州的城里人。
老朱的老婆,姓夏,就是从外村嫁过来的,她捋了捋额角的头发,轻笑着说:“嫁过来,一辈子不也是平平凡凡嘛,也不是外边传说的那样,这里有多么的好!”
老朱笑着说,像那个招婿广告说的那个条件,自家还真是达不到,但是绝对不能算差。
他家有两亩半茶园,住房也不靠路边,不好开茶楼搞旅游,但这里空气好,房子大,离城区不远,自家辛苦点,住地下室,上面两层半,租给了城里人来住,一年也有七八万房租,茶园要是收成好,也有七八万。
老朱这几天,黑瘦了一些,又到了茶园施肥季节,他要挑着豆饼(龙井茶施肥主要原料)上山,一点点埋进茶根附近,风吹日晒,很辛苦。
昨天上午,他骑电动车,驮着一大袋豆饼,还有施肥工具,听到了梅家坞招女婿的消息后,自己也想了想,不管是真是假,这说明梅家坞一直叫得响,这靠什么呢,就是靠山上的一垄垄茶树。
老朱说,他埋豆饼时,比平时仔细多了,好像肥料靠茶树近一些,来年春天,茶就能发得好一点,做茶农的底气就会足一点,收成好,说点大话,其实也没啥的。
但种茶又不仅仅靠肥料、汗水,还要靠天吃饭。要是天不好,夏天太热晒死茶树,刚冒芽,又遇到倒春寒,或下雪,冻掉,都让茶农揪心的。
这个天又说不准的,很虚的,老朱喝了一口自家的龙井茶,边咽茶边说,这个有点像是相亲中的缘分吧,你说房子足够大,钞票也给得多,最后没缘分,不幸福,种茶是一季,忍忍就算了,婚姻是一辈子的事……
老朱的老婆,夏大姐应和:缘分跟伺候茶树一样,要一点点来,也不是刚开始就有的……
“要是专门去等,去培养好了再结婚,也蛮熬人的,儿子都要三十了啊……”夏大姐话锋一转说。
梅家坞男孩、女孩的婚事问题,也是她这两年,跟村里人散步时,他们经常要说的问题。
夏大姐说,梅家坞总共有五六百户人家,大家都熟的,谁家有闺女,谁家有儿子,多大了,大多知根知底。
都说梅家坞是杭州的后花园,他们梅家坞也有自己的后花园,那就是云栖竹径。夏大姐说,这里人不怎么跳广场舞,晚饭后,都到云栖竹径散步,散步时,仔细一听,很多是谈论子女个人问题的,这几年,这里的男孩女孩,三十岁或超过三十岁的,多了起来。
老朱点点头说,是的,他们这些孩子,以后都不会种茶了,现在茶山上,施肥劳动时,看一看,都是白茫茫一片,是什么呢,白头发啊!
“但这些孩子,到城里去,都是带有茶叶的身世的,别人一介绍就会说,梅家坞的,家里有茶树……”
夏大姐有个关系不错的姐姐,梅家坞的房子也有200多平方米,她家有个女儿小L,31岁了,还没找到对象,人长得很文静,念完大学后,到城里从事IT业。
女孩小L的妈妈说,像网上的传言一样,隐去孩子姓名吧,她还没太急,暂且低调一些,再过两年,还不找,那可能就绷不住,要大张旗鼓找了。
L妈说,外边(通常是杭州城里)对梅家坞的女孩子,有一个误解,觉得她们就是要等着男方来入赘的。
“这里家家都住小楼房,要是开发商来这里建,价值肯定过千万,有点不敢高攀。”
因为茶叶金贵,这种情况,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过,部分城里人,跟梅家坞的女孩结
婚,后来住到这边来的,有的就是传统所说的“入赘”,也有的就是住习惯了,喜欢上这里,就在老丈人家住下了。
L妈自己就属于这种情况,老公是杭州城里的,结婚后一直住梅家坞,相处得很好。
自己女儿长大了,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要是女儿嫁出去,是住城里呢,还是住梅家坞,要是住这里,男孩会愿意吗,男孩家长会有意见吗?
女儿也说,城里的空气,远远比不上家里的,上班,逛街时没问题的,要是住,恐怕还是梅家坞好。
L妈说,她再听听云栖竹径散步的小姐妹唠叨,村里的女孩过三十岁的,还留在“手里”的,越来越多了,没有具体算过,但至少有十几个了,男孩呢,也有不少过三十的大龄青年。
我问她,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女孩嫁给本村男孩,这样就两全其美了。
L妈说,这是个办法,但是好像没人做,都是找外边的。
她分析,这个可能还是跟梅家坞的茶叶有关。
梅家坞的人,说到底还是靠茶吃饭,但是茶叶要卖得好,才能过得好。那些家住在路边的,开茶楼,游客来买茶叶的,只是少数,大多数茶农,要靠社会关系卖出茶叶。
她有个邻居,女儿找个对象,是不是入赘,不晓得,但结婚后住过来了,他每年都会带来山外的很多人,那些人再一层层往外扩展,他家茶叶卖得就很好,男的在家里,也很有地位的。嫁女儿还是娶媳妇,除了看缘分外,还要想着自家的茶园,弄不好,守着茶园过穷日子,也是有的,离城市再近,也是山里人,跟外界联系少。
L妈说,杭州周边的村庄,梅家坞除了自然环境好外,村民财富的优势,没以前那么明显了,外边也都富起来了。网上说招了女婿,再花几百万,到城里买套房子,这种情况梅家坞有人家能做到,但很多人家拿不出这么多钱的。要是论钱多少,还是萧山,办厂的,离梅家坞不远的转塘,农居拆迁的,家里的钞票要多一些。
傍晚,我要离开梅家坞,在一个名为清静旅馆旁的公交站台,等Y4路。旅馆边上有一家杂货店,老板是建德寿昌人。
他说,自己门前,就像个信息发布台一样,梅家坞招女婿这个事,最早在10月26日,他就听说了,无论是梅家坞人,还是外地人,都笑一笑,不当回事的,要是他老家寿昌有这个消息,他们也一样,觉得不会是真的。
昨天晚上7点多,我打电话给梅家坞的村主任朱翔。
朱主任嗓门有点大,说他正在朋友婚宴上,喝了酒,他不用微信的,但很多朋友跟他说,你们村这么土豪,公开招上门女婿。他看了这条微信,觉得这就是个玩笑,是谁开的玩笑,不想去管。
“单纯说这个事,梅家坞比网上说的条件更好的,都有的,哪家房子不是二三百平方米,但这是农村住房,不好买卖,也不会有人卖,要是外地人嫁到这里,从房子角度说,确实少奋斗30年”,朱主任话锋一转说,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的,梅家坞也不想要这个噱头,去宣传,不需要,这里环境好,茶叶好,人心自然淳朴,一望便知,不会那么炫耀,去做那样的事……
晚上8点多,茶农老朱发来了一条短信,说他要去上班了,他说的那些话,涉及具体单位、人名的,最好用化名啊,梅家坞名声都是外界给的,茶农不想出风头,本本分分,该来的自然会来的。
老朱现在城里一家酒店当守门人,从晚上九点到凌晨三点。
这两年,老朱的茶叶卖得不大好,特别是明前茶,价格不理想,白天在茶园里忙活几个小时外,又给自己在夜里找了份活。他说,要补充一些茶园上的损失,也给要奔三十的儿子,多存一点钱,说不定要到杭州再买个房子,毕竟梅家坞是农村。
凌晨三点过后,他再骑着电动车,花20分钟,从城里骑到城里羡慕的梅家坞。
当然,他骑电动车时,耳朵里通常会塞上收音机的耳麦,听一听,梅家坞以外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