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堡社区深陷“飘雪”之困》后续
昨天,早报报道了位于杭州江干区彭埠镇东南的五堡社区里,六七百家个体服装经营加工场正迎来一年中最旺的销售季节,而整个社区也提前进入了“大雪飞舞”的时节——那些来自家庭制衣作坊的棉絮、羽绒、飞丝等边角料随风飞扬,带来了不少卫生和消防隐患。
昨天,彭埠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回应了这个问题,直言:“投入很大,压力很大,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今年下半年开始,彭埠镇对家庭式服装经营加工场进行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清理了卫生死角1500多处。可过不了一个星期,各处故态复萌,地上依然如“下雪”,绒絮照旧漫天飞。
难点一:原本几千人的社区,涌进来四五万人
说起居民们反映的路边处处推积服装垃圾,绒絮漫天飞舞的现象,彭埠镇副镇长孙黎明说,这个问题让他们也很头疼。
“五堡、六堡、七堡还未拆迁,以前分布在其他地方的作坊都搬来了这里。”孙黎明说,在五堡,常住人口与外来人口的比例是1:10。
一个五堡社区,面积1.1平方公里左右,原本只有4000多“原住民”,近几年蜂拥而至的外来人口却有5万多。他们租住在当地人的房子里,开出了一家家制衣作坊。光五堡社区,各类服装加工场就有六七百家。
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店多人集中,也给社区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
钱潮路是五堡社区的一条主干道,路两旁几乎都是销售各类服装的商铺,其中应季的羽绒服、棉衣占了绝大多数。而家庭作坊往往“隐藏”在支小路上,以“前店后场”的形式组合起来,每天产生的垃圾量巨大。
“30多个环卫工每天来回扫,六七辆清运车一天三次地运。”昨天,记者致电彭埠镇城管办主任李政海的时候,他正在社区里巡查路面。
11月以来,加工场迎来了销售旺季,工人们加班加点地干活,城管队员们也跟着加班加点地工作。
难点二:垃圾量接近饱和,重复性工作成掣肘
“每天早上6点,环卫工先清扫一遍,把垃圾收集、压缩,运出去一批,加工场集中的地方,每天要运四五次。”李政海说,不管是镇政府还是社区,在环卫工作上的投入都是很大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扫不干净?
“天子岭垃圾场4500吨达到饱和,垃圾中转站也有饱和的量,这里每天傍晚产生的垃圾都运不出去,只能等到第二天一大早,可那时候又已经积聚了更多垃圾。”李政海很无奈。
另外,保洁作业难,也是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
五堡社区巷道窄,有些路面坑坑洼洼,要将绒絮这些随风飘散的垃圾清扫到位难度很大。清扫一遍后,大的绒絮扫掉了,小的还是成了“漏网之鱼”。
因为大的垃圾清运车进不去,社区里清运用的大多是小型农用车,这些车每车只能装1吨左右的绒絮,来回工作量很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镇里和社区想了很多办法:挨家挨户发通知书,要求绒絮等服装垃圾装袋处理。可因为没有有效的制约手段,时间一长,加工场依然“我行我素”。
“针对垃圾不装袋,或者不放进垃圾箱这些行为,我们没有具体的执法依据,就算有,也很难‘抓现行’。”李政海说,集聚在五堡等地的家庭制衣作坊大多要到半夜11、12点才完工,有些人往往趁着夜深,把垃圾一扔了事。
近年来,彭埠镇政府、社区做了大量的工作,效果却差强人意。“难度很大,治标不治本。”孙黎明坦言,如何管理好“冬装一条街”的卫生状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