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首页>地方频道>杭州>社会

79岁的张金爱阿姨给人免费理发 已经坚持了50来年

  张金爱随身的布口袋里装着她剪头发的家当,两把剪刀,一把电动的理发器,还有一把手动理发器,外加一面小镜子,一盒痱子粉,一个小毛刷,还有个本子记录着她某年某月某日为谁剪了头发。 王丽 摄

  随身带着理发用具,看到谁的头发长了,她就说——

  头发长了吧,我给你理一个

  她给人理发,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理了几十年,不收一分钱。她说,理了发,收了钱,就成负担了。她有一个小布袋,装着自己的理发工具,走到哪儿给人理到哪儿。她还有一本小本本,给谁理了发,她都会在本子上记下名字和日期,翻翻本子,算着谁头发又长了,她就主动上门给人理发去。

  这个特别好的阿姨叫张金爱,今年79岁,就住在杭州东新街道长青苑社区的第四干休所里。

  一边理发一边给人讲笑话

  她是干休所里的开心果

  范兰奶奶也住在干休所,她这么夸张金爱:“我来干休所20多年了,所里90岁以上有15位,80岁以上的有200多位,所里大部分老人的头发都是她给理的。那些躺在床上的,她都上门给人家理,这儿的老人都离不开她!”范奶奶说,张金爱一边给人理发,一边还顺带说笑话,就是大伙的开心果。

  在干休所多功能室里,穿着红马甲、戴着眼镜的张金爱正在给89岁的许荆山老人剪头发。许荆山的女婿说:“老爷子年纪大了,因为有点老年痴呆,理头发时头喜欢动来动去,可不好理了,加上行动不方便,以前都是张阿姨上门给爸爸剪发,全亏得她了。”

  张金爱先拿电动的剪子推了一圈,然后又换成手动的剪子,慢慢剪。“他剪头发时头晃来晃去,用电剪子推容易留坑,所以给他剪发,我只能切换成手动的。”

  厂里开会后同事排起队

  那么多颗脑袋她一颗颗剪过来

  张金爱给人免费理发得从上世纪60年代那会儿说起。那时鼓励大伙学习雷锋精神,“我觉得自己没啥特长,后来一想,几个孩子的头发不都是我给剃的么,干脆就理发吧。”张金爱笑说,家里4个孩子的头发都是自己理的,也算是有点小心得,后来理发“版图”慢慢扩大,来找张金爱理发的越来越多,单位工厂同事的头也被张金爱给承包了,“厂里晚上开完会,一个一个同事都坐好,我就挨个剪过来。想想也有意思的。”

  20多年前,张金爱退休后住进了杭州第四干休所。给人免费剪发的热心肠,她也带到了大院里。

  张金爱有个红色的小布口袋,走到哪都带着,里面装着她剪头发的家当,两把剪刀,一把电动的理发器,还有一把手动理发器,外加一面小镜子,一盒痱子粉,一个小毛刷。她说:“每次出门不知道会遇见谁,看到需要理发的,立马就能招呼人坐下。”

  有太阳的日子里,张金爱最喜欢站在大树下,和老人们唠唠嗑,看到谁头发长了,拉过来坐下就开剪了。她有句名言:头发长了吧,我给你理一个!

  今年她已经帮395人次理了发

  理发地图扩展到干休所周边

  张金爱理发从不收钱,“理了发,要了东西就成负担了,谁需要就给谁理,别嫌我理得不好就行。”

  她随身还有一本理发本,每天出门给谁理了发,都会在本子上记下名字和日期。张金爱是从2012年开始记的,2012年那年理发234人次,2013年289人次,2014年还没过完,到记者采访这一天,这理发的数字已经编号到395了。

  张金爱说,记录理发的人和时间还有个最重要的作用,“我只要翻翻上面的人名和日期,就知道谁的头发又长了,又该剪了,我就上门给人理去。”

  这些上了“理发名册”的“客人”,张金爱对他们的情况了如指掌,她指着人名向记者“八卦”:“喏,这个杨奶奶刚去烫了个头发,最近都不用我剪啦;马凤武的头发长得特别快,20多天就得理了,他整天躺着,头发太长不及时理就痒得不行……”

  张金爱不仅在干休所的大院里给人理发,她还去周边的医院、疗养院给需要的老人理发,后来连医生、护士都来找她帮忙理了。

  “有天我去一个疗养院,看到一对北京来的老夫妻,妻子的发卡丢了,头发一团乱,我就主动请缨帮人家把头发给理了,这对老夫妻到现在还经常和我通电话呢。”张金爱说。

  张金爱的理发“事业”还得到了家人尤其是老伴的支持,电动理发器是孙辈给买的,因为理发耽误了给老伴做饭,老伴也从不抱怨。“方便了别人,快乐了自己,我现在就想锻炼身体,能给更多人理发。”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51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