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首页>地方频道>杭州>社会

“我一眼就认出那是表舅胡文桢”

  “今天终于找到他们了。”昨天,杭州的周大伯致电时报热线28111111称,看到《胡雪岩第六代传人要捐祖传古籍和药书》的报道(详见时报昨日2版)后非常兴奋。大伯说自己也是胡雪岩的后代,与胡阿姨是表亲,可惜双方在小时候因种种原因失去了联系,看到报道后希望与她取得联系。

  70岁大伯从老照片中认出了胡文桢

  昨天一早,记者就接到本报一位读者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位大伯的声音:“早上看到了你们的报纸,里面提到的胡文桢是我的表舅舅,我也是胡雪岩的第六代传人,希望能联系上他的后人。”电话里,大伯显得有些激动。听到记者能帮忙联系上胡阿姨,大伯更是迫不及待地希望下午就能去他们家里见上一面。

  时间就定在了下午1点。

  离下午1点还不到,大伯就来到时报楼下。他头戴一顶帽子,头发已经雪白,但是衣着整洁,显得非常精神。大伯告诉记者,他叫周泯耀,今年70岁,退休前在下城区管卫处上班。“我虽然姓周,但也是胡雪岩的后代,是胡雪岩二房的传人,报纸上写的那位女士是三房的传人。”

  周大伯说,小时候过年的时候两家还有过来往,“看到报纸上的老照片,我一眼就认出来了,那是我表舅舅胡文桢。”

  在去胡阿姨家的路上,周大伯跟记者讲起了他与胡雪岩的关系,“胡雪岩总共有十三个老婆,我是二房的儿子胡缄三的后代。我的母亲叫胡国英,是第五代。”大伯说,胡阿姨应该是三房的儿子胡品三的后代,自己和胡阿姨是表亲。

  胡阿姨和周大伯儿时还互有走动

  到了胡阿姨家里,两位老人自然而然地熟络了起来。“你是小女儿吧,小时候我见过你,我看到老照片就一眼认出来你了。你爸爸胡文桢还精通医术,虽然他的医术都是自学的,但是技术非常高超,我是亲眼见到过的。”周大伯回忆起胡阿姨父亲胡文桢的医术,一直赞不绝口。

  “当初只是为了了却心头一桩事,没想到有这样大的反响。”胡阿姨高兴地说,还开玩笑地问记者,“怎么没有给我带一份今天的报纸来看看?”正当记者懊恼没有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周大伯从口袋掏出了那份报纸,笑呵呵地说道:“幸好我带了。”大伯点了点报纸说:“我是看到‘胡阿姨的父亲名叫胡文桢’这句话,才知道是你们的。”

  胡阿姨说:“我们小时候,父亲和二房、三房的后人还一直有走动,当时是住在元宝街,但是奶奶在72岁的时候中风瘫痪了,我们也搬了家,后来就没有联系了。”她又拿出装有古籍的盒子。周大伯看到胡阿姨父亲的结婚照,说:“你妈妈还是当时我的外婆介绍的,是萧山人。”

  这些旧照片,又勾起周大伯满满的回忆。

  随后,大伯又打开写满家族成员名单的名单表,试图寻找自己那一脉,遗憾的是没有找到,“我哥哥周光耀比我更清楚,而且他那里还有一些资料,但是他人现在金华。

  大伯说的“招牌”应是胡庆余堂商标

  周大伯说:“家里当时传下来一个招牌,靠着这块招牌维生。”记者从胡庆余堂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周大伯口中所说的“招牌”,应该是当时胡雪岩的商标。

  “翻开那本堂簿,第一页就印着‘胡庆余堂雪记’,这几个大字就是胡庆余堂的商标。”工作人员说。

  谈起商标的来历,就又是一段故事了。当时作为红顶商人的胡雪岩,积累的资本多了,就开始做善事:修桥、铺路、开药店。“胡雪岩开药店的初衷,民间又流传着两种说法,其中一种便是‘一怒创堂’。有一次,胡雪岩的其中一房老婆生病,他就派家人去杭州叶种德堂抓药,带回家后却发现中药的质量很差,就派管家去调换,不料却被叶种德堂伙计拒绝,还数落道:要好药除非你家胡大先生自己去开一间药铺。胡雪岩听了十分气愤,于是就负气开了胡庆余堂,但这只不过是传说而已。他创办胡庆余堂,更多的是为了发扬悬壶济世的慈善事业,行医开药店是比较大的功德,于是他开设药局,但药店取什么字号一直困扰着胡雪岩。一天,胡雪岩陪胡母去拜佛,抬头见佛堂上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对联,所以就取名‘余庆堂’,但因余庆堂是秦桧府邸的名号,就改名‘庆余堂’,兼具有积善余庆之意。从此,‘胡庆余堂’这块金字招牌就一直叫响大江南北。”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胡雪岩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候,为军队捐献了不少药材,还请了不少名医研制诸葛行军散等药品,慈禧太后封胡雪岩珊瑚红顶,御赐黄马褂,胡庆余堂就挂上了药局的名号,就有了“胡庆余堂雪岩”的商标。胡家败落之后,易主文煜,保留胡氏18股“招牌股”,“胡家虽然败落了,但是老百姓仍然相信他的品牌。”

  “今天我们也接到很多读者的来电,咨询胡阿姨的事情,有几个还是外地的,看来不少人还是在关注这个事情的。”工作人员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83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