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跨度可能超过两年的生命之桥,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温暖架成。本报前日A10版刊登《这个四岁小男孩,最需要的是你的电话号码》后,这个4岁桐庐男孩的命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很多热心人打电话给男孩的亲人,留下了自己的电话,还有不少读者打进钱报热线96068,要求转达对小俊的关心。“要让孩子知道西湖很漂亮,要让孩子的父母知道杭州的好人很多。只要坚持住,就一定能挺过去,一定能好起来。”
“大概是早上7点钟,第一个电话就来了,是杭州市区的,对方住延安路。”小俊的父亲滕峰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你好”,“对方很着急,问我孩子情况怎么样,问需不需要他现在就过来捐献血小板。”
从4月15日小俊入院到现在,滕峰第一次接到一个陌生人的问候和焦急的关心。
所有的爱,汇聚在300多个电话中。满满的正能量里,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小俊的关心。
因为小俊的家人都在桐庐,到杭州市区捐献血小板路途遥远,真正能帮助解决血小板的只有杭州市区人——这一点,我们在报道中曾明确提出。
但爱心不受地域的限制。小俊的姑姑盛女士说,前天傍晚,她就已经接到29个好心人承诺随时捐献血小板的电话,她弟弟那里也有47个。“这76个好心人都是住在杭州市区的,除了他们,还有很多电话从山东、广东,甚至更远的新疆打来。”她说,弟弟的手机通讯录一天就全部存满了,不得不把打电话来的,发短信、微信来的好心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写在一本本子上。
“每个人都记下来了,包括外地的。我们不是为了他们献血小板,而是在记录一份关心,记录一份情谊。”滕峰说。截至昨天中午12点,他已经得到并登记了90个杭州人自愿捐助的承诺,已经足够应付接下来的治疗。“还有好心人的电话在陆续打来,真的让我很感动。”
“够了,足够了,谢谢大家。”盛女士说,这些好心人的电话让她感觉有了强大的力量支撑,“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在钱江晚报上谢谢这些好心人,你们不仅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带给了我们温暖,让我们更加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