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经济开发区有一片苗木地,每天一大早,主人会拿上工具去维护苗木。2013年10月的一个清晨,主人揉揉惺忪睡眼,趿拉着鞋子往苗木地走。然而,眼前的一幕让他倒退三步:草皮上,竟然躺着一个赤身裸体的男子,已然没了呼吸。
主人忙不迭地摸出手机报警。后续还有令人吃惊的一幕,距离苗木地几百米远的地方,有一辆烧焦的三卡摩托车。
他是谁?为什么会死在这里?重重谜团,亟待警方解开。这是一个案中案,而揭开这一切的关键人物,是一个温婉的女子——杭州刑侦支队DNA室副主任王琴。
43样检材中的一样
锁定了犯罪嫌疑人
接到报警之后,余杭警方在现场拉起了警戒线。王琴很快也赶到了现场。她戴着口罩和手套,手上有一把镊子,一会儿翻动摩托车的后座,一会儿又仔细地观察死者身边的角角落落。然后,小心翼翼地从地上夹起了一个个东西放进袋子里。
王琴和技术员们初步提取了43样东西。
43样东西放在显微镜底下。它们有个学名,叫检材。通俗一点,叫做现场物证。
王琴的工作,就是要从这些检材上发现嫌疑人的蛛丝马迹。
6个小时之后,王琴操作的电脑上,出现了一张DNA图谱,它来自于其中一个直径不到1厘米的检材上。
这个检材上提取到的DNA物质,吻合一名有犯罪前科的男子。李某,1977年生人,老家安徽。
嫌疑人依然说
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面对民警,李某只是双手一摊,说,你们说的,我都不知道。
侦查员们很快查到了李某在余杭的出租房。李某几天前刚租下的,很普通。
侦查员搜查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卫生间天花板是活板拼接的,其中一块上面,侦查员们发现了一只手机和一把剃须刀。
“每天都要用的东西,放在这里是什么情况?”一位侦查员嘟囔了一句。当然,另外还有许多东西,都被侦查员们带回了专案组。
手机和剃须刀上的DNA
出现了第三者
王琴和同事们回到实验室,对这些新物证开始了检验。手机和剃须刀亦在其中。
“奇怪……”6个小时后结果出来了,王琴转动着手中的圆珠笔,陷入了思考。这两样东西上,有李某的物质不奇怪,有死者的物质也不奇怪。奇怪的是,出现了第三个人的物质。
这是谁的?
最终的结果是,这是一个湖州面包车司机的。王琴和侦查员很快了解到,这位面包车司机一周前失踪了!
严肃的审查又一次开始。
李某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恐慌的表情。面对这两样自己小心藏匿的东西,他的心理防线开始全面崩溃。
余杭案发前一周,他人在湖州,湖州这名司机是他杀的。杀人之后,他抢走了对方身上的现金、手机和剃须刀。面包车则丢弃在余杭的一个批发市场里。
然后,他用细如蚊叫的声音说,余杭开发区这个案子也是他干的。这名死者开三卡,是一位摩的师傅。
后记——
王琴,1978年生人,杭州刑侦支队DNA室副主任。从2002年杭州警方建立DNA室开始,她就在了。
这个警种属于大法医概念之下,多少显得有些神秘。或许,咱老百姓一次也看不见他们在实验室里没日没夜辛劳的身影。然而,他们却真真切切地在用手里的显微镜,为一个个案件的破获提供线索,提供证据。
他们面对的破案线索,或许是一根毛发,或许是一滩血迹。让它们“说话”,是他们的职责。
福利时间到。今天上午10点开始,扫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点兵点将点ASir,发消息留下姓名、联系电话、职业。我们将从中选取十位读者,本周四下午走进杭州刑侦支队,与法医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