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首页>地方频道>杭州>社会

“一二三四”筑牢杭州城市民族工作根基

   杭州市辖9个区、2个县级市和2个县,是浙江省省会城市,也是浙江文化、经济、交流中心。近年来,随着杭州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大量来杭学习、创业、务工的少数民族群众涌入城市。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在给杭城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和服务带来了新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杭州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管理、教育和引导相结合的城市民族工作新路子,推进城市和谐与发展。

  杭州着力打造“一二三四”工作方法,筑牢城市民族工作的根基。建立一张网。杭州市建立健全了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25个相关部门副职担任组员,各区、县(市)参照建立相应的民族工作领导体制,同时还健全了区、县(市)、街道乡和社区村3级基层民族工作网络。在全市铺开一张由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的自上而下的城市民族工作网。

  架设两条线。架设与少数民族地区驻杭办事处的线。2012年,杭州市民宗局与市公安局、市经合办共同发起与13家驻浙(杭)办事处建立协作联动机制,并签订了《加强在杭务工经商少数民族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协作协议》,增强了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架设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输出地的线。2015年,杭州市与兰州市、临夏市、甘南州、武威市、平凉市、陇南市等6个城市签订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输出地输入地工作协作机制协议书》,完善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输出地与输入地的工作协调机制。

  出台三条文。1998年,杭州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工作的通知》;2013年市委、市府办出台了《关于支持桐庐县莪山畲族乡加快发展创建“中国畲族第一乡”的实施意见》,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国畲族第一乡”;2015年,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出台了杭州市《关于进一步做好加强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这3个文件中所涉举措之多、投资之巨、目标之明,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民族工作的重视,同时也为助推杭州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架起了稳固的“三角”支撑。

  搭建四平台。以电视、广播、网络、画册等为平台,把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送到清真寺、社区、学校、企业和外来少数民族居所,搭建沟通平台,倾听外来少数民族群众的心声。2015年,杭州编制完成了首本以民族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宣传画册——《杭州市民族工作十年印记》,通过225张照片向社会各界展示了杭州市10年来民族工作的发展、现状、成就和展望。

  统计表明,在杭的少数民族同胞就业模式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以苗族、土家族、侗族、壮族、布依族等为主的西南少数民族同胞主要在经济发达区(县)企业从事一线生产;以回族、撒拉族为主的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同胞则主要以开设拉面店为主;部分藏族和维吾尔族同胞则以摆地摊和沿街贩卖藏药、玉器、干果、馕饼、切糕、烤羊肉串等为主营,无固定经营场所,流动性极强。针对这些特点,杭州市民宗局积极应对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城市民族工作新模式,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将传统的管理方式转变为服务型管理模式,努力为在杭州的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适时到位的公共服务。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368
收藏
分享